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埃隆·马斯克将削减成本的目光瞄准了美联储,对美联储正在进行的耗资25亿美元的总部翻修工程提出了质疑,并暗示美联储可能成为DOGE审查的主要目标。
“归根结底,这都是纳税人的钱。我认为我们确实——我们绝对应该——看看美联储是否真的在他们的室内设计师身上花了25亿美元,”马斯克周三接受记者采访时打趣说,“这真是令人震惊。”
这番言论表明,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他可能会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从而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提出质疑之际,围绕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会引发政治冲突。
美联储历时数年对其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区进行了大规模翻新,包括Marriner S. Eccles大楼和毗邻的联邦储备银行东大楼(FRB East Building),目的是更新基础设施,通过让大多数员工入住美联储所有的办公区来降低租赁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但这个最初19亿美元的计划已经膨胀到25亿美元,这引发了保守派的批评,他们说,这个项目的规模和奢华,包括屋顶花园和一个玻璃中庭,与美国人面临的经济现实脱节。
批评人士还指出,长期以来,美联储一直是联邦收入的净贡献者,但近年来,由于为刺激经济走出大衰退和新冠疫情危机以及随后的利率大幅上升而做出的努力,美联储一直在亏损。
美联储计划的支持者认为,该项目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包括过高的建筑成本、有关历史建筑的地方法规以及建筑的年代久远。
Marriner S. Eccles大楼大楼于1937年完工,联邦储备银行东大楼于1933年完工。自大约90年前建成以来,这两座建筑都没有进行过彻底的翻新。
美联储于2018年接管了联邦储备银行东大楼,此前该大楼长期未得到充分利用。
时任总务管理局公共建筑服务专员的丹尼尔·马修斯(Daniel Matthews)当时表示,“接管将使一栋空置的建筑重新投入生产,使联邦储备委员会能够合并几笔租赁,并为纳税人节省开支。”
批评人士认为,自那以来美联储对这些资产的使用反映了政府的臃肿。美国智库莫卡特斯中心(Mercatus Center)的一项分析指出,美联储25亿美元的资本投资让类似的项目相形见绌。
这份由经济学家、前美联储工作人员安德鲁·莱文(Andrew Levin)撰写的报告称,美国国土安全部使用的罗纳德·里根大楼部分的翻修费用不到2亿美元。
“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支出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莱文周一在播客上说。
但这两个项目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因为美联储大楼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而罗纳德·里根大楼是在1998年开放的。对美联储大楼结构的改变必须符合国家国会计划委员会规定的历史保护标准,这与里根大楼的建筑不同。
尽管如此,美国国会直接控制着大多数联邦翻修项目,而且有降低成本的政治动机。与此同时,人们对美联储计划的审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美联储支出的正式监督太少。
与内阁机构不同,美联储不依赖美国国会拨款,其监察长向美联储主席报告,而不是向总统和国会报告。法律禁止美国政府问责局审查美联储的许多操作,包括像这样的资本项目。
但像马斯克这样的批评人士认为,独立性必须与一定的问责制相结合,在美联储报告历史性经营亏损的时候,奢侈的总部扩张难免令人感到不舒服。
对美联储来说,这是其长期以来不受政治压力影响的能力可能正在减弱的又一个迹象。目前,美联储正试图引导经济度过几十年来全球贸易体系最重大的重组。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