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收割机” 要IPO了:卖卡牌年赚 44 亿,比泡泡玛特还暴利

市场资讯
26 Apr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棱镜洞察

  港股最近彻底疯了!

  一家靠卖1.7元一包卡牌的公司,居然要上市了。

  它就是江湖人称“小孩收割机”的卡游(浙江卡游动漫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净利润44.66亿元,毛利率高达67.3%。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卖100块钱卡牌,就能净赚67块!

  相比之下,让年轻人疯狂的“盲盒之王”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净利润31.25亿元。卡游用不到泡泡玛特80%的营收,却赚出了1.4倍的利润。更夸张的是,卡游的毛利率比泡泡玛特高出近20个百分点,堪称“暴利中的战斗机”。

  资本市场已经炸开了锅。有分析预测,卡游一旦上市,市值可能超越2300亿港元的泡泡玛特,成为港股新的“造富神话”。毕竟,哪家公司能在IPO前就年赚44亿?连腾讯、阿里都得喊声“大哥”。

  一包卡牌1块7,掏空小学生零花钱

  卡游的“财富密码”,全藏在一包小小的卡牌里。

  在全国的小学门口,孩子们攥着零花钱,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货架上的“奥特曼卡牌”。一包1.7元的卡牌,里面可能藏着一张稀有度极高的“SSR卡”。为了集齐整套卡牌,孩子们会成箱成箱地买,甚至偷偷拿父母的钱“氪金”。

  这套路,比游戏抽卡还狠。

  家长们叫苦不迭:“孩子为了一张卡片,能把家里的积蓄都搭进去!”但卡游深谙人性弱点——小孩的自控力最差,家长又舍得为孩子花钱。靠着这种“精准打击”,卡游一年卖出48亿包卡牌,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买了3包。

  更绝的是,卡游把卡牌玩出了“盲盒经济”的精髓。稀有卡的抽取概率低到离谱,二手市场上一张稀有卡能炒到上万元。这种“赌博式消费”,让孩子们欲罢不能,也让卡游赚得盆满钵满。

  创始人逆袭:从水利员到“卡牌之王”

  卡游的创始人李奇斌,其实也有一段非常传奇的创业故事。

  他原本是个端着“铁饭碗”的水利员。90年代,家族经商失败欠下300万债务,他被迫下海创业。一次偶然,他发现泡泡糖附赠的卡片能勾起人的消费欲,于是用仅剩的1万元成立印刷公司,专门制作卡片。

  2013年,李奇斌盯上了奥特曼IP。他不惜代价拿下奥特曼卡牌的使用权,推出“奥特曼系列卡牌”,一炮而红。但他野心太大,试图打造动漫产业链,结果资金链断裂,工厂停工,员工欠薪。一夜之间,他成了“大忽悠”,消失得无影无踪。

  直到2017年,卡游横空出世。李奇斌换了个“马甲”,重新杀回市场。这次他学聪明了,疯狂囤积IP——奥特曼、火影忍者、哈利波特、斗罗大陆……截至2025年,卡游手握70多个顶级IP,覆盖全年龄段消费群体,被称“最懂中国小孩的70后”。

  港股IPO之路

  卡游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它抓住了儿童市场这个大风口,还体现在它的资本运作上。2021年,卡游获得了红杉中国的A轮融资,进一步加快了它的扩张步伐,并在市场上占据了71.1%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卡牌市场的龙头。

  然而,卡游也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之前,它的IPO之路并不顺利。

  2024 年 1 月首次递交港股招股书,1 个多月后即因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被列入清单。监管层针对股权架构、数据安全及未成年人信息保护提出多重质疑,因未能及时满足监管要求,卡游首次申请于 2024 年 7 月底失效。目前公司更新招股书重启港股 IPO,仍需直面上述问题。鉴于监管对数据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卡游需以切实合规措施和明确答复提升上市成功率。

  一方面,它的财务数据堪称“完美”:2024年营收破百亿,净利润44.66亿元,毛利率67.3%,市场份额71.1%。这些数据足以碾压90%的上市公司,难怪红杉、腾讯抢着投资。

  另一方面,卡游的商业模式暗藏危机。

  监管风险:2023年,国家出台《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禁止向8岁以下儿童销售盲盒。虽然卡游声称“已加强年龄提示”,但央视调查发现,其终端销售仍存在大量违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卡游在更新招股书的同时,还是忍不住带着些许的“急迫感”赴港IPO。

  IP依赖:卡游70个IP中,只有1个是自有IP,其余全靠授权。一旦版权方终止合作,卡游的“卡牌帝国”可能瞬间崩塌。

  股权集中:李奇斌夫妇持股83.5%,IPO前三年已套现18亿元。这种“一言堂”的股权结构,让投资者担心公司治理透明度。但卡游显然想趁热打铁——参照泡泡玛特出海故事,把奥特曼卡牌卖向全球,继续收割外国小孩。

  随着蜜雪冰城成功上市,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开始变得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失败者”纷纷准备再试一次,卡游也决定重启IPO计划,于2025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谁在买单?家长的“甜蜜负担”

  卡游的成功,是年增速20%的儿童消费市场,本质上是抓住了中国家长的“焦虑”。

  如今中国0-15岁儿童达2.45亿,年轻父母愿意拿出家庭开支的30%-50%投入到孩子消费上,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不落后”。这种心态,催生了一个规模近6万亿元的儿童消费市场。

  而卡游精准拿捏了这种心理——用随机性刺激收集欲,用社交属性制造攀比,让小学生“一哭二闹”逼家长买单。

  但这种“过度消费”正在引发社会争议。有家长投诉:“孩子为了抽卡,偷刷信用卡,甚至逃课去买卡!”更有专家指出,卡牌的“赌博机制”可能诱导未成年人沉迷,影响身心健康。

  未来之路:从“卡牌之王”到全球巨头?

  卡游的野心,远不止于国内市场。

  它正在复制泡泡玛特的出海路径,把卡牌卖到日本、韩国、东南亚。2024年,卡游与孩之宝合作,获得小马宝莉的全球授权,英文版、日文版卡牌已在海外发售。在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卡游的国潮卡牌也受到外国收藏者的青睐。

  如果一切顺利,卡游可能成为中国首个“卡牌跨国巨头”。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日本有宝可梦、游戏王,美国有万智牌,卡游如何在成熟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结语:小孩的钱,到底能赚多久?

  卡游的IPO,是资本对“儿童经济”的一次集体押注。

  它的成功,证明了“小孩的钱最好赚”;它的争议,也暴露了商业模式的道德风险。当我们惊叹于44亿净利润的同时,更应该思考:这样的“暴利生意”,能持续多久?

  或许,卡游的故事,只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内卷”的育儿焦虑下,家长们正在用真金白银,为孩子的“快乐”买单。而资本,永远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风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