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市象 景行
“马云说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这是企业战略收缩的信号,CFO更擅长省钱打防守战。”有阿里人士对“市象”表示,从阿里巴巴张勇到盒马严筱磊,两任财务背景的CEO上任,都标志着企业战略的攻守转换。
去年3月,盒马创始人侯毅卸任盒马CEO改任盒马首席荣誉顾问,CEO由CFO严筱磊兼任,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内部邮件中总结:“感谢老菜(侯毅花名)为盒马起步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从财务状况看,经历起步与发展后,CFO治下的盒马已经迎来收获季。近日据《36氪》报道,从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从战略看,盒马叫停了对标山姆会员店的盒马X会员店的扩张,聚焦于盒马鲜生大店、盒马NB两大核心业态,重新启用会员服务。外界评价称,严筱磊对盒马进行了成功的拨乱反正,聚焦主业令盒马回到正轨。
但早在2022年,盒马就曾实现过季度盈利,但未能形成持续。多位盒马员工对“市象”表示,盒马盈利的功劳,并不能完全记在严筱磊账上。自2021年6月阿里宣布组织升级并推行经营责任制,盒马升级为独立事业群自负盈亏开始,盒马已经在大力收缩成本。相比侯毅时代,严筱磊时代更多的变革在于停止探索新业态,全面聚焦主业。
而在盈利背后,盒马的“向钱看”之路还面临更复杂的考验。
01 成本减法持续推进
在去年12月31日发布的内部信中,盒马鲜生披露盒马已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并实现双位数增长。在一年时间里,盒马新增了近200个店长,并完成店长岗级薪酬改革: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在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上的投入,完善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让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在盒马做成事,与盒马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分享成功。”
但一些一线从业者反馈称,盒马盈利并未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待遇改善。“盒马从对标山姆失败后向下转型,虽然在财务上实现盈利,但同时也把成本压力转到了一线头上。”一位零售从业者吐槽称。
盒马员工张东对“市象”表示:“去年过年后,盒马开始对大部分正式工停缴五险一金,现在只有少数前场员工还保留五险一金,但他们工资很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张东所在的门店已经将招聘重心转向实习生,张东称,这样门店就不必考虑五险一金的问题。
更多员工的表述确认了这一说法。“盒马不交社保,从侯毅时代就开始了。在我们店里除了一些特殊岗位,员工一进来待遇就是三千多块,最多是四千元,而且全都是劳务派遣。”盒马员工赵龙对“市象”表示:“现在保留五险一金待遇的是一些老资历的正式工,和一些待遇太低不好做招聘的特殊工种,比如厨师。”
与待遇下滑同步产生的,还有员工数量的下降。“我们店里2018年的时候有将近200名员工,现在一个店不到90人。”赵龙对“市象”表示:“高峰期时,全店促销员四十多人,现在只有十几个。几年前店长的奖金分红绩效汇总能超百万,现在有一半就不错了。”
山姆会员店员工李海对“市象”确认了这一观察:“盒马鲜生市中心大店的主管岗位,不仅要负责管理,还要做陈列、销售、搬货、采购、运营等等,一天要干12个小时左右,一点都停不下来,晚上甚至要干到地铁停运。”
同样面临成本暴击的还有消费者。有盒马用户对“市象”表示,“盒马以前省钱卡还能用,现在对常用用户都不再开省钱卡了,以前经常有的红包,现在也基本没了。”
去年年初,盒马开始在线上平台收取1元包装费;此后,盒马在全国多地门店上调了免运费门槛,实付不满99元的订单将按6元/单收取运费,而上海地区的免运费门槛保持为49元。
从一线员工到用户的感受转变,背后是一整部阿里零售野心的熄灭史。
创立初期,盒马作为阿里新零售招牌一度备受期待,到如今作为独立事业群自负盈亏,阿里早已不再容忍盒马多年效果不佳的业态试验。而以低调务实的CFO严筱磊替换高调活跃的侯毅,则表明阿里放下新零售的执念,从梦中醒来。
02 冲刺下沉市场
“盒马现在是一切‘向钱看’。”赵龙对“市象”表示。
如果说盒马在运营成本上坚持减法,那么在核心业态上,严筱磊的战略是坚持加法:优先覆盖更多消费者,以盒马鲜生的品牌调性吸引消费者,加速两大业态盒马鲜生大店与NB店的扩张。
在内部信中,盒马明确了2025年的战略方向: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 NB,前者复制成功模型,后者打磨最优模型。据《36氪》报道,目前盒马已将2025年开店目标定为新开店近百家,未来三年业绩目标定为GMV破千亿。
整个2024年,盒马共开新店72家,速度是平均五天一家店,一年新杀入21个城市。其中,三分之一的盒马新门店位于二三线城市及县城。有从业者评价称,盒马已认清自我,知道不可能在会员店业态超越山姆,于是避战高线城市战场,向二线及以下城市主动下沉。
其中,盒马NB是盒马探索下沉市场的利剑,盒马的战略是,以盒马NB大店为核心,以加盟模式的盒马NB自提店为毛细血管深入社区,同时辐射N家社区点位,最终实现覆盖区域内消费者的一日三餐。多位消费者提到在华东二线以下市场中,盒马NB形成了现象级爆火现象,消费高峰时段甚至是人挤人。
而伴随门店扩张同时发生的,还有消费者体验的降权。
如侧重性价比的盒马NB店,消费者反馈显示,盒马NB的商品往往要更便宜:“这里大多商品跟盒马鲜生不同,肉眼可见的不是同一种商品,价格上确实更便宜,盒马鲜生23元的素鸭,这里只卖12.9元,但东西不一样,口味也没有盒马鲜生好。”
对此,有零售从业者解释称,盒马NB主要靠商品减配实现降价,比如对生鲜蔬果等产品实施降级收货。李海对“市象”表示,盒马NB很多商品是靠减少分量,所以看起来更便宜,真正便宜的是盒马奥莱的临期商品。
对盒马鲜生大店,赵龙对“市象”表示,对盒马来说,问题更大的不是将正式员工转外包,而是人手紧缺带来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下降:“因为员工太少做不过来,现在盒马的海鲜炒菜、面包烘焙服务质量全面下降,员工只能想方设法减少操作步骤,提高效率。”
李海对“市象”表示:“我曾经问盒马能不能给员工更多的休息时间,给我的回答大意是宁愿多给一些钱,也不建议让员工歇着。以烘焙业务为例,店里一天的营业额是五十万打底,至少一半都是利润,但这些钱没有用在员工身上。”
这并未阻挡盒马的扩张脚步,盒马官网数据显示,今年3月盒马新开25家门店,新进城市9个,到二线以下城市兑现品牌红利的战略方向已经清晰。
03 盈利后的盒马更好“卖”了
2016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对外抛出新零售概念,主张线上与线下企业同现代物流融合。同年,盒马拿到阿里1.5亿美元投资,首创的仓店一体模式门店开业,作为阿里新零售的核心品牌备受期待。
到去年盒马的内部信中,盒马已不再提及“新零售”标签,而是大谈回归用户价值、聚焦发展方向、推进组织建设。
从2016年到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3.2万亿元来到48.8万亿元,同期的零售企业却一片哀嚎,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市值接近腰斩,永辉超市几番挣扎无果,无奈卖身名创优品。
盒马同样深陷其中,2022年,路透社报道显示盒马正寻求融资,估值从百亿美元高点砍到60亿美元。2024年初,有网络传言称阿里要把大润发和盒马出售给中粮,大润发预估100亿元左右,盒马预估200亿元左右。对此,盒马与大润发均表示否认。
但对零售业,阿里的耐心已然不多。去年年末以来,阿里先后出售所持全部银泰百货股权、全部高鑫零售股权。但在今年2月的业绩电话会上,阿里CEO吴泳铭强调盒马增长稳健、扩张良好,阿里无意出售盒马,但会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如何让盒马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在集团整体估值中。
如今,盒马从烧钱补贴转向自我造血,估值水平或将重回2022年初的百亿美元或更高水平。目前,盒马正以加速扩张回应阿里“体现价值”的要求。近期,盒马又将盒马云超升级为云享会,将商品次日达范围覆盖全国,盒马X会员享受“天天会员价”及全年无限次满49元免邮到家,进一步支撑会员权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盒马的竞争力有明显提升。赵龙对“市象”表示:“现在在一线城市,盒马已经走到了瓶颈,上海消费者已经对盒马不再有新鲜感。未来,盒马的重点还是二三线城市,这里消费者对盒马还很好奇,而且本地缺少足够优秀的超市竞争,所以开店时肯定是人山人海。关键是一年之后怎么保持?无论是盒马的服务、商品品质、配送效率,都难让顾客绝对满意。”
“零售企业,先做好几个门店,用精细化站稳脚跟会更好。”李海对“市象”表示:“国内零售业最大问题是竞争太激烈,除了胖东来,食品安全和售后一直都玩不转,盒马自己也是山姆和友商一起打。从供应链到文化,山姆基本在各方面都能碾压盒马,山姆尊重每一个人,但盒马不是。”
早在2023年,盒马曾启动全面折扣化改革,并将门店SKU从5000+缩减至2000+。但相较山姆的明星单品战略,盒马始终在爆款商品能力上较山姆差一口气。有前盒马主管评价两家企业:“山姆敢把自己定的规则玩到底,不惯着任何顾客,比盒马强了太多。”
对盒马来说,实现盈利只是兑现阿里期望的短暂胜利。在赵龙看来,迈入下沉市场让盒马摆脱了盈利困境,同时也会让盒马失去新零售光环走向平庸。随着盈利向好,盒马的估值水平还将走高,但距离变革零售业的初心仍然遥远。
(文中人物为化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