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定于5月3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CHI健康中心举行。这一盛事对全球的投资者而言意义重大,除了向往年以往将为与会者提供洞察伯克希尔公司战略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机会,也有可能会将见证一个历史性时刻——95岁的沃伦·巴菲特极有可能以伯克希尔哈撒韦CEO的身份最后一次完整出席年度股东大会。
自1965年接管这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至今,巴菲特用60年时间创造了投资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将伯克希尔的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提升至约65万美元,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19.9%,相当于标普500指数同期表现的3.6倍。
这次股东大会的特殊意义远不止于数字的堆砌。在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战、AI等科技革命重塑产业格局的复杂环境下,伯克希尔正面临其60年历史中最具挑战性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公司坐拥创纪录的3342亿美元现金储备;另一方面,美股估值高企、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使得符合传统价值标准的投资标的愈发稀缺。这既是对巴菲特投资哲学的终极考验,也是巴菲特钦定的继任者格雷格·阿贝尔能否延续传奇的关键时点。
那么,马上要举行的本次股东大会,市场和投资界大家都在关注什么呢,小睿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也为深入了解本次大会做一个小小的预习。
创纪录的现金储备代表什么?
截至2024年底,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已达到创纪录的3342亿美元。但是,在2025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强调,伯克希尔股东的大部分资金仍然在股权中,这种偏好不会改变。伯克希尔更倾向于投资于优质资产,而不是持有现金等价资产。
所以,这一看似矛盾的策略背后,是否是因为找不到符合标准的投资标的呢?想必这会是本次大会上投资者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是的话,那么持有现金本身或许也不是一个最坏的选择。
毕竟,当前美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可能很大程度上已经使得价值投资者举步维艰,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伯克希尔这样的投资巨头也难以找到足够便宜的"好公司"。据媒体统计,在过去两年里,伯克希尔一直在净卖出股票,包括2024年度第二和第三季度都大比例卖出了苹果的股票,而新购股票总额仅约为15亿美元,这相比其庞大的现金储备来说,甚至连零头也没到。
但在2024年,伯克希尔持有的美债数量却大幅增长,同时得益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涨,巴菲特庞大的资金一直获得可观的回报。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持有的短期美债从2023年底的1296亿美元,增加到2346亿美元,半年增持金额高达1050亿美元。如果以5%左右的利率投资3个月期美国国债,2000亿美元现金每年将产生约100亿美元的收益,或每季度产生25亿美元的收益。当市场不给机会时,耐心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智慧。
亚洲除了日本,还会有?
伯克希尔自2019年开始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资已经被市场广为称道——发行年利率0.5%的日元债券融资,投资股息率5%的商社股票,形成“借日元赚全球利差”的无风险收益闭环。截至2025年3月,这项精妙的操作已带来97亿美元的账面盈利,年股息收入大约为8.12亿美元。五大商社“稳健现金流+高股息分红”的特征(平均股息率5%)与伯克希尔的长期投资理念高度契合。
这种跨市场套利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对价值投资核心理念的完美诠释。巴菲特用实际案例证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用40美分买1美元"的机会,仍然是可能实现的投资圣杯。日本商社具备的独特优势——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网络、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以及保守稳健的财务政策——恰好符合巴菲特对"经济护城河"的所有要求。
从估值的角度看,日本商社板块平均市盈率也要低于MSCI日本指数。与此同时,当前MSCI中国指数的市盈率横向对比全球来看也极具吸引力。那么,伯克希尔是否会在比亚迪之后,再次投资中国资产,这也会是本次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所十分关注的议题。
关税贸易战对伯克希尔的影响?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2日,巴菲特罕见地抨击特朗普关税。他表示,惩罚性关税可能引发通胀,并损害消费者利益。“实际上,我们在关税方面有过很多经验,某种程度上关税就是一种战争行为。”他称,“从长远来看,关税实际上是商品税。”巴菲特还运用“牙仙子”的比喻来强调,关税不会由神秘的好心人支付,而是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巴菲特对贸易壁垒的思考可追溯至更早时期。2003年,巴菲特就曾在《财富》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为《我为何不看好美元?》。在这篇文章中,他就对美国贸易逆差发出警告,并通过“勤俭岛”和“挥霍岛”的故事,阐述了他眼中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与正在埋下的隐患。他还提出了关于“进口许可证”的想法,将进口与出口挂钩,以试图改变困局,并将其形容为一种名目不同的关税。
对于伯克希尔来说,在2025年这个全球贸易规则重塑的关键节点,他们又将如何把关税的影响投射到投资标的之中,如何沿袭价值投资的理念,比如聚焦商业模式本质,在评估受关税影响企业时,更关注其定价权而非短期利润率;比如重视管理团队应变力,是否能够将危机应对能力纳入管理层评估体系;如何践行长期主义,等等。
如何参与科技与AI投资?
2011年对IBM的投资成为巴菲特罕见的失误案例,这场持续六年的投资最终以约20亿美元亏损告终。事后分析显示,这家老牌科技巨头虽然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却深陷云计算转型的泥潭,其面向企业的服务模式也缺乏消费端特有的定价权。这次教训让巴菲特深刻认识到:在科技领域,商业模式的抗颠覆性比财务数据的表面稳健更为重要。
这一认知在2016年投资苹果时得到完美验证。尽管当时市场将苹果视为消费电子公司,巴菲特却洞察到其本质是"具有科技属性的奢侈品牌"。iPhone用户15%的换机率、App Store构建的封闭生态系统,完全符合"经济特许权"的所有特征。截至2024年,这笔投资已为伯克希尔带来超过1200亿美元的回报,成为价值投资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
去年以来,人工智能在全球的火热。而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人就问巴菲特关于AI看法,巴菲特表示AI让他感到紧张,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否认AI技术的重要性,他称AI在未来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其潜力是不能被否认的,只能让它自然发展。
未来伯克希尔将如何在坚守价值投资安全边际原则的同时,又确保在技术变革中不会掉队,这也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毕竟伯克希尔在该领域的投资操作,也将会对相关公司或产业带来直接影响,比如去年伯克希尔在第二季度卖掉了持有的全部Snowflake股票,这消除了投资者坚持持有Snowflake的最有力理由之一,造成公司股价短期大跌。
后巴菲特时代,伯克希尔如何传承?
根据巴菲特近年的表态,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很有可能会接任伯克希尔CEO,标志着伯克希尔很可能很快便会进入"后巴菲特时代"。
今年1月,《Fortune》杂志在一篇围绕巴菲特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的深度报道中写道,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婉拒了对阿贝尔的采访请求,不过巴菲特回复邮件表示:
“我对格雷格充满信心。但94岁的我已不再接受采访——就像桥牌之外的其他活动一样逐渐淡出。我仍享受生活,还能做好几件事,但其他事务已大幅精简。在我94岁的时候,格雷格·阿贝尔很快就会接替我成为首席执行官,并开始撰写年度致股东信。”
格雷格·阿贝尔已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任职逾二十载,现任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HE)首席执行官,负责集团能源业务板块。1999年伯克希尔收购中美能源控股权时,时任公司总裁的阿贝尔随之加入集团。2008年他升任中美能源CEO,该公司后更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阿贝尔因主导CalEnergy收购英国公用事业公司的表现,就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如今作为BHE董事长兼CEO,阿贝尔统管着涵盖煤炭、天然气、水电、风电、光伏、地热及核能等领域的能源帝国。BHE拥有23,800余名员工,2020年营收超209亿美元。
格雷格·阿贝尔能否延续沃伦·巴菲特的传奇,也将会是本次股东大会中投资者重点关心的议题之一,甚至可能会对未来的投资界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在这次大会中巴菲特将会怎样介绍他,想必同样值得认真聆听。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睿远Fund”;智通财经编辑:文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