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的烦恼:ETF霸主地位松动,主动权益成 “阿喀琉斯之踵”

市场资讯
21 Apr

  来源:券业观研

  仅用时4个多月,华夏基金“ETF一哥张弘弢的管理规模就从4555.89亿元彻底归零。

  419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张弘弢因个人原因卸任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及联接基金,并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变更登记,离任生效日为2025417日。

  张弘弢此次卸任产品与以往不同,已按规定在中基协办理了注销手续,而非简单的变更手续。目前,中基协官网的基金经理人员信息中已无法查询到张弘弢的相关信息。但在天天基金网上,仍列有其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因此,关于其是否会从华夏基金离职的市场传闻尚无定论。

  这一消息不仅宣告了华夏基金张弘弢时代的终结,更将这家被动投资巨头推至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

  01

  从“ETF帝国”到管理规模归零

  张弘弢被誉为华夏基金“ETF一哥2004年其作为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参与推出中国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

  2020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市场异常火爆,催生了首批三位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张坤、张清华和张弘弢,被市场称为三张

  发展至2024年三季度末,张弘弢的管理规模已达4561.44亿元,在全市场3757位基金经理中排名第十,仅次于管理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柳军。

  正当市场普遍预期张弘弢将在ETF领域续写辉煌之际,他出人意料地宣布大规模卸任。202411月,张弘弢首次卸任7只产品,其管理规模在半年内骤降至8.34亿元,最终于20254月清零。

  尽管华夏ETF规模连续20年稳居行业第一(2024年末非货ETF规模6584.81亿元),部分产品却深陷规模越大、亏损越重的怪圈。其中,张弘弢管理的华夏科创板50ETF联接A任职期间回报率为-22.40%;华夏科创50ETF任职期间回报率-29.93%,大幅跑输同类平均水平,导致基民持有期累计亏损超328亿元。

  张弘弢的离任暴露出华夏基金在被动投资领域的人才储备短板。接任者杨斯琪虽具备10年从业经验,但管理超500亿元规模产品的履历尚属空白,而主动权益领域周克平、郑泽鸿等明星基金经理的相继离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投研团队稳定性的担忧。

  02

  “能源一哥”“科技名将”纷纷卸任

  张弘弢外,去年7月,华夏基金权益投资团队核心成员也出现人事变动。根据公告,郑泽鸿于2024712日卸任华夏核心制造混合、华夏时代领航两年持有混合等 4 只基金,卸任时管理规模合计达16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郑泽鸿在2016年加入华夏基金,其管理的华夏能源革新股票曾因精准布局新能源赛道,于2021年一季度末以226亿元规模登顶全市场最大新能源主题基金,公司官方公众号华夏基金财富家”当时专文称其为能源一哥

  然而其后期管理业绩显著承压。Choice数据显示,在郑泽鸿任职期间,华夏核心制造混合、华夏时代领航两年持有混合、华夏成长先锋一年持有混合的任职回报率分别为-19.40%-14%-26.44%,均低于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水平。

  此次卸任距其2021年巅峰期仅三年,折射出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管理团队近年来面临的业绩压力。值得关注的是,郑泽鸿卸任后,上述产品由华夏基金新生代基金经理刘自强、严筱筱接棒,但截至2024年末,相关基金规模已较卸任时缩水超40%

  能源一哥郑泽鸿清仓式卸任八个月后,华夏基金旗下的科技名将周克平上月也对其管理的所有产品进行了清仓式离任。

  华夏基金38日公告,因个人原因,周克平旗下已于36日同时卸任华夏核心科技6个月定开、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华夏创新视野一年。自此,周克平已无在管产品。

  周克平是华夏基金从培养的基金经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周克平于20147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华夏基金,历任机构权益投资部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至卸任已在公司积累了超过10年的投研经验。

  自去年6月起,周克平开始逐步卸任其管理的产品。截至2024年年末,其在管规模已缩减至33.43亿元。回顾过去几个季度,从2020年四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末,周克平曾连续10个季度位列百亿基金经理阵营。

  由于周克平在科技板块的专注,华夏基金曾为其冠以科技名将的称号。然而,Choice数据显示,在其任期内,此次卸任的华夏创新视野一年A、华夏创新未来、华夏核心科技6个月定开A等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跌幅分别为37.41%40.95%6.14%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华夏核心科技6个月定开A,周克平历任产品的任职回报在同类产品中的排名均处于后30%,这引发了市场对其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的广泛讨论。

  03

  被动投资狂欢下的主动权益失速

  除核心人物卸任引业内关注,华夏基金2024年财报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根据天天基金网显示,2022-2024年,华夏基金旗下基金净利润分别为1121.83亿元、-559.89亿元、1331.90亿元,虽在2024年净利润转正,但合计仍亏损349.82亿元。管理费方面,2022-2024年分别收取94.48亿元、100.14亿元、108.43亿元,合计303.03亿元。

  根据中信证券年报,华夏基金全年实现营收80.31亿元(同比+9.61%),净利润21.58亿元(同比+7.20%),管理规模突破2.46万亿元。这一增长主要依赖被动投资的爆发式扩张,而主动权益业务的低迷已成为显性短板

  在2024年“活跃资本市场”政策下,华夏基金通过降费策略(宽基ETF管理费降至0.15%)和主题产品布局(如碳中和ETF、科创100ETF)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全年股票ETF净申购额超1200亿元。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2024年华夏基金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18.72%,大幅低于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8.56%的平均水平。其中,华夏优势精选股票全年亏损33.12%,在746只同类产品中排名倒数第11;曾被寄予厚望的华夏智造升级混合A、华夏新起点混合C等产品跌幅均超 30%2024年主动权益收益排名前50的产品中竟无华夏身影,与2023年“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混合”摘得年度冠军的盛况形成强烈反差。

  同时,天天基金网显示,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管理规模正经历显著收缩,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规模三年累计降幅均超四成。截至2024年末,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含股票型、混合型)管理规模为3200亿元,较2021年峰值缩水超1300亿元。股票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末的434.19亿元降至248.93亿元,降幅42.67%;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102.07亿元腰斩至1157.94亿元,降幅达44.91%

  与头部同业相比,华夏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显著偏低。易方达、嘉实基金同期主动权益占比均超25%,而华夏基金15%的占比已落后行业平均水平(22%)。

  究其原因,业绩不佳是成为华夏基金去主动权益管理规模缩水的核心导火索。20222023年,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合计亏损达1758亿元,在全行业14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以华夏中证800指数增强基金为例,2024年基金份额缩水45%,净资产规模同比下降40%,赎回压力显著加剧。

  券业观研认为,在ETF规模竞争陷入红海、主动权益又难出爆款的情况下,华夏基金亟需打破被动强、主动弱的失衡结构,否则可能面临客户流失与品牌溢价双重损耗。

  04

  总结

  华夏基金的上述人事调整并非个案,其面临的挑战正成为公募行业共性问题的缩影。

  2024年,资本市场ETF数量突破1000只,仅中证500ETF就有18家机构发行。华夏基金虽以规模优势维持管理费收入,但宽基ETF平均费率已降至0.12%,较2020年下降60%,压缩利润空间达23%

  同时,易方达、华泰柏瑞等对手加速追赶,华夏基金非货ETF规模领先优势从2023年的1200亿元缩窄至500亿元。在中证A500ETF等新赛道布局中,其市场份额被国泰、银华等中型基金公司分食。

  此外,受到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华夏基金品牌风险持续发酵。2023年,“夏云龙老鼠仓案及“童汀违规交易案曝光后,华夏基金被暂停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6个月,暴露出内部风控漏洞。2024年中证A500ETF宣传中规模最大表述引发监管问询,再度反映出营销合规管理的薄弱环节。

  张弘弢的卸任,本质上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能力建设的缩影。券业观研认为,当ETF规模红利见顶,华夏基金单一依赖某类业务的时代已然过去,唯有构建“被动投资稳健底盘+主动管理特色引擎的双轮驱动模式,才能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市场中突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尉旖涵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