在史上最紧凑的上海车展,何小鹏搬出了他的钢铁车模

凤凰网科技
23 Apr

摘要:

今年的上海车展,在短短48小时的媒体日里,凝缩了193场发布会,创下历年之最。这场华丽大秀的另一面,是厮杀异常激烈的战况。初代新势力车企,还能来参展的只剩下4家。其中,最大的赢家应属小鹏汽车

凤凰网科技《浪潮》出品

作者|董雨晴

4月23日早晨9点,车展刚刚营业,小鹏展台已经里三层外三层。上午10时,何小鹏和他的钢铁车模——人形机器人IRON入场,这位长腿模特步伐稳定的从人群中走过,挥了挥手,完成了全球首秀。

当天中午,一袭红衣的周鸿祎风尘仆仆赶到,在现场急忙和IRON握了握手。“期待更多这样的机器人来当牛马”。

“当伙伴”,何小鹏纠正道。

现在的何小鹏虽然忙碌、疲惫,但状态一直不错。每次亮相,他都步伐轻快,笑容很多。

约两周之前,凤凰网科技曾在香港与何小鹏有过一次短暂的交流,提及AI战略对小鹏接下来的发展有多重要时,他对我们表示,“小鹏定位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科技和技术原本一直是小鹏汽车的长板,但过去两年,为了从造车生死战中活下来,何小鹏不得不短暂的忽视长板,专心补短板。2022年底,小鹏汽车迎来最危险的时刻:销量断崖式下跌、月销量一度跌破5000量、股价一落千丈,最低时只剩24港元/股。

G9风波给当时的小鹏撕开一道裂缝,不懂产品与制造的短板,给了何小鹏教训,“说得夸张点,是壮士把头都断了”。

仅3个月后,一位铁娘子到来,现任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正是何小鹏口中真正懂车的人。

图|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

在任何公开场合,何小鹏对王凤英的赞誉都是不吝啬的,但唯独有一点,他唯一一次和王凤英持较大意见分歧,是希望王凤英骂人不要骂太久。

和铁娘子一并到来的是改革,且充满阵痛。为期一年多的人事和经营调整,让小鹏汽车驶入了风浪之中,包括两位联创、几位高管悉数离开。但好在,改革终见成效。2023年末,小鹏汽车销量由跌转升,2024年月销量稳定回到万辆之上。2025年一季度,小鹏汽车以94008台交付量登顶新势力第一。

但何小鹏不认为现在是胜利的时刻。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电气化战役已经结束。智能化的厮杀悄悄开局,不止是新势力,传统豪华品牌在今年纷纷对智能化亮出明牌——宝马携手阿里和DeepSeek,保时捷重用了一位中国本土的技术总裁。

与此同时,法规不断收紧,车企不仅将时刻绷紧辅助驾驶的安全弦,还要更为审慎的进行各种科技创新。

这将是一道更为复杂的考题。何小鹏对凤凰网科技表示,智能辅助驾驶的iPhone时刻和安全息息相关,“所有用户在任何场景都可以非常安心、随意的使用自动驾驶,你觉得是安全的、放心的,这个点非常重要。这个点的转折大概在今年年底到未来两三年之间,会让相当一部分用户提前感知”。

目前,小鹏称自己是第一家实现万卡集群高效率训练的中国车企,“但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没富裕到这种程度”,小鹏智驾负责人李立耘对我们表示,“在AI战略的有序规划下,提前达到了1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AI芯片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

一场全新的智能化战役,已经打响了。

拿什么打赢淘汰赛?

这几年,每年都有新势力企业倒下,或轰轰烈烈,或温水煮蛙。即便是在今天,何小鹏说仍旧没有一家新势力企业敢说自己稳坐钓鱼台。

早年间入局时,外界常说小鹏汽车靠的是一张技术牌。从互联网时代走来,何小鹏所熟悉的路线是融资、投入研发,再去扩张。

但进入制造业后,何小鹏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也自诩成了一个容易上当受骗的CEO。因为不懂供应链,小鹏汽车付出了许多本不该浪费的成本。也因为不懂产品和定价,2022年G9上市时,早期技术理想主义积累的所有好感被扑面而来的差评抹杀。

何小鹏决定重开一局。

过去两年何小鹏的一系列改革,仿佛带着小鹏汽车重活了一次。现在,进入更复杂的副本之中——智能化之战。

过去几个月,何小鹏一直在为新战役进行弹药的储备,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

先是在2月春节后,专程跑到深圳拜访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合影中,何小鹏身着黑色帽衫,满面笑容地与穿着西服的任正非比肩而立, “今天很荣幸向任总学习交流!无私,睿智,大道至简地给了很多在科技、企业、文化、治理上的思考和建议。”这为两个月后小鹏官宣购买华为鲲鹏芯片埋下伏笔。

3月,何小鹏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又大谈即将要亮相的飞行汽车。两会期间,他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也建言献策。

Iron的首秀亮相,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电动汽车已被业内看作是最好落地的具身智能产品。二者在技术应用上也有可复用的经验。为了进入人形机器人市场,何小鹏说,他先后与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优必选CEO周剑聊过,这两位早在数年前便已入局机器人赛道。

“将来智能汽车的厂商都会同时是智能机器人的厂商,相信智能汽车跟智能机器人将来会是一致的产业,且能够产生1+1>2的效应。”何小鹏在谈及具身智能时曾表示。

小鹏汽车最早在2020年就战略入局了机器人赛道,成立外部公司多够,两年后这个公司被小鹏全资收购,并入内部核心体系。

2024年11月,首款IRON正式亮相。再接着就是当下,IRON在本次上海车展完成全球首秀。

为了这一幕,小鹏汽车准备的是一张价值500亿的入场券。

“小鹏汽车已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深耕5年,未来可能还要做20年,再花500亿,甚至投入上千亿。从目前来看,我们还处于早期阶段,投入也会相对保守。”何小鹏称,人形机器人从L2级跨越到L3级别非常难。

人形机器人只是科技创新时代的一种终端代表。

本质上,何小鹏认为科技是小鹏未来在淘汰赛中的胜负手。在各家短板一致的情况下,何小鹏想要放手一搏拼下科技长板。

自动驾驶已到关键时期

如果说科技是小鹏汽车当下的一号工程,那么自动驾驶就是这项工程里的奇兵。

在另一场闭门分享会上,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李力耘首次详细介绍了小鹏的“云端基座大模型”——一个参数高达720亿的AI引擎,支撑着小鹏从L2到L4的全部野心。

“自动驾驶本质上是复杂的AI问题,也是具身智能的第一步”,李立耘认为,算力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但利用率才是壁垒。

李力耘在闭门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小鹏AI算力已达10EFLOPS(相当于1万张英伟达H100显卡)。作为对比,小米去年底才开始组建万卡集群。到今天,特斯拉称有5万卡集群,接下来将拓展至10万卡。

小鹏显然没有如此豪横的手笔,所以拼效率才是关键。据李立耘分享,目前小鹏的算力训练集群利用率常年超90%,春节期间高达98%,把算力“压榨”得非常极致,位居国内车企第一。在其看来,这样的训练资源和实训已接近顶级AI公司。

这支撑起了小鹏云端基座大模型的研发——其参数规模是车端模型的35倍,可通过强化学习处理极端场景。

为此,去年小鹏汽车专门打造了云端模型工厂,重点在于两方面,一是知识蒸馏,二是强化学习。

“要感谢SeepSeek,让这两点成为行业共识”。

在这之前,端到端的车端模型已经是行业共识,并通过端到端让自动驾驶有了老司机胆大心思的气质,但小鹏仍坚持做云端模型,就像一个AI大脑,超越车端模型的数据限制,真正实现L3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

当然,云端模型的复杂性很高,小鹏的解决方案是招揽一个聪明的学生——一个encoder的编码编译器,可以自动化写代码,将其吸纳到的各种多模态信号,比如视频信号、导航的音频信号、大屏的视频信号,甚至是超声波雷达的信号进行一个对齐,让大模型拥有思维链能力,并做出超越数据训练的反应,最终再去更好的操作辅助驾驶系统。

而在基座大模型环节,通过强化学习,小鹏又制造了一位“资深教师”,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和知识,通过知识蒸馏,用更少的车端算力训练,但也可以吸纳海量数据的精髓,以最大化发挥模型长处。

这让小鹏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没有开放城市NOA的香港,可以直接按照导航去驾驶,这意味着,有一天自动驾驶确实可以拥有灵魂。李立耘对我们称,这是让他们感到特别激动的地方。

目前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小鹏汽车已经是全栈自研,包括车端、云端大模型、感知、芯片等多个环节,“通过全栈自研,自动驾驶能力每个月都进展飞快”。何小鹏非常有信心的表示,在2025年底实现L3在中国量产落地。

智能辅助驾驶可能只是一个敲门砖,这意味着自此小鹏有了更强的AI能力,一个可以和物理世界进行交互的AI,当然也可以横向应用在飞行汽车、机器人当中。

在算力层面,小鹏已做好准备。其中,已经流片成功并预计在2025年二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的图灵AI芯片,专为大模型定制,计算能力三倍于现有芯片,是全球首颗可以同时应用在AI机器人、AI汽车、飞行汽车的芯片,拥有40核处理器、单颗可跑300亿参数的本地模型。

可以说自动驾驶不是小鹏汽车的终点,而是下一阶段的起点。

何小鹏说,2014年时,没人信互联网人能创造出汽车。智能化作为趋势与未来,十年前也没人会认可。甚至到今天,在中国以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在许多国家都没有达到平权的概念。

只用了10年时间,智能化和电动化革命就颠覆了百年汽车工业。正如何小鹏在维港之夜上所讲的,下一个十年,智能化一定会改变全球汽车的座次。

用科技的方式杀进全球

提及全球市场,这正是小鹏汽车更宏大的图谋。

“未来十年,小鹏一半以上的车将来自海外。”2025年4月15日,中国香港维港夜景下,何小鹏用英文开场,向全球消费者问好。

香港启德邮轮码头,本是小鹏汽车当年港交所上市路演的一站,现在又成了小鹏汽车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站。何小鹏分享称,早在2022年时,小鹏G9就在北欧中东非市场纯电SUV实现了销量冠军。

两年后的2024年,小鹏汽车已经进入30+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四万欧元以上市场,小鹏是最畅销的中国新势力品牌。在北欧,小鹏汽车进入了非常多的高端商场,甚至是和宾利摆在一起卖。在丹麦市场,小鹏G9的市场份额高达45%。

这和小鹏灵活本地化策略相关。挪威市场的电气化程度很高,竞争也异常激烈,刚进入时小鹏产品没有尾部的保护罩,但当地法规要求必须有车尾部的脱钩,小鹏很快调整了北欧的车型。

作为中国车企,小鹏也是唯一一个收集全球消费反馈的企业,并及时给予OTA升级。

小鹏汽车联席总裁顾宏地对我们表示,“任何想要成为欧洲大市场领导企业一定要做到本土化。”在欧洲等海外市场建厂只是时间问题,“本土化制造是必经之路,成功品牌都是一样的,但怎么做,时间怎么安排,小鹏正在思考”。

顾宏地称,小鹏汽车把全球化当做一个关键的机会,作为一个新的中国电动厂商有差异化的定位,而不是成为另一个价格低廉的中国汽车品牌。

何小鹏预估未来仍旧只有5-7家车企幸存,今天小鹏排在第七,不仅要做好科技,更要做好全球。目前,小鹏汽车在全球设立了9大研发中心,其也很早就在硅谷设立了研发中心,至今仍在坚持。

“我们相信下一个时代,一定是AI的时代”,何小鹏说,“未来的十年,AI会加速改变世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