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妹想问问在座的老司机们,车载导航你们是怎么选的?
前两天狐妹刷到了一个 2025 年导航软件排行榜,排名前几没啥悬念,高德、百度、腾讯稳稳在前排。
滑着滑着,眼看快到底了,突然——“凯立德”仨字冷不丁蹦出来,狐妹瞬间内心 OS:啊?你还在???
有一说一,这名字一出现,立马唤醒我对车载导航的早年记忆。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车联网,导航靠 GPS 加离线地图包,动不动还得插卡更新。
可就算这么麻烦,十个司机里起码八个用的还是凯立德。高德、百度当时还在边上练级呢,根本不是一个战斗力等级的。
谁能想到,那个曾经垄断了中国车载导航市场 77% 份额的大哥,最后却被用户打入冷宫,彻底边缘化了。
而更让人感慨的是,现在车圈炙手可热的雷总,当年也投过它,投了整整四年,亏损高达 58%。
凯立德成立于 1997 年,创始人张文星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典型的技术派大佬。
作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第一人”,他被誉为“地理信息系统和国产导航产品的开拓者与领航者”。
凯立德曾是中国导航软件领域的第一块金字招牌,最初从测绘国土资源起步,短短两年便进军地图导航行业,一跃成为行业明星企业。
在张文星的带领下,凯立德不仅打造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引擎,还推出了覆盖全国的导航地图。
在那个纸质地图还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年代,这简直就是一波降维打击。
彼时国内的导航行业刚刚起步,凯立德借助中国汽车产业和导航需求的双重风口,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2006 年,凯立德就成了全国首家覆盖中国 300 多个城市的导航电子地图服务商,彼时车载导航市场几乎可以说是它的一言堂。
屏幕大、语音清晰、信号稳;路线规划准,更新也还算及时;使用感受远超早期的手机导航 APP。
你买车,只要配导航,十有八九就是凯立德,连装配厂都懒得比价,直接上它家的方案。一时间,“买导航选凯立德”成了老司机圈里不成文的共识。
不少网友回忆,那时的汽车里几乎只有一个导航:凯立德。
那时候凯莱德商业模式也很简单粗暴:装一台车机就收一份钱,主机厂每出货一辆车,就要给凯立德交一笔授权费,这就像是“印钞机”模式,稳赚不赔。
更关键的是,它是当时唯一一个有甲级测绘资质的民营企业,这个含金量属于是行业顶配。
2013 年,凯立德在“后装市场”拿下了 71.1% 的市场份额。
2014 年,它依然坐稳头把交椅,份额高达 56.6%。相比之下,高德当时仅占 8.1%,四维图新才刚刚达到 16%。
那一年也是凯立德的高光之年,正式挂牌新三板,年营收突破 2 亿,净利润达到 5000万,利润率接近 40%。
这一年,雷军也以高价入场,旗下两家公司斥资 8400 万元拿下凯立德 700 万股。而此前 360、百度虽曾接洽,却都被其“观望”挡在门外。
不久后,中国平安和华融证券也接连注资,平安更是以 13.5 元/股购入同等股份。
小米有设备和系统,平安有车险和金融资源,强强联手,勾勒出“凯立德 + 小米 + 平安”的车联网合作蓝图,也为它的转型梦装上了“资本+场景”双引擎。
但变革的风口,也早已席卷整个行业。
阿里收购高德,腾讯斥资 11.73 亿元投资四维图新,图商与巨头的合纵连横不断上演。
而此时,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已不再稀缺,凯立德赖以起家的“护城河”开始松动。
面对变化,凯立德还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计划车联网、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
2015 年,沉默许久的凯立德终于高调喊出“车联网战略”,试图完成从导航软件商到行业“超级连接者”的身份转型,张文星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其新定位。
凯立德手握先发优势、技术壁垒、政策资质、市场份额,几乎集齐了所有“能赢的剧本”。
所有人都以为它会扶摇直上,却没想到,那一年恰恰成了它掉头下坡的起点。
2015 年,它的净利润就从上一年的 5000 万直接跳水成亏损 1600 万;2016 年,亏损更是扩大到超过 1 亿元。
而曾经风光无限的新三板股价,也从巅峰的 22 元,一路跌到了 1块6。
2019 年,凯立德正式退市。这个曾经被封为“中国车联网第一”的巨头,最终黯然离场。
这么好的牌,怎么就打成这样了?
说到底,还是没跟上“免费 + 移动互联网”这波大潮。
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手机端的地图 App 崛起,高德、百度直接来了个王炸:免费、不用升级、数据云同步、实时路况、甚至还有语音助手。
反观凯立德,还在原地用老一套:地图更新要手动、界面老旧、交互落伍、升级还要收费,甚至动不动就搞什么年度付费包、地图升级卡。
与此同时,高德和百度的交互界面不仅简洁易用,并且分别结合阿里和百度的生态系统。而腾讯的地图也将地图其与微信、QQ 等社交工具打通,进一步扩展了 LBS 功能。
凯立德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已然落伍,5 年内深陷 12 场诉讼,11 起与同行地图版权相关,败多胜少。
技术研发出问题,用户体验自然无从谈起,也难怪引发网友一片吐槽。
用户体验这块,一旦掉队,就不是一点点事儿。说白了,导航软件本质是服务,用户不是非得谁不可的:你好用我就用你,你难用我就不用你。
越来越多车友意识到:以前凯立德的市场几乎是垄断,但现在反过来想,凯立德的导航真的好用吗?
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公司不注重用户体验,结果注定是被淘汰的,除非它真的是唯一能用的选择。
更别说,那些年凯立德还试图走一条“硬件+软件”的路径,一路从导航App做到了电子狗、后视镜一体机、车载后装设备,试图靠硬件扩展收入来源,结果资源分散、体验翻车,反倒拖累了主业。
本来还有一战之力的凯立德,却在这时还在忙于推动上市 IPO。
张文星后来回忆说:“那时候高德和百度干得如火如荼,我们本来应该也参战的,但当时我们在准备创业板 IPO,很多东西没来得及动,最后就眼睁睁看着它们抢走市场。”
行业间的竞争,往往是“老大、老二”打得不可开交,结果“老三”倒下。
但这次,凯立德作为曾经的“老大哥”,却在“老二”和“老三”的竞争中,被活活压垮了。
可见,时代它从不等人!一旦传统商业模式被颠覆,靠“吃老本”续命的凯立德注定会处于被动局面。
当我们还在怀念“导航很贵”的时代时,或许 AI 导航已经悄然来临,甚至自动驾驶的时代也已不再遥远。
不知道凯立德是否还能凭借过去 20 年积累的测绘数据和存量用户,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下一波技术与商业化浪潮中,找到新的机会?
参考资料:
正解局、澎湃新闻、玩车情报等
编辑:不吃麦芽糖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