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赚钱的蚂蚁消金,花呗借呗“功力”下降四成

蓝鲸财经
Yesterday

作者 |源媒汇 陈不白

问鼎国内最赚钱的消费金融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扬眉吐气,旗下的两大王牌——花呗、借呗也再次崭露头角。

4月22日,蚂蚁消金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蚂蚁消金实现营业收入152.13亿元、净利润30.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30%、1907.23%。净利润直接翻了19倍多,不仅让同行们看傻了眼,也惊呆了4亿多花呗、借呗用户。

蚂蚁消金2024年的业绩看似“遥遥领先”,但若与花呗、借呗原先的运作公司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净利润较巅峰期下降近40%

公开信息显示,蚂蚁消金成立于2021年6月,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经营花呗、借呗两大品牌,主营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虽然2024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复盘过往4年发展历程会发现,蚂蚁消金过得并不轻松。

在创立之初的前两年,蚂蚁消金一直对业绩讳莫如深。

在官网上,蚂蚁消金并未上架2021年业绩报告。虽然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但也仅仅披露了总资产、总负债、净利润,连最基本的营业收入都没有公布。可见前期蚂蚁消金的经营压力不小。

蚂蚁集团成立蚂蚁消金,主要是为了承接完成品牌隔离整改的现象级消费信贷产品花呗和借呗。在蚂蚁消金接手花呗、借呗之前,花呗的公司主体为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的主体为重庆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虽然蚂蚁消金没有公开起步时候的业绩,但是对比接手前的两家公司业绩情况,蚂蚁消金运营花呗、借呗的表现并不出色。

源媒汇根据天眼查披露的数据进行加总,复盘了2016-2024年花呗、借呗背后主体公司的业绩情况。

在蚂蚁消金接手之后,花呗、借呗的资产规模一直是在大幅增长的,相关指标也披露得比较完整。在营收方面,花呗加借呗一直到2024年才逐渐恢复元气,超越6年前——2018年的峰值141.56亿元,但也仅超出10.5亿元;而在净利润方面,虽然2024年花呗加借呗(蚂蚁消金主要业务)净利润达到30.51亿元,较上年翻了19倍,但是相比4年前,2020年的峰值50.78亿元,少了约20亿元,足足下降了近40%。

注:数据来源于天眼查,2016年至2020年相关数据为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改名)、重庆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注销)合并之后的数据,单位(亿元)。

对于为何蚂蚁消金接手花呗、借呗之后,业绩大幅落后于此前两家小贷公司运营时的表现,源媒汇致函蚂蚁消金,截至发稿前并未获得回复。

 徒有其表的资产规模

从行业角度看,此前消费金融的“榜一”位置,一直由招商银行旗下的招联消金把持。虽说蚂蚁消金在2024年业绩超越招联消金,但也只是在部分指标上领先。

具体来看,在营收方面,2024年招联消金、蚂蚁消金的营收分别为173.18亿元、152.13亿元,二者之间还存在21.05亿元的差距。而这还是建立在招联消金营收同比减少11.65%的基础上;在净利润上,2024年蚂蚁消金的净利润暴涨1907.23%达到30.51亿元,但也只是比招联消金的30.16亿元多了0.35亿元。要知道,2024年招联消金的净利润可是下降了16.22%。

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和马上消金,这三家业绩最好的消金公司,走的都是互联网模式。其中,蚂蚁消金主打支付宝平台上的花呗、借呗,两大产品最高额度均为20万元。截至2023年年末,蚂蚁消金已经与61家金融机构联营合作,以“联合贷”形式向用户放款。

招联金融也有两大“杀器”——好期贷、信用付,分别依托招联消费金融APP、招联金融自有电商平台以及合作商户消费场景。

马上消费则主打安逸花,平均贷款额度仅为2000-3000元,通过旗下APP、小程序、公众号、服务号等自主获客渠道以及百度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获客。

但是在资产规模方面,蚂蚁消金一骑绝尘。截至2024年年末,蚂蚁消金的总资产达到3137.51亿元,遥遥领先招联消金的1637.51亿元和马上消金的655.6亿元。

这并非是因为蚂蚁消金的业绩好、积累出来的,而是其固有的业务模式造成的。

有别于其他消费金融产品,花呗是一款类信用卡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最长41天免息期。这些免息使用花呗的信贷资产,也被算入了蚂蚁消金的总资产。根据相关ESG报告,2023年大约75%的消费者使用花呗未支付过利息费用。另据蚂蚁消金在其ESG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花呗的用户规模为4亿左右。

基于上述原因,虽然蚂蚁消金的资产规模大幅超过招联消金和马上消金,但是在营收、净利润方面并未与二者拉开实质性的差距。

 “王炸”组合未见效果

作为蚂蚁集团的“嫡系”,蚂蚁消金的这张消费金融牌照得来并不轻松。

从2018年开始,蚂蚁集团就开始着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历经两年时间,2020年9月14日,蚂蚁集团获得彼时的银保监会批复,在重庆筹建“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即蚂蚁消金;2021年6月4日,蚂蚁消金正式成立并开业。

为了发展好蚂蚁消金,蚂蚁集团也是精挑细选,将得力干将,网商银行原行长黄浩调过来主持大局。自1996年9月开始,黄浩曾在中国建设银行供职多年,历任建行总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等职。2015年12月,黄浩加入蚂蚁集团,先后担任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消金董事长等职。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黄浩曾担任网商银行行长、执行董事。

对于小微业务,黄浩曾有一段金句广为流传:“传统银行服务得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蚂蚁不碰,金额在200万以上的贷款不碰,这被蚂蚁作为一项纪律来执行。”可见,黄浩在小微业务方面还是相当有见地的。

手握花呗、借呗两张王牌,加配专家型董事长,蚂蚁消金的“王炸”组合却没有打出“王炸”效果。虽然2024年蚂蚁消金的净利润翻了19倍,并且力压招联消金成为国内最赚钱的消金公司,但2022年、2023年蚂蚁消金的净利润分别只有区区8.41元、1.52亿元,实在是“羞于见人”。

扛过两年业绩“沉默期”,2023年7月黄浩卸任,金晓龙出任蚂蚁消金第二任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金晓龙还是现任网商银行董事长。在“双料董事长”金晓龙手上,蚂蚁消金完成全面承接花呗、借呗业务,并结束品牌隔离,彻底转型为持牌消费金融主体。

在黄浩、金晓龙的接力掌舵下,蚂蚁消金的资产增长看起来相当快,从2022年至2024年,一年升一个千亿台阶,但是并非全部由业绩增长推动。在产品模式之外,还有股东方的助力。

仅在2023年,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就进行了两轮增资。2022年末、2023年末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分别为80亿元、230亿元,相当于一年时间注册资本就翻了近2倍。

资产快速扩容,不良资产也在激增。虽然蚂蚁消金没有公布具体不良数据,仅看其挂在银登网上待转让的不良资产,就能知道其出清不良资产有多急迫。蚂蚁消金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显示,单期资产包金额(未偿本息总额口径)5.81亿元,公开竞价起始价为5020万元,仅为债权金额的8.6%,不到一折。

在业务合规方面,蚂蚁消金也面临不小的压力。2025年3月28日,蚂蚁消金因公司治理不完善、风控独立性不足、贷后管理不到位、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等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140万元。此外,花呗、借呗投诉量高企,截至2025年4月25日,在第三方平台黑猫投诉上,仅借呗的投诉量就超过12万条。

业绩高光之下,蚂蚁消金还是得查漏补缺,扎实做好基本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