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对等关税”已经落地,“滞”与“胀”如何演绎成为市场焦点。滞与胀的强弱、次序和持续性的比较或将成为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表现的主要矛盾。
热点思考:美国经济:关税冲击与“滞胀”踪迹
一、关税冲击的经济原理:一次性成本冲击,导致经济呈现“滞胀”格局
从最新数据来看,关税2.0对美国实体经济冲击如何?1)通胀上行压力尚不显著。美国3月进口商品价格环比仅-0.1%,核心进口价格环比也较弱。根据联储官员表态,美国通胀可能要到6月才会体现关税效果;2)美国经济当前仍为“强现实,弱预期”,3月就业、零售表现较强。
关税冲击的经济学原理:对等关税是一次性的成本冲击,情形类似于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经济呈现“滞胀”格局。关税会抬升进口价格、抑制进口的需求。更高的价格水平会刺激国内生产,部分竞争性企业受益。全社会而言,由于消费者损失更多,净福利为负。
二、复盘:关税1.0时期,美国经济“滞胀”的足迹
特朗普关税1.0时期,关税对于美国通胀的传导有何特征?1)关税基本全部由美国企业、消费者承受。关税1.0加征基本全部传导至美国进口价格上升;2)美国CPI、PPI价格提升是逐步的,且通胀是“暂时性”的。以2018年洗衣机关税为例,价格上涨持续了9个月,而后下跌。
特朗普1.0关税落地后,美国经济短期内受冲击最大的是企业投资。2018年7-9月三轮301关税落地后,美国制造业PMI随之大幅回落。另一方面,从关税1.0期间联储表态,以及历史上美国衰退前夕经济结构特征来看,企业投资对关税最为敏感、最需关注。
三、关税2.0冲击下,未来美国经济如何演绎?关注长期通胀预期、企业资本开支
如何跟踪美国未来通胀节奏、哪些领域需要特别关注?根据美国核心PCE各分项来自于进口的比例,可观察到美国商品消费中的医药、服装、新车、多媒体设备(电脑等)高度依赖进口,短期需重点关注此类商品的“再通胀”风险。中期,驱动服务通胀的核心因素仍为就业市场。
长期通胀预期是决定联储更关注“滞”还是“胀”的核心要素。近期鲍威尔发言明显更为担心通胀的“持久性”,强调美联储的职责是保持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目前来看,除了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之外,部分联储公布的5年期通胀预期仍然维持稳定。
联储资本开支调查、制造业PMI或是衡量关税对经济短期冲击的最佳指标。结构上,从制造业行业来看,截止4月9日关税版本,美国进口关税税率最高的行业是纺织、服装、皮革、电气设备等,需持续跟踪出货额、订单额是否出现恶化,以衡量关税对经济增长的冲击。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超预期转“鹰”
报告正文
美国“对等关税”已经落地,“滞”与“胀”如何演绎成为市场焦点。滞与胀的强弱、次序和持续性的比较或将成为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表现的主要矛盾。
从最新数据来看,关税2.0对美国实体经济冲击如何?
1)美国通胀上行压力尚不显著。关税的通胀传导遵循从进口价格至PPI/CPI的顺序。也就是说,进口价格是观察美国潜在通胀压力的“前瞻指标”。但是,从最新数据来看,在3月已有部分关税落地之后,美国3月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环比-0.1%,弱于2月,在结构上仅体现为发电机、交运设备(不含汽车)进口价格有所上涨,而3月美国CPI亦是弱于市场预期的,亦显示关税通胀压力还有待显现。根据联储官员近期表态,美国通胀可能要到6月才会体现关税效果;
2)美国经济当前仍呈现“强现实,弱预期”的特征。经济方面,关税政策的冲击更多体现在“信心”领域,如制造业PMI、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服务业PMI。但是,美国经济“硬指标”表现仍是稳健的,例如美国3月非农就业、零售销售数据,这两者反映的是年初极寒天气冲击后美国经济的阶段性触底反弹,休闲酒店业就业大幅改善、零售中餐饮消费3月环比达1.8%。
关税冲击的经济学原理:从供给冲击到需求冲击。随着4月对等关税落地,美国经济、通胀将如何受冲击?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关税提升价格(通胀),进而减少进口量,抑制美国国内需求,增加美国国内供给。
具体来说,关税对经济而言是一次性的成本冲击,从而导致“滞胀”格局出现。但是,当物价上涨、企业盈利受损、失业加剧,经济总需求也会回落,进而转化为“需求冲击”,终局是通缩。也就是说,关税对于经济、通胀的冲击并不是同步的,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对关税冲击的模拟为例,关税对于通胀/价格的推升在经济中的体现是较快的,但是关税对于经济增速的冲击要延迟1-2年才会达到顶峰。
关税1.0时期(2018-2019年),关税对于美国通胀的传导具备两大特征:
1)关税基本由美国企业或消费者承担。特朗普1.0时期加征的关税基本转化为美国进口价格的抬升,且美国进口商以自身利润承担了大部分涨价压力。根据文献测算,在2018-2019年关税1.0期间,20%的关税会让海外供应商价格下降1.1%,美国进口商价格上升18.9% ;
2)美国CPI、PPI价格提升是逐步的,且通胀是“暂时性”的。2018年经验显示,关税对通胀增速构成一次性冲击。2018年2月,美国对洗衣机征收最低20%的关税,美国洗衣机价格增速在五个月内出现快速跳涨,涨幅与关税税率接近,达22个百分点。价格上涨维持了9个月,随后下跌,间隔17个月后降至原有增速。钢、铝关税落地前后,价格水平也出现缓慢上涨。加征关税后的价格回落,则主要来自于内需下降、进口转移、关税豁免。
在特朗普1.0关税落地后,美国经济短期内受冲击最大的是企业投资/工业生产。在2018年7-9月三轮301关税落地之后,美国ISM制造业PMI开始下行,从2018年8月的60.5下滑至2019年8月的50以下,高度对应关税落地时点。根据美国NBER判定衰退的六大指标来看,2018年9月后批发零售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但代表GDP的PCE消费增速回落幅度仍是不及工业生产的,况且2018年9月-12月美股回撤20%左右,对于居民消费可能也构成一定冲击,这更多是由于联储在2018年9月的鹰派加息,而非关税冲击所致。
从关税1.0期间联储表态,以及历史上美国经济衰退前夕结构特征来看,企业投资对关税冲击最为敏感、最需关注。1)复盘2018年9月联储“鹰派”加息至2019年7月开启降息期间的声明,可观察到联储对于经济的担忧最先体现在企业固定投资增速“放缓”(2018年11月),而后才是居民消费增速“回落”(2019年3月)以及核心通胀同比低于2%(2019年5月);2)复盘美国1960年以来经济衰退前夕的结构特征,可观察到私人资本开支增速下行是更好的观测指标,而非居民消费。
如何跟踪美国未来通胀节奏、哪些领域需要特别关注?一“图”以蔽之,根据美国核心PCE消费各分项来自于进口的占比,可观察到美国商品消费中医药、服装、新车、多媒体设备(电脑等)等品类高度依赖自海外进口,需重点关注此类商品“再通胀”风险。相比之下,虽然美国服务通胀水平普遍较高,但服务消费依赖进口的比重较低,未来驱动服务通胀的因素或仍为美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
长期通胀预期是决定联储更关注“滞”还是“胀”的核心要素。对于美联储来说,当前的基准情形仍为“暂时性”通胀,但近期鲍威尔发言明显更为担心通胀的“持久性”,强调美联储的职责是保持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目前来看,除了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之外,部分联储公布的5年期通胀预期仍然维持稳定,这将是联储年内降息决策的重要依据,值得跟踪关注。
联储资本开支调查、制造业PMI或是衡量关税对经济短期冲击的最佳指标。根据上文分析,企业投资是对关税冲击最为敏感,以及对经济衰退预测更为重要的领域。各联储统计的资本开支指数,以及美国ISM制造业PMI可能是未来观察关税2.0对经济冲击最重要的指标。在美国制造业PMI内部,(新订单/库存)缺口往往领先制造业PMI 3个月左右,美国制造业PMI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大幅回落。
中观视角来看,美国纺织服装、电气设备等行业进口关税税率最高。从制造业行业来看,截止4月9日关税版本,美国进口关税税率最高的行业是纺织、服装、皮革、电气设备等,需在未来持续跟踪观察出货额、订单额是否恶化,以衡量关税对经济的“供给”冲击。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一、关税对经济是一次性成本冲击,导致经济呈现“滞胀”格局,但目前实体经济受冲击尚不显著。美国3月通胀、进口价格上行压力尚不显著,经济亦呈现“强现实、弱预期”的特征;关税会抬升进口价格、抑制进口的需求。更高的价格水平会刺激国内生产,部分竞争性企业受益。全社会而言,由于消费者损失更多,净福利为负。
二、特朗普关税1.0时期,关税主要由美国承担,美国经济最受冲击的是私人投资。关税1.0加征基本全部传导至美进口价格上升。美CPI、PPI价格提升是逐步的,且通胀是“暂时性”的;从关税1.0落地后制造业PMI回落、2018-2019年期间联储表态、历史上美国衰退前夕经济结构来看,企业投资对关税最为敏感、最需关注。
三、关税2.0冲击下,未来美国经济需关注长期通胀预期、企业资本开支意愿。美国商品消费中的医药、服装、新车、多媒体设备高度依赖进口,需关注此类商品通胀潜力以及长期通胀预期;资本开支意愿调查、制造业PMI或是衡量关税对经济短期冲击的最佳指标,美国进口关税税率最高的行业是纺织、服装、皮革、电气设备等。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俄乌冲突尚未终结,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加剧原油价格波动,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
2、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关注美国就业、消费走弱风险。
3、美联储超预期转“鹰”。若美国通胀展现出更大韧性,可能会影响美联储未来降息节奏。
注: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2025年4月20日研究报告《美国经济:关税冲击与“滞胀”踪迹》,分析师:赵伟、陈达飞、王茂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