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押注的70后夫妻,卖户外用品年入17.66亿

铅笔道
08 May
 作者丨华泰诗

最近,总部位于安徽亳州的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希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冲刺主板IPO。

过去三年间,伯希营收增长迅猛:由2021年的4.62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7.33亿元,增幅达三倍之多。

这也使伯希和成为国内户外行业中营收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超越了目前三家已上市的中国户外品牌(探路者三夫户外牧高笛)。

伯希和背后,站着启明创投、创新工场、金沙江创投、国元证券等知名机构,以及安徽、青岛两地国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IPO前夕,腾讯斥资3亿元战略入股,持股比例高达10.7%,成为最大机构股东,伯希和最新估值也飙升至28亿元人民币。

-01 -

伯希和创始人刘振与花敬玲是一对白手起家的70后夫妻,早年在北京大兴经营一家个体服装加工部。

2012年,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二人,敏锐地察觉到户外运动服装潜藏的巨大商机。

彼时,始祖鸟等国际品牌尚未大规模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上兼具功能性与性价比的本土品牌也不多。

看到这一市场空白后,夫妻二人决定押注户外运动细分赛道,随即在北京创立了伯希和品牌,后将公司注册地选于安徽亳州利辛县。

而2012年,恰好是中国电商的爆发元年。

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伯希和顺势而为,作为首批入驻天猫的户外品牌,迅速推出冲锋衣、防晒衣等产品,同时还进驻了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

以其精准的电商运营策略,伯希和户外类目销量一度冲进前十名。

不过,真正让伯希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

这一年,伯希和签约音乐人杨坤,推出联名冲锋衣。这款联名款冲锋衣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单款年销量接近4万件,销售额高达6000万元,让伯希和首次尝到了明星营销的甜头。

此后,伯希和在明星营销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接连赞助无氧登顶珠峰的宋玉江,还邀请白百何、佟丽娅、成毅等明星代言。

2023年官宣演员成毅代言时,更是创下14小时线上销售额破6000万的惊人纪录。

就这样,伯希和以“始祖鸟平替”的定位在社交媒体迅速走红。网友戏称“山顶都是伯希和,山下遍地始祖鸟”,其499元的热销冲锋衣与始祖鸟数千元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迅速占领年轻消费市场。

-02 -

除了营销手段,伯希和在产品研发上也下了功夫。

成立第二年,伯希和便组建了PT-CHINA户外科技平台,自主研发STORMBREATH防水透湿、WARMLOCK锁温等核心技术。

同时,他们还积极与POLARTEC、EVENT等国际材料商合作,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以国际品牌三分之一的价格实现90%的性能重叠,性价比优势十分突出。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伯希和公先后完成A轮、B轮融资,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就在今年3月,腾讯完成了对伯希和3亿元的投资,持有10.7%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机构投资机构。

而伯希和确实也没有让众目失望。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伯希和第一轮融资发生在2023年6月,当年收入从3.78亿元增长至9.08亿元,增长率140.21%。第二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8月,其年收入增长94.49%至17.66亿元。

在销售渠道上,伯希和也在不断拓展。

早期,他们主要依赖线上渠道,线上销售占比曾高达约80%。

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开始布局线下门店。截至2024年底,伯希和已在全国开设146家门店,其中包括14家直营店和132家联营店,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线上线下渠道的互补,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市场覆盖面,产品还远销欧美十余国。

-03 -

伯希和确实尝到了电商和直播带来的“甜头”。

一方面,冲锋衣品类爆发带来的行业风口为其提供了发展契机。

近年来,户外运动热潮兴起,冲锋衣凭借“体制内穿搭”的社交话题和在旅游场景中的实用性,成为全民消费热点。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景区仿佛变成了冲锋衣的品牌秀场,天猫、抖音等平台冲锋衣销售额激增。

伯希和精准抓住这波品类红利,在天猫市场份额冲至第三,与北面相当,在抖音平台销售额也稳居头部阵营。

另一方面,伯希和的核心优势在于线上渠道运营能力。

作为2012年诞生的户外品牌,它并非行业“先行者”,但却是电商渠道的探索者,并深度参与直播电商转型。300多人的线上运营团队,支撑起了天猫、抖音双平台的头部地位。

尽管2024年线上销售占比从八成降至七成,但通过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其实现了59.8%的高毛利率,超过安踏主品牌(54.5%),比李宁高出10个百分点。

同时,线下门店精准布局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与线上渠道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此外,差异化市场定位是伯希和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

伯希和锁定700元左右价格带,既避开了与骆驼(400元价位)的直接竞争,又与始祖鸟(3000元以上)形成区隔,在“性价比”与“品质感”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伯希和聚焦女性消费群体,通过签约顶流明星成毅、投放地铁广告等营销手段,将冲锋衣从功能性服饰转化为时尚单品,抓住都市白领、宝妈等家庭消费决策者的需求。

这种“轻户外 + 日常穿搭”的定位,让伯希和在2022 - 2024年间净利润暴涨11倍,也是其精准卡位细分市场的战略价值。

-04 -

上文提到今年3月腾讯入股伯希和,这一跨界投资背后其实暗藏深意。

腾讯作为科技巨头,早已在各大领域广泛布局,可以说买下了中产们的医(衣)食住行的半个世界。

在医疗健康领域,腾讯的投资动作频繁。

根据钛媒体APP报道,腾讯目前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累计投资近90多个项目,投资总金额超过千亿元。2024年腾讯投资数量虽仅22起,但创新药占比近40%。

以微医为例,截至2024年12月,微医已在数字医疗平台上连接约1.15万家医疗机构和31.8万名医生,其营收也在不断攀升,2021 - 2023年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

在文娱内容领域,腾讯同样动作不断。

2020年,腾讯牵头财团收购华纳音乐10.4%股份,并以34亿美元投资环球音乐集团,获得10%股权。

这些投资不仅为腾讯带来了稳定收益(环球音乐2022年营收达103亿欧元),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从内容生产到分发的完整生态链。

在消费领域,腾讯早年投资的美团、拼多多看似是本地生活服务项目,但实际上它们成为了微信支付的“场景提款机”。

美团带动微信支付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拼多多的社交裂变模式使腾讯广告点击率大幅提升。此外,腾讯还涉足喜茶、Tims咖啡、卫龙辣条等多个消费赛道。

这些投资看似分散杂乱,但却是腾讯的“消费基建”布局。腾讯不直接生产商品,但却押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

从奢侈品到冲锋衣,从医疗平台到辣条,腾讯似乎在赌一个趋势。

中国消费正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年轻人愿意在一些特定场景,如户外、娱乐、喝奶茶时,为情绪价值买单。

而腾讯要做的,就是通过微信支付、小程序、私域流量等,成为这些消费场景的基础支撑,就像“水电煤”一样不可或缺。

当伯希和的冲锋衣在视频号种草、消费者用微信支付下单、借助腾讯云分析用户数据时,不难发现,科技公司最赚钱的生意,或许早已不再局限于科技本身。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写作中还参考了体育大生意、投资家、财经杂志、企业预警通数据等报道,一并致谢。图片源自官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