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扰终生,比如年少时候总是梦想有一台高配的游戏电脑,里面塞满了各种游戏,有大把的时间能够玩游戏,但事实却是在最没钱和最没闲暇时间的里,有最渴望游戏和游戏电脑的心思。
成年之后经济独立了,也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在经济和时间都有闲余的时候,对游戏和游戏电脑的心思,已然从“我要没日没夜地玩”变成了“拥有便好”。
于是乎,旗舰处理器和旗舰显卡毫不费力地运行着 Office 三件套,Steam 里满满的游戏库,通关的也寥寥无几。
某种程度上来说,高配游戏电脑,也是一种情绪价值机器,ROG 的电脑更是如此,这一台搭载了 AMD R7 9800X3D 处理器和英伟达 RTX 5080 显卡的 ROG 魔霸 9X 台式机尤其是。
这不 ROG?这挺 ROG
ROG 品牌在 DIY 和笔记本领域算是站在顶端的品牌,台式机一直都有更新,但往往是一大一小的组合,我上上一台主力办公电脑就是一个很小巧,但充满设计感的 ROG GR8 迷你游戏电脑,当时的大号机器是 ROG G20,二者设计系出同源,均以“玛雅文化”作为设计灵感,辅以不规则设计和玛雅图腾纹路,营造神秘感和信仰感的风格。
▲ ROG G20 游戏电脑
后来 ROG 的各种电脑产品(除了幻系列),基本上在设计上也遵循着在黑色的基础上线条凌厉且繁复,灯效炫酷又多变的路线。
可以说,在一段时间里,ROG 也可以是一种电脑设计的风格。
但是,ROG 魔霸 9X 台式机并不完全这样,首先外观上,它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机箱,没有任何的不规则设计,和特别的装饰,乃至 ROG 那个“败家之眼”的 logo 都异常低调,线条上很不 ROG 风格。
透明设计和灯效的传承以及进化,才是这台电脑上挺 ROG 的地方。
决定台式机性能上限的,除了基本配置之外,还有就是散热效率,得益于魔霸 9X 台式机硕大的机身,ROG 也是尽可能地塞进了豪华的散热配置:6 风扇+1 水冷(根据配置有所不同)。
除了前面的 3 个进气风扇和后方的 1 个排气扇提供贯穿整个机箱的气流路径之外,紧贴着 CPU 的 240mm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上方也有 2 个散热风扇,帮助从机箱上方排出热量。
这台电脑的特色设计,也围绕着散热设计展开,比如机身最亮的 ROG “败家之眼”logo 灯光,就位于这个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上,另外的 6 个风扇也都安排了 RGB 灯效,配上前透和侧透玻璃,于是就组成了以风扇和水冷功能件为基础,搭配 ROG 经典 RGB 灯效的可视化设计。
这就是 ROG 魔霸 9X 台式机一部分不那么 ROG 风格,又很 ROG 的地方,相比于之前的 ROG 旗舰台式机,这一代的产品更内秀拙朴一些。
AMD R7 9800X3D,极致强悍的偏科生
其实相比于英伟达 RTX5080 显卡,我更想多聊聊这个 AMD R7 9800X3D CPU。
▲ 机型配置
当 X3D 后缀出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个专为游戏而生的 CPU 来啦,这个后缀是因为这颗 CPU 采用了 3D V-Cache 技术,这个技术能够给 CPU 带来超大的缓存,此前主要用在服务器 CPU 上,后来 AMD 把这个技术下放到了消费级的 CPU 上,冠以 X3D 后缀。恰好,很多游戏遇到性能瓶颈不是因为 CPU 的主频或者核心数量问题,而是缓存不够,此前几代带 X3D 的 AMD 处理器都是游戏神器。
但是问题也有,比如之前 AMD 把缓存堆叠的位置放在 CPU 核心的上方,隔开了核心与散热元器件的直接接触,容易让 CPU 积热,所以为了避免散热问题,此前 X3D 后缀处理器的主频都不算高。
这一次,AMD 把缓存堆叠位置放在了 CPU 核心下方,更方便散热,所以 AMD R7 9800X3D 主频也上去了:基础频率 4.7GHz,加速频率 5.2GHz(但仍比 AMD R7 9700X 的 5.5GHz 低),L2 缓存 8MB,L3 缓存 96MB(AMD R7 9700X 的 L3 缓存为 32MB)。
对,AMD 9800X3D 全大核设计,只有 8 个核心 16 线程,4nm 制程工艺,每个核心都是 Zen5 架构。
这意味着,相比于竞争对手英特尔 Ultra9 285K 的 24 核心 24 线程,这款 AMD R7 9800X3D 在性能跑分,或者多线程任务的办公场景上,可能会处于弱势。
AMD R7 9800X3D 的 CINEBENCH R23 单核成绩为 2070,多核成绩为 22482,这个成绩确实要比英特尔 Ultra9 285K 动辄 40000 多的 CINEBENCH R23 多核成绩低不少,没办法,人家核心数摆在那里,足足 24 核心。
GeekBench 6 的分数为单核 3263,多核 17070,属于单核过得去,但多核一般般的水平。
PC Mark 10 也是类似,9242 的分数和产品价格不太成正比,高,但不够顶。
可以看到,AMD R7 9800X3D 在各种跑分软件上的表现,确实平平无奇。
但,在游戏性能上,AMD R7 9800X3D 的水平就不是跑分里的吴下阿蒙了,属于天下第一的水平,16 核心 32 线程的 AMD Ryzen 9 9950X3D 是就是那个天。
关于这颗游戏神器 CPU,其他媒体已经测试过多轮,结论都一样,专为游戏而生,在一些低画质低分辨率凸显 CPU 游戏性能的测试中,帧率表现能够领先英特尔 Ultra9 285K 10% 到 100% 不等。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想要跑分,就想要既能游戏也能办公,那 ROG 魔霸 9X 也有友商的 CPU 版本可选。
那,玩玩游戏?
在 5090D 机型极端缺货的情况下,5080 机型其实是目前消费者购入门槛更低的次旗舰显卡,但是也有不少人纠结是在 5090D 买不到的情况下,是选 5080 还是 4090,后者基础性能更好,而前者有 DLSS4。
在《赛博朋克 2077》中,我们在标准 2K 分辨率(2560×1440),预设超高画质,开启光追的条件下测试了关闭 DLSS4 多帧生成的帧率,平均帧率为 123fps。
而在开启了 DLSS4 多帧生成最高的 4X 之后,帧率能够大幅提升到稳定的 350fps,纵享丝滑。
这里没有用 4K 进行测试的原因是我显示器是一个带鱼屏(3840×1600),不是标准的 4K 屏幕,游戏也没法支持这个分辨率,所以用标准 2K 分辨率替换了测试。
《黑神话:悟空》支持这个带鱼屏的原生分辨率,在这个游戏的性能测试工具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测试结果:开启光追和帧生成,最高的影视级画质,平均帧率 77fps,最低 65fps,达到了还算流畅的水平。
按照这个成绩,基本上在标准 4K 分辨率(3840×2160)分辨率下,应该也能在光追加影视级画质下,保持在 60fps 以上平均帧率。
去掉光追之后,整个游戏体验就会更流畅,影视级画质下帧率能接近 120fps。
当然,游戏科学自己也说了,测试结果不代表游戏结果,影视级画质开启光追的游戏内测试结果如下:平均帧率 84fps,最高 116fps,最低 27fps(发生在一个光照氛围非常复杂的场景),这个结果要比前面测试工具的结果要好不少,除了那个 27fps 时候的突然掉帧,整体感受还是流畅的。
另外我们也测试了相对轻量级的《绝区零》,1080P 高画质下,平均帧率高达 304fps,3840×1600 分辨率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也在 179fps,都非常流畅。
在测试游戏性能的 3D Mark Time Spy 环节,ROG 魔霸 9X 的得分是 26125(显卡分 30649,CPU 分 14227);负载更大的 Time Spy Extreme 环节,电脑得分为 13349(显卡分 15741,CPU 分 7174)。
对于热门大型单机游戏来说,这台 ROG 魔霸 9X 基本上都可以保证在高分辨率下,最高画质,光追开启的情况下,获得流畅的游戏体验,而对于支持 DLSS4 的游戏来说,开启多帧生成的话,游戏的帧率也会有飞跃式地提升,游戏体验纵享丝滑。
还能干啥?做多点 AI 图
在 2022-2023 年的时候,本地部署 Stable Diffusion 文生图工具,套用 LoRA 模型进行图片创作一度非常火,因为不依赖网络,使用起来也比 MidJourney 要方便许多,并且还可以自己生成自己想要的 LoRA 模型,也就是俗称的“炼丹”。
但 Stable Diffusion 用起来也不是没有短板,比如太过吃硬件配置,尤其是显卡配置,8GB 的显存才会有相对好一点的体验,要是显卡配置不够,单张图片的生成速度就会很慢,同时“炼丹”的时间可能长达上十个小时。
但是,我们用 2025 年的显卡,运行 2022 年的产品,前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在 Stable Diffusion 默认的 512×512 分辨率,不进行高分辨率修复的情况,这台 ROG 魔霸 9X 完全可以进行秒出图,字面意义上的一秒一张。
▲ 用古风国画 LoRA 模型生成
如果分辨放大到 800×500,开启高分辨率修复,输出图分辨率会变为 1600×1000,生成图的速度大概在 10 秒一张,相比于之前的 20 系或者 30 系显卡的出图速度快上了数倍不止。
▲ 一次生成 4 张,翻车概率倍增
当然,即便加了一些控制劣质画面或者不合理画面(比如 AI 图常见的奇怪手指)的反向提示词,Stable Diffusion 的出图效果还是很玄学,所以在显卡性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多批次,一批多张的生图,我之前用的 3070 移动版显卡笔记本生成一张 800×500 图片要数十秒,而这个时间在 ROG 魔霸 9X 上可以出上好几张图。
情绪价值机器
与 ROG 魔霸 9X 台式机一起到货的,还有 ROG 夜魔 X 键盘,以及月刃 2 RGB 鼠标,加上我从家里翻出来的烈焰战甲鼠标垫,终于算是凑齐了全套的 ROG 的 RGB 套件。
灯效亮起的时候,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多少有些杀马特,但是,就像小红书上那么多人分享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电竞房或者电竞桌,但家庭装修依旧简约素净一样,或者说,像我这样,在满是性冷淡 MacBook 的办公室搞这么一套设备也有点格格不入,不必事事淡然,该热烈的时候也可以热烈起来。
考虑到社交网络上那么多的男性发“女朋友给我买了 5080 or 5090D or PS5+黑猴”,大概这类设备在成年男性这儿,约等于成年女性的包包,情绪价值应该要大于实用价值的。
性能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薛定谔叠加态了,当你过分在乎跑分、帧率、功耗和温度这些的时候,产品提供的情绪价值就非常有限了,变成了测试工具;但产品没法提供良好的性能时,那伴随而来的情绪价值也不够彰显,只有我不那么在乎性能,但性能存在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情绪价值就有了。
人或许总是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扰终生,但少忧少虑的少年时期又是现在最不可得之物,一台 ROG 魔霸 9X 台式机,以及各种闪着 RGB 灯光的成套 ROG 外设,是缓解这种困扰的情绪价值机器,也是连接起少年和成年的纽带。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