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守牢实体经济根基

经济参考网
30 Apr

转自:经济参考报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和构筑国家竞争力的基石。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实体经济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历史经验表明,脱离实体经济的繁荣如同空中楼阁,唯有深耕实业方能行稳致远。

经济增长离不开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涵盖了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除金融和房地产之外的服务业等诸多领域,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过去几十年,实体经济的增长一直是推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键力量。以制造业为例,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长期保持较高增速,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稳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大量的工业制成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带动了出口增长,进而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是就业稳定的关键保障,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制造业、建筑业、传统服务业等行业劳动力需求大,吸纳就业人数多,为不同学历、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产业工人,到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再到街边小店的服务业从业者,实体经济支撑着数以亿计人口的就业。稳定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生计,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图为位于宁夏同心工业园区清洁能源产业园的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组件制造部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对光伏板进行改板作业。记者 杨植森 摄

  实体经济还是科技创新的实践土壤,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例如,以华为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在5G领域获得了诸多技术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通信产业的升级,也为全球5G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实体经济既是技术应用的载体,也是催生科技创新的土壤。

  此外,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充分彰显了实体经济的强大韧性和保障能力。同时,实体经济的强大可以减少受制于外部经济的风险,增强国家的经济自主性和风险防控能力。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仍面临全球经济格局调整、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等复杂形势和困难。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在某些高端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还面临多维度成本攀升的复合型压力,形成制约企业发展的系统性挑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工资刚性上涨冲击,制造业用工成本增加。此外,原材料成本等也在增加。这些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部分实体经济企业的运营压力增大,盈利能力下降。

  虽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实体经济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投入,过于依赖模仿和引进技术。一些企业在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制约了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要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坚持实体经济根基不仅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不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传统产业领域加速推进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强化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及设备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钢铁行业为例,通过推广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双重降低。与此同时,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与专项资金支持的双轮驱动,夯实传统产业升级基础,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动能,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简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及时间成本。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动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实体经济企业实施精准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通过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并降低综合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提供多元化融资方式,形成财税政策与金融工具协同发力的支持格局。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领,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进程,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能合作与经贸往来,持续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在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布局的同时,注重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实体经济领域,形成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经贸规则磋商,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既保障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合法权益,又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依托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能级与话语权。

  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繁荣的定海神针,始终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点。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唯有牢牢守住实体经济根基,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发展主动权。只有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副总编辑、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