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和通港股IPO背后:募投必要性存疑?市场格局好但产业链话语权是否强

新浪证券
Yesterday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2025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股上市持续升温。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30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或正式发布相关港股筹划上市公告。

  来源:公开资料,部分截图

  为何引发A股上市公司港股二次上市热潮?

  一方面,港股作为国际化资本市场,或有助于相关公司全球化业务布局。我们发现,多家公司在公告中都提到了“助力全球化发展”等理由。

  如3月12日,蓝思科技公告宣布,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4月20日晚,大族数控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其表示,此次筹划港股上市主要是基于公司长期发展规划,旨在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进程,加速境外资本平台建设,有效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也支持港股二次上市。

  据悉,2024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证监会基于此文件,与香港方面加强合作,推出五项措施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并助力香港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其中提到一项便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对相关港股拟上市或转H股上市公司进行深入复盘,看看相关标的质量究竟如何?港股二次上市募资又是否合理等等。

  来源:wind,部分截图

  必要性是否存疑?

  4月28日,广和通发布拟港股上市公告。即公司已于4月25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

  广和通在港股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主要包括与AI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相关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相关,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研发支出,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通信、端侧智能化和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其二,建设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计划在中国深圳建设新的制造设施,主要用于生产模组产品以及作为解决方案一部分的终端产品;

  其三,战略性投资和并购:公司将投资于无线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其他与业务互补或协同的领域的公司,旨在增强前瞻性技术布局和扩大生态系统;

  其四,偿还银行借款:部分资金将用于偿还计息银行借款;

  其五,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确保企业的日常运营和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转。

  从上述可以看出,公司拟通过港股募资加大相关研发投入及补充相关资金流动性。

  然而,我们发现,公司近年研发投入占比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研发投入支出与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11%逐年降至2024年8.78%。

  公司流动性压力又是否大呢?截止2024年,公司名义货币资金之和超14亿元,而同期有息债务(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以内到期非流动性负债)12亿元左右,仅存量账面资金完全可覆盖。与此同时,公司财务费用近三年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22年的0.49亿元降至24年的0.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司可转债募资项目被质疑必要性存疑最终该项目终止。

  2024年广和通曾公布可转债预案,公司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约9.6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4.8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下称“项目一”)、2.03亿元用于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下称“项目二”)、2.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等。

  然而,募投项目与公司轻资产业务模式疑似不匹配情形。

  一方面,公司可转债主要募投项目大部分资金用于土建等固定资产投入。具体看,根据可转债募资预案,其“项目一”拟以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为4.8亿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合计2.7亿元,占比高达56%;“项目二”拟以募集资金投入金额2.02亿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合计1.78亿元,占比近90%。

  另一方面,公司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截止24年年末,公司固定资产不足亿元,而同期总资产超75亿元。如此低的固定资产,主要源自其商业模式所致,即公司目前采用委外加工的生产模式,将生产环节外包委托给拥有科学管理技术、先进设备和专业管理经验的外协厂商,并通过签订委托加工协议、保密协议和廉洁协议书等方式,确保公司产品持续稳定交付及技术资料的保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可转债募投项目最终被终止。

  市场格局好但产业链话语权强不强?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其模块产品包括(i)数传模块、(ii)智能模块及(iii) AI模块。同时,公司以模块产品为基础,结合公司对下游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i)端侧AI解决方案、(ii)机器人解决方案及(iii)其他解决方案。具体业务看:

  数传模组,2022年至2024年,数传模组的收入占比从43.5%微降至43.7%,但绝对金额从22.6亿元增长至30.5亿元,增幅为34.9%。这主要得益于5G技术的普及和公司在汽车电子、智慧家庭等领域的应用。

  智能模组,2022年至2024年,智能模组的收入占比从54.7%下降至52.4%,但绝对金额从28.48亿元增长至36.55亿元,增幅为28.3%。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消费电子和智慧零售等领域的市场扩展。

  端侧AI解决方案,2024年开始贡献收入,达到8000万左右,占总收入的1.2%。这表明公司在AI技术上的布局开始产生实际收益。

  机器人解决方案,2024年开始贡献收入,达到百万元左右,占总收入的0.0%。虽然目前贡献较小,但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4年全球无线通信模块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76.1%的市场份额,公司是无线通信模块领域两大龙头企业之一,以15.4%的市场份额和人民币67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二。

  汽车电子应用场景,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24.6%(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及终止经营的收入计);智慧家庭应用场景,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36.6%(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消费电子应用场景,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75.9%(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公司盈利及增长质量似乎打折扣。鹰眼预警显示,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32.74%,营业收入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变动背离;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为0.65低于1,盈利质量较弱。

  与此同时,公司的毛利率呈现出波动性。截止24年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近20亿元,总资产占比25.78%。

  上述财务数据特征是否意味着公司产业链话语权较为弱?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客户较为集中。

  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 33.32亿元、36.11亿元 和 40.64亿元,分别占同期持续经营总收入的 64.0%、63.9% 和 58.3%。其中,最大客户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贡献分别为人民币 14.46亿元、14.82亿元 和 11.8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28.0%、26.2% 和 17.0%。这表明公司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客户集中度风险较大。

  一边是大客户较为集中,一边是相关应收款占比较大,对于未来将可能存在何种风险?

  公司称,近年来,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大客户的批量发货,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将会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而继续增大。针对上述风险,本公司制定了较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回款管控措施,且公司的主要客户主要为优质的国内及海外知名企业,因此,整体应收账款风险可控。但由于应收账款金额较大,若客户出现偿债风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将受到较大影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