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囊有座“造梦工厂”

西藏日报
21 Apr

人民网记者 吴雨仁 拥青卓嘎

缝纫机嗡嗡作响的车间里,肢体残疾的裁缝巴桑达瓦正专注地将两片藏青色布料推入针脚,动作娴熟。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扶贫助残服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阳光工坊内,38名和巴桑达瓦一样的残疾员工用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现在我能教新员工用锁边机了。”巴桑达瓦放下裁剪好的布料,展示着工作台前“骨干员工”的奖状。与这份工作结缘前,他一度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像“断线的风筝”,失去生活方向。如今,每月4500元的收入不仅支撑着全家生活,更让他成为村里年轻人争相效仿的榜样。

这座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就业基地,原是扎囊县羊嘎村的五保户供养中心。2018年转型时,连负责人拉琼都没想到,这个用国家补助和企业自筹建起的服装厂,会成为改变残疾人命运的“造梦工厂”。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量身定制的岗位。”拉琼指向正在缝制藏装的白玛卓嘎说,这位与丈夫同厂的女工每月收入6000多元。

自2018年转型以来,该基地累计吸纳67名员工,现有38名残疾人,7年来累计分红36万余元。“通过就业渠道与创业扶持双轨并行的帮扶模式,我们成功扶持9名残疾人和10名建档立卡户群众实现自主创业。”拉琼说。

卓玛便是受益者之一。这位曾经的建档立卡户,在基地支持下开设民族服饰店,年收入突破6万元。“现在我能送妹妹读大学了,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的希望。”卓玛激动地说。

基地展示区左侧,挂满了学生校服、传统藏装以及叠放整齐的加厚棉被;右侧展示“全区助残先进集体”“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等荣誉证书。

拉琼介绍,企业年收入从2018年的1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48.56万元,年均增长率21.6%,产品不仅覆盖山南本地,还销往那曲、阿里等地市。

“我们计划3年内将岗位增加到80个,进一步提升残疾员工比例。”拉琼轻抚七彩邦典的氆氇纹路,将熨烫平整的藏式围裙仔细叠好,“通过聘请专业技师授课、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高级技工,帮助残疾员工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工坊里,缝纫机的声响中,拉琼与员工们讨论新订单的花样,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工人们缝制的五彩邦典上,笑脸映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