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一季报详解!业绩两极分化,这些领域贷款增长迅猛

券商中国
02 May

  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呈现明显分化。

  近日,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报已披露完毕,综合各银行数据来看,有三大特点:

  一是业绩同比下滑队伍有所扩大,多家大中型银行营收、净利同比“双降”,部分银行遭遇双位数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仍维持收窄势头。

  二是尽管多数中小银行业绩稳增,但净息差也与大中型银行保持下行趋势。

  三是各大银行今年一季度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实体经济和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仍在增加,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存款端也实现稳健增长。

10家上市银行营收、净利双降

  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银行均已披露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42家上市银行中,16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12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10家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

  或受业绩不及预期因素影响,4月30日A股银行板块呈现明显跌幅,其中华夏银行当日下跌8.55%,工行、建行、农行及招行当日跌幅均超3%。当日,仅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4只个股上涨,苏农银行平盘,其余37家上市银行均有不同程度跌幅。

  具体业绩上,华夏银行厦门银行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7.73%和18.4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4.04%和14.21%,降幅均居于各上市银行前列。此外,贵阳银行平安银行营业收入也分别下降16.91%和13.01%。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中小上市银行,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盈利指标明显出现放缓,甚至降幅较大。上述10家营收净利润双降的银行中,有3家国有大行,分别是建行、工行和邮储银行;4家股份行中包括招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此外,规模靠前的城商行中,北京银行也居于其中。

  与大中型银行业绩微增或负增长相比,部分城农商行的归母净利润则在今年一季度实现高速增长。例如,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常熟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大增17.30%、16.47%、16.42%和13.81%。

  另一方面,从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今年一季度多数上市银行ROE较上年同期则有所缩窄,其中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家,ROE低于10%的上市银行已经增加至14家。目前,仅有青农商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的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5%,较上年同期数量明显下降。

多项收入指标呈现两极分化

  梳理上市银行收入构成可以看出,造成业绩分化的主要因素来自利息净收入差异和非息收入的大幅波动。

  事实上,超过六成的上市银行在今年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同比负增长,国有大行中,除了交通银行,其余五家大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74%至5.21%之间。而中小银行中,重庆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青岛银行等机构在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08%、21.94%、17.8%和11.97%,带动业绩指标实现稳增。

  另一方面,在非利息收入方面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与中小银行之间也存在明显分化。最明显的差异来自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数据显示,一季度共有21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长,其中有5家股份行和4家国有大行,另外贵阳银行成都银行兰州银行3家机构降幅超过20%;而一部分中小上市银行中,常熟银行瑞丰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等多家机构该项指标同比增长135.53%至495.23%之间。

  投资收益也是不同银行业绩差异的一大来源。例如,一季度业绩降幅较大的贵阳银行在财报中解释称,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交易性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而青岛银行在该行一季报中表示,该行“加强金融投资规模与收益监控,针对债市波动,择机进行债券止盈操作,及时锁定收益,投资及估值收益合计增加,抵销手续费收入减少的影响,带动非利息收入实现增长。”

净息差持续承压

  2025年,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仍持续承压,但已有部分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趋缓。

  券商中国记者综合上市银行一季报,披露净息差的银行中,仅民生银行净息差实现同比回升,上升3BP(基点)至1.41%,其余披露数据的24家银行均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张家港行(降幅达32BP),降至1.43%。总体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波动性较高,而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降幅相对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股份行的总体净息差降幅低于国有大行和城商行,而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同比下降21BP、16BP、15BP和15BP。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或在业绩说明会中,对净息差有关问题进行回应。多家银行指出,2025年净息差仍受LPR调降、存量贷款重定价及地方债务置换等因素影响。但相较于2024年,降幅将有所收窄。

  例如,杭州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2025年一季度存贷款利率降幅已呈现对称性特征,净息差下行“边际好转”。南京银行则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净息差保持在1.94%的行业较好水平,负债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盈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宁波银行则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受综合因素影响,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行但仍相对刚性,少于贷款收益率下行幅度。

加大贷款投放,存款端保持稳增

  对于稳定未来净息差的策略,总体来看,上市银行正在聚焦加强负债端管控和资产端的结构优化。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存款总额较年初普遍实现增长。具体来看,城商行增速普遍较高,例如宁波银行较年初增长18.95%,重庆银行较上年末增幅10.48%。而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存款增速也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银行存款成本也得到明显改善。上海银行一季报显示,该行公司存款、个人存款付息率分别同比下降31BP、32BP,存款成本改善幅度明显优于2024年。

  在负债端方面,一些银行从压降高息负债和科技赋能存款管理两端入手。例如,杭州银行提出“一早一快”策略,即加快高成本存款置换速度;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存款期限结构,活期存款占比提升。

  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在一季报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负债端主要抓好主结算账户,今年整体的重点是促进低成本存款的增长,控制一些高成本存款品种的量价增长。”

  另一端来看,银行正加强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和其他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在科技、绿色、普惠领域的贷款投放维持快速增长,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加强对净息差下行的抵御。

  兴业银行表示,该行正持续加大对公信贷结构调整,包括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转型领域的信贷支持。其中一季度绿色贷款和科技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37%、9.90%,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邮储银行也表示,该行普惠贷款中,涉农贷款余额2.40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7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均居国有大行前列;科技金融方面,该行积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服务科技型企业近10万户,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绿色金融方面,该行绿色贷款余额9107.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1%。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