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承认,风险正在上升

国是直通车
08 May

北京时间8日,美联储最新一次议息会议结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之间的水平不变,这已经是今年1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维持利率不变。

从会后声明来看,美联储承认经济前景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且“失业率和通胀上升的风险已增加”。

经济前景更为不确定

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声明显示,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且此次利率决议得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一致同意。

在资产负债表方面,FOMC维持缩表节奏不变,美国国债每月赎回上限为50亿美元,机构债务和MBS每月赎回上限为35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美国经济前景,美联储认为尽管净出口波动影响了数据,但近期指标显示经济活动持续稳健扩张。近几个月失业率稳定在低位,劳动力市场状况依然稳健,通胀率仍略高。不过,美联储同时指出经济前景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并判断失业率和通胀率存在上升风险。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表示,本次声明正式确立了关税政策冲击下滞胀压力抬升是美联储面临的最大挑战。4月以来,反复摇摆的关税政策下,美国以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代表的“软数据”大幅走弱,已体现出对远期通胀上行和经济走弱的担忧。

白雪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多次警告,加征关税政策可能带来“更高的通胀和更慢的经济增长”,且其影响可能比预期更持久。尽管特朗普近期频繁施压美联储降息,但无论本次会议声明还是鲍威尔讲话,再结合4月中旬鲍威尔的发言,都意味着美联储短期内将维持“鹰派观望策略”。

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冲击有多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从最新数据来看,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反噬作用已初现端倪。一方面,劳动力市场边际降温,企业在政策不确定性下趋于保守;另一方面,实际通胀降温放缓,通胀预期持续攀升。同时,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陷入萎缩,环比折年率录得负数。

鲍威尔指出,当前就业和通胀恶化的风险均有抬升,并表示保持货币政策连贯性能够使美联储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变化。

程实认为,总体来看,美国经济正陷入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关税推升通胀预期,压缩货币政策空间。高利率环境下面对财政与经济双重压力,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施加降息压力,试图挑战货币政策独立性,反而引发市场担忧,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强化政策困境。

威灵顿投资管理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库拉那(Brij Khurana)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说,如果关税仅带来一次性价格冲击,其主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疲软和失业率上升,那么美联储可能会大幅降息,将利率降至中性以下水平。然而,如果通胀预期开始进一步加深,美联储可能会将政策利率维持在限制性水平,直至通胀得到有效控制。

库拉那表示,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6月降息的可能性约为27%,但美联储届时或缺乏足够的通胀或失业数据来支持其降息。

白雪认为,在当前偏高的利率背景下,随着关税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开始显现,加之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裁员和加征关税、削减支出等收缩性政策推行更早、更为激进,私人部门和金融市场对宏观走势的预期明显转弱,叠加高利率环境下经济活动仍受到抑制,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尤其考虑到二季度美国企业将迎来偿债高峰,维持高利率将显著增加企业再融资成本和信用风险。

白雪判断,美联储今年仍将维持降息大方向不变,但降息将延迟至下半年甚至三季度。程实则说,从本次会议释放的信号看,美联储仍保持高度谨慎,短期内将继续观察劳动力与通胀数据演变,以决定政策调整时机与力度。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