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联储将迎来今年第三次货币政策例会。当前,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在货币政策走向上的分歧不断加大,尤其是面对美国政府频繁施压与市场的躁动情绪,美联储始终以“按兵不动”的姿态坚守暂缓降息的政策立场,这反映出美联储在规避通胀和提防经济衰退之间反复权衡的两难处境。
通胀形势是美联储考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眼下美国核心通胀率已从历史高位回落,但仍顽固地徘徊在2%的政策目标之上,表现出极强的黏性。这种局面既与美国推动的全球供应链重构有关,也受到美国国内服务业价格持续攀升的直接影响。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加征关税举措则可能再度推升美国的通胀水平,从钢铁、铝材到日常消费品,关税成本正通过产业链条层层传导至终端市场,通胀上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在美联储看来,此时若贸然降息,不仅可能抵消前期抗击通胀的努力,更会释放错误信号,导致物价反弹与市场预期失控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数据的矛盾性进一步压缩了美联储政策调整的空间。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罕见的自相矛盾特征:一方面,消费支出与股市表现显露一定韧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偶尔闪现复苏信号;另一方面,就业市场已现疲态,失业率悄然攀升,商业投资意愿持续低迷。这种状态下,美联储无论是将数据波动简单归结为短期扰动,还是明确经济步入下行通道,都无法令市场信服。因此美联储的决策者选择了等待,以确认更清晰的经济轨迹浮现后再做决策。
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持续压力下,美联储坚持暂缓降息也有维护“独立性”形象与市场信誉的考虑。近年来,从误判通胀导致激进加息,到应对经济放缓时的政策反复,美联储的决策权威已遭受多重冲击。分析认为,面对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公开喊话与舆论压力,美联储对任何被视为“政治妥协”的政策调整都慎之又慎,唯恐失去市场对央行“独立性”的信任。不仅如此,在许多机构的分析中,美联储所谓的“独立性”也被视作美元体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当投资者怀疑货币政策沦为政治工具时,美债的避险属性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都将面临动摇。
美元的全球储备地位也是美联储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全球金融稳定的考量如同无形的绳索,成为美联储不情不愿的牵扯。在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美债市场流动性吃紧的背景下,维持利率稳定关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若为短期刺激贸然降息,可能引发资本外流加剧,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元资产的信心。
有分析认为,美联储既担心过早降息会重燃通胀,引起资本外流,又害怕政策滞后加剧经济衰退,选择观望似乎是一种兼顾两头的稳妥之举。然而,当美国政府加征关税举措推高商品价格、债台高筑令财政刺激退坡削弱消费动能时,单纯依赖利率工具已难以应对结构性矛盾,美联储的观望也恰恰暴露了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在美联储的经济展望中,已经出现经济增速下调和通胀预期上升并存的滞胀迹象,但美联储仍坚称衰退风险“温和”,并将政策调整窗口不断推后,这种强行支撑的乐观与美国市场所感知的企业利润空间受薪资增长挤压、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等征兆形成明显温差。
如今,在美国新一届政府加征关税举措负面影响持续发酵的局面下,继续维持利率可能加剧经济放缓,甚至触发衰退,转向宽松则可能重燃通胀之火。站在岔路口的美联储“按兵不动”之举看似审慎,却也难逃回避责任、以拖待变的嫌疑。在滞胀阴云逐渐笼罩美国经济的2025年,这种犹豫不决不仅会错失政策调整的黄金窗口,更可能将美国经济推入“硬着陆”的深渊。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