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开朗马斯克

蓝鲸财经
24 Apr

作者|山上 何简

马斯克没有给分析师们指责的机会。

特斯拉净利润暴跌 71%的财报电话会一开场,马斯克率先发言,第一句话就是表态自己将会逐渐从 DOGE(政府效率部) 事务中抽身,将工作重心重新放回特斯拉。

马斯克用的词是“Significantly”(显著地)。他说,从 5 月份开始,他分配给 DOGE 的时间将会显著减少,更多的时间将会分配给特斯拉。

虽然他仍然倔强地表示,他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至关重要”。那些反对特斯拉的抗议活动都是“有组织、有人赞助的”,都不是人们真实的看法。

他现在将重心重新放回特斯拉,只是因为 DOGE 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完成,不再需要他了。他每周仍会花一两天时间来处理政府事务——只要特朗普需要他,只要这样做有用。

过去几个月,华尔街已经厌烦了马斯克的政治表态,因为他们认为这已经对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产生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抵制特斯拉的抗议活动从北美蔓延到欧洲,特斯拉的销量一跌再跌,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减少 13%。股价自年初以来几乎腰斩,连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一季度都缩水了超千亿美元。

反映到财报上,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营收 193.35 亿美元,同比下降 9%。净利润只有 4.09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13.90 亿美元大跌 71%。

——不管是从哪个维度上来看,现在特斯拉似乎都是处在低谷之中。即便是一些长期看好特斯拉的分析师们,也不得不对外表示,“2025 年对于特斯拉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年”。

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仍然充满着乐观和自信。他说,特斯拉多年来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现在还谈不上危机。“我们并不处在死亡边缘,甚至都不接近。”

他重复了他在过去一年来不断强调的论断:特斯拉将会成为有史以来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可能相当于接下来五家公司的市值总和。

马斯克总有道理

由于特斯拉已经在半个月前更新了一季度的全球交付情况,市场对于这份堪称灾难的一季度财报已经有了预期。

但特斯拉的最新财报数字仍然超出了分析师们的想象。特斯拉第一季度营收为 193.35 亿美元,同比下降 9%,是 2020 年以来首次录得同比下降,也低于此前市场最差预期。

营收下降的核心原因还是销量不达标。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刚刚经历了过去 3 年来最大的季度销量跌幅,当季仅交付了 33.67 万辆新车,同比大降 13%。这一数字比分析师们普遍预测的 37.7 万交付量还要低,是特斯拉自 2022 年以来最差的季度销量。

这也导致当季特斯拉来自汽车业务的营收仅有 139.67 亿美元,同比下降 20%。如果不是特斯拉出售汽车碳排放积分的收入略有增长,特斯拉汽车收入还会下降得更多。当季特斯拉包括汽车销售业务、汽车租赁业务的收入都有所下降,汽车销售业务更是同比下降超 21%。

财报中唯一亮点是储能业务。当季特斯拉来自发电及储能业务的营收为 27.30 亿美元,同比大涨 67%。其他服务及收入营收为 26.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对于销量下滑,特斯拉不愿意承认这是由于产品吸引力下降或者人们对于马斯克的抵制所致。它在财报中解释,车辆交付量下降主要是全球四家工厂产线对 Model Y 进行了更新。

特斯拉甚至将此作为亮点写在财报中,“第一季度我们实现了行业首创之举,同时对 Model Y 所有工厂的生产线进行切换,且未出现任何重大中断,彰显了我们运营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进步。”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更是直接。他说,一季度通常都是一年中最糟糕的季度,因为人们不愿意在冬天的暴风雪期间购买汽车,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一季度进行产线切换的原因。“总之,虽然特斯拉在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但特斯拉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光明。”

但分析师们可能没有这么乐观的情绪。多家媒体都在报道中强调,特斯拉本季度的财报中没有更新最新的季度销量指引。上季度财报中,特斯拉强调 2025 年销量将会回到同比正增长上,但他们没有在一季报中继续强调,仅表示将在二季报中更新指引。

“但今年的增长速度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我们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推进速度、工厂的产能提升情况以及更广泛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将在第二季度的业绩更新中重新审视我们 2025 年的指引。”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

市场尤为关注特斯拉廉价版车型的推出进度。在特斯拉财报发布前不久,The Information 报道称马斯克放弃了廉价版车型的开发,转而押注 Robotaxi 和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等 AI 业务上。

不过,特斯拉的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表示,廉价版车型仍在继续推进之中,将按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投产。但路透社同时报道称,廉价版车型生产计划已经被延迟,将比特斯拉此前计划推迟几个月。

此前亦有媒体报道称,廉价版车型或许基于特斯拉此前发布的 CyberCab 开发,二者共享同一平台。也有声音称该车型外观会更贴近 Model Y。

特斯拉管理层未在电话会中透露关于廉价版车型的更多信息,仅表示该车型是在现有的产线上生产制造,也就意味着它在外形和尺寸上多少会受到生产线的限制,他们认为更重要的关注点在“价格实惠”。“这辆车的关键卖点不在于外观,而在于定价,非常实惠,多数人都能买得起。”

看好特斯拉资产管理公司 DeepWater 在一份研报中展望,特斯拉今年全年交付量将同比下降 10%,他们预计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将继续下降,要到下半年才能有所改善,新款廉价车型要等到明年才能大批量发货。

“2025 年对于特斯拉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年份。”DeepWater 管理合伙人 Gene Munster 说,他相信特斯拉将在明年迎来大面积反弹,并且尤为看好特斯拉在 FSD、CyberCab 以及 Optimus 等实体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AI Makes Tesla Great Again

整场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几乎没有怎么谈及特斯拉当下的销量困境——他也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他更多的时间都放在展望特斯拉 FSD 和 Robotaxi 大面积落地后的光明未来。市场最关注的廉价版车型信息,也不是由他透露的,而是由特斯拉其他管理层提及的。

正如此前大多数分析师们对外展望的那样,马斯克继续在财报电话会上展示出他个人强大的现实扭曲立场。

“目前我看不出有任何人能够与特斯拉竞争,几年后,我们将有 1000 万辆自动驾驶汽车跑在路上,并且还会继续增加。”马斯克说。

这样的话还有很多,比如“未来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购买汽车了”,以后人们买一辆非自动驾驶的汽车就像一个边骑马边用翻盖手机的人一样。

马斯克对于特斯拉的信心来自于 FSD 和 CyberCab。他称,CyberCab 将在今年 6 月在美国奥斯汀正式投入运营,年底前将逐步在其他城市推出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他们的目标是人们可以在车里睡觉,睡醒时就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我非常有信心,明年年中前后特斯拉将实现大规模的自动驾驶,明年下半年将有数百万辆特斯拉汽车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马斯克说。

而一旦他们在少数几个城市跑通,FSD 就会逐步推广到全美,然后是中国、欧洲等全球市场。马斯克称,这就是他们相较于那些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的优势,FSD 是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

当然还有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马斯克说,今年他们计划生产数千辆 Optimus 机器人。他称,Optimus 的生产速度将会比他们过去的任何产品都要快,未来将会达到每年数百万台的产量,“我有信心在不到四五年的时间内达到每年一百万台的目标,最快 2030 年就可达到。”

类似于这样的承诺马斯克已经许下过太多次了。在特斯拉财报发布同时,路透社专门写了一篇报道统计马斯克多年来屡屡跳票的各种承诺,表示“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有做出宏伟承诺但常常延迟兑现的情况。”

比如他在 2015 年就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将在三年内推出,但现在仍在计划之中。比如 CyberTruck 最早计划 2021 年生产,但直至 2023 年才正式投产。比如新一代 RoadSter 应该于 2020 年推出,但现在仍然在延期之中。

即便如此,市场仍然对于马斯克充满着信心。一些长期关注特斯拉的分析师们单是对于他重新将工作重心放回特斯拉,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DeepWater 管理合伙人 Gene Munster 说,虽然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财务表现惨不忍睹,但随着马斯克逐渐从政府事务中抽身并重新关注特斯拉,他对于公司的反弹持乐观态度。

市场情绪同样如此。在这份惨淡的季度财报发布之后,特斯拉昨日股价大涨 5.37%。

“这就是我们下的赌注。” Gene Munster 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