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最火赛道,节后怎么走?

格隆汇
May 05

今年,是官宣五一假期增加之后的第一个五一节假日。

也是因此,今年的长线旅游需求明显释放。

今年五一期间,全国热门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三成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头部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

与此同时,国铁集团的数据也显示“五一”前后,即4月29日至5月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同比增长4.9%,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80万人次,同比增长6%;铁路上海站预计发送旅客446万人次,同比增长8.4%。

也是因此,今年五一几乎成为史上最火五一档

然而,过往旅游板块往往是“数据热、股价冷”。

那么,在今年政策与业绩双驱动下,板块是否有望打破周期呢?

01

在政策支持下,今年的旅游市场呈现一定的“量价齐升”的特征。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5月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271.4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商务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两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15%,旅游收入增长20%。

在量价齐升的背后,国家及地方出台多项促消费政策如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免税店扩容,叠加消费券发放,如四川发放6800万元文旅消费券,黑龙江推出12条精品线路及331场活动等,从多个方面推动旅游、餐饮、零售等多行业联动。

今年五一假期的火热节前早已有所预期。

节前有调查显示,近43.1%的受访者今年五一有旅游出行计划。

尽管不足半数,但已经高于“报复性出游”盛行的2023年彼时,有出游计划的消费者仅为32.4%。

具体来看,今年五一的关键词是长线游、跨境流动与县崛起

同程旅行发布的“五一”假期首日数据显示,从用户出行范围看,长线出行占比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国内长线游仍是假期出游的主线选择,国内长线游的预订出游人次在总体中的占比达到了46%,且中高端自由行、定制游需求旺盛。

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境内游预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0%,其中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80%,深度游(连住两日及以上)用户比例预计达20%。酒店、门票等在线旅游平台核心业务的增幅超过70%。

除此之外,今年五一最为明显的趋势为,跨境旅游“双向升温”。

在限时免签和离境退税政策推动下,今年出入境旅游订单增速高于国内游

数据显示,“五一”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离境退税政策发布后,仅4月15日广交会开幕以来,广州市离境退税日均开单量就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68倍。

也是因此,今年航空行业迎来一定窗口期。

根据预测,五一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1075万人次,日均215万,创下同时期历史新高。

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个月,出入境航线民航旅客量超1496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约27%

预计五一期间该趋势也将持续。

今年五一的数据不仅刷新了2023年以来的数据或许也标志着中国旅游市场正从“报复性反弹”向“常态化高景气”过渡。

旅游数据上的火热相对的是,旅游板块在节后往往表现冷淡。

以去年为例,2024年五一过后的一个月中,餐饮旅游指数整体下跌近4%,绝大多数餐饮旅游巨头股价大幅下跌。

那么今年五一节后,餐饮旅游板块怎么走?

02

过往餐饮旅游板块的“数据热、股价冷”,某种程度上看,是因为假期前市场已经提前透支预期。

2024年五一为例,在五一前两个月,旅游板块的表现与节后几乎完全相反。

2024年五一前的两个月,峨眉山A君亭酒店岭南控股等,均涨幅超30%。

同样,在今年五一节前华天酒店金陵饭店多次涨停,峨眉山A、黄山旅游长白山等区域性龙头企业也同步走强,或显示资金已经提前布局。

因此,不难想象,五一节后,一些早已有所预期的龙头企业或许仍将震荡下行。

不过,由于假期消费带动,叠加各地发放消费券、地方促消费活动等,五一节后,食品饮料以及餐饮行业消费潜力或许得到一定释放。

那么,长期下去,怎么看?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食品饮料行业,一直以来,旅游行业具有极强的行业季节性波动,旺季和淡季的业绩差异较大。

以冰雪旅游为例,北方冰雪游旺季基本从12月份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2月底结束,时间不超过3个月,属于 “一季游”,冰雪旅游产业的热度也随之起伏。

长白山大连圣亚也多次在冰雪季上演急涨又急跌的过山车式行情。

但这也并不妨碍如今长白山和大连圣亚均已走出成长股的架势。

归根结底,随着旅游行业日渐复苏和内卷,稀缺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运营模式,将成为划分旅游企业业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在酒店板块,亚朵通过零售板块另辟蹊径,2024年收入72.48亿元,同比增长55.3%;归母净利润12.75亿元,同比增长73.0%。

另一家则是规模和运营能力突出的华住集团。2024财年,华住集团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9.2%,归母净利润30.48亿元,同比下跌25.4%。

但仍旧不难发现,中高端酒店的恢复情况优于经济型酒店

除了毛利率较高的零售业务,亚朵的中高端市场加速了亚朵的复苏,而华住旗下经济型酒店占比近50%,其日均房价、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下跌得更加严重,拖累了整体的利润。

放眼景区板块,这一点也同样成立。

2024年,整个景区板块13家上市公司中,仅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显示出景区企业仍旧承压,其中,桂林旅游净利降1830.7%。

从过往来看,桂林旅游2020-2022年连续三年亏损,2023年盈利1181万元后,2024年再度盈转亏。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4年,宋城演艺实现净利润达10.49亿元,几乎日均净赚287万元。

22家旅游及景区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16.48亿元之时,宋城演艺净利润占整个旅游以及景区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63.6%。

多座开业即爆的千古情景区,已经成为宋城演艺不断复制的摇钱树。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进入旅游行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

不论是景区还是酒店,甚至是OTA平台之间,都在价格、服务、产品等多个领域进行竞争,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旅游上市公司利润或因此下降,优势资源或也将不复存在。

对于投资者而言,具备稀缺资源、强运营能力及技术壁垒的企业更具潜力。

但对于一个变动相当大的行业而言,哪怕不断创新并迎合消费者需求,也很难一直立足不败之地。

03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旅游行业逐渐稳步增长,但不难发现,消费者日渐理性。

美团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经济型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80%,而高端酒店预订量仅增长15%

景区门票团购订单量增长120%的同时,景区内二次消费项目如餐饮、购物消费下降明显。

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无疑也在对餐饮旅游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不难想象,2025年,政府工作重心将持续聚焦于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作为促进内需的重要抓手,旅游赛道今年预计将持续迎来利润增长红利。

不论是休假制度的落实,还是政府补贴等政策,都将为旅游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2024年长假后,餐饮旅游板块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但行业内部仍存在分化。

短期来看,假期效应带动了部分个股的业绩增长。

但中长期来看,行业复苏仍需依赖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全文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