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者情绪逐步转暖,恒指迎来了一波反弹,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导致的跳空缺口正逐步修复,作为价值投资的洼地的,港股正迎来较佳的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4月7日,全球资本市场受“关税战”影响大跌,港股也不例外,但之后港股持续修复,恒指以及科技科技股保持反弹趋势,目前恒生科技指数修复了93%,反弹力度领先。尽管“关税噪音”仍持续影响市场情绪,但在投资者恢复理性下,价值投资占据着投资主导。
“赚钱效应”正发挥着港股价值投资的优势,这为大盘绩优股、科技股以及小票股等题材均带来了低位挖掘的行情,尤其是具备市值低、估值低、以及操作空间大等特征的高成长性小票股。近期投资焦点主要为“外贸扶持”概念,在出口转内销政策预期下,吸引到短线及长线的资金入场。
收入持续高增,“关税战”影响小
应星控股(01440)近年正积极转营,除传统制造业外,积极打造IP运营新增长点。从基本面看,在过去两年,应星控股保持收入高成长,2023年及2024年,收入分别为3.17亿元及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56%及84.2%。公司的业务产品包括染整、花边以及鞋履,染整及花边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但鞋履产品表现强劲,连年大增,2024年收入为5.05亿元,同比增长107.6%,收入份额提升至86.4%。
该公司鞋履产品拥有较高的收入保障,其长期合作的一位国际客户,2024年贡献鞋履收入4.55亿元,而2023年贡献2.2元,均占了业务收入的90%。从鞋履行业来看,比如安踏及李宁等头部品牌业绩均保持稳定增长,行业需求强劲,2025年在内需政策驱动下,预计将更为乐观。
近期美国发起关税战对外贸企业影响较大,但对该公司影响较小,一方面其收入主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另一方面,为降低地理集中度风险,公司致力于东南亚地区建立制造合作伙伴,而该地区未受关税影响。为应对美国贸易战,中国采取了出口转内销方案,扩大内需。该公司称把握及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的机遇,率先正与多名知名IP持有方深入探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产品差异化优势及品牌价值。
转型初步尝试,释放C罗的IP商业价值
应星控股敏锐抓住生活方式和消费市场的新变化,迅速结合公司本身的资源和香港本土化运营能力,从香港市场出发,引入超级IP合作,探索公司第二增长点。
其中与足球巨星C罗合作是应星控股在IP运营方面全面转型的初步尝试。去年10月2日,应星控股公告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将为C罗博物馆品牌(CR7 Museum HK)在香港举办巡回展览的潜在合作事项;紧接着在当月25日公告成立合资公司,将于2025/2026年度合作主办该盛事,该盛世将持续365日。此外,合作方将积极促成C罗访港,并协助在主要社交媒体频道推广CR7 Museum HK。
C罗将带来可预见的巨大商业价值,首先是C罗的影响力,曾参加过19次欧冠,其中五次获得欧冠冠军,被称之为“欧冠之王”,在体育界享誉盛名;其次其拥有庞大的全球粉丝群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C罗在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粉丝总数达10亿,其中Instagram粉丝数超过6.3亿,Facebook丝数超1.7亿,Twitter粉丝数超1.1亿,不乏有具备头部IP的铁粉,比如“甲亢哥”。
甲亢哥近期在中国非常火,2025年3月,“甲亢哥”来到中国并开启中国行,目前其抖音粉丝量超过486万人,已在中国多地进行了直播,一度登上头条,仅在上海直播的6小时,就吸引了560万人观看。作为C罗铁粉之一,甲亢哥也在其香港之行登上了本次C罗博物馆项目的香港电车,为C罗博物馆开幕预热带来了不少关注。
此次应星控股在香港以C罗“博物馆”文化活动形式,将吸引到全球粉丝,一方面将为香港带来世界级的体育及文化盛事,促进香港的体育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注入更多的消费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场景和产品的融合释放IP价值,实现业务模式转型,有望打造新模式下的增长曲线。
商业模式或蜕变,“长牛”值得期待
以C罗打造的IP运营场景只是应星控股转型的第一站,通过整合其供应链资源、客户资源以及头部IP资源,预计该公司将与更多的知名IP持有方合作,包括个人IP以及品牌IP等,并推出更多的IP合作场景,完成品牌价值及商业模式的蜕变。而在基本面驱动下,该公司也将实现业绩及市值的可持续性成长。
实际上,该公司此番探索的IP运营与自身产品相结合的模式,市场上已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泡泡玛特(09992),通过自有IP运营和IP授权,以多场景作为流量入口,推动其周边零售产品的成长扩张,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达68%。同时该公司也在资本市场得到认可,2024年以来市值翻了近10倍,目前市值超过2400亿港元,PB值高达21倍。
应星控股目前为小票股,市值约为60亿港元,但在成长加持下具有非常高的想象空间,近几年的市值表现也充分证明了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从时间周期看,自上市以来一路上涨,2021-2022年处于慢涨阶段,从发行价0.4港元涨至0.77港元;市值升值92.5%,2023年投资者惜售,缩量上涨,涨幅高达192.2%;2024年全面爆发,11月13日最高价触摸至18.1港元,翻了7倍,而从发行价累计翻了44.3倍。
不过2024年因股权集中度较高而被监管层点名,产生了较大的价格波动,但之后股权集中度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而股价也开始企稳。虽然该公司股价因此而大幅回撤,但对于长期持有者来说仍具有较高的市值溢价,目前股价较发行价涨幅仍超过10倍,价值投资者仍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率。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按期披露股权集中情况,在2025年3月6日,根据其补充股权集中度说明,64.95%的股份至少由208名个人、58名经纪及16名其他股东持有,董事确认,于2024年11月15日,公众人士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少于25%,符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之公众持股量规定。
停牌风险消除,该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发展以及提高股东回报上。2025年该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做了调整,1月28日,任命梁秉德为行政总裁,并于2月5日生效,CEO和董事会分开,可见公司开始重视职业代理人发展模式,梁秉德具有20年的金融及银行资源,或为公司投融资及业务发展带来更大助力。
从近期的交易盘面上,应星控股前五的经纪商分别为富途证券、盈透证券、华富建业、结好以及树熊,持股比例分别为12.93%、5.12%、5.11%、4.78%及3.89%,其中富途证券及盈透证券持股变化较为明显,近60日净买入分别为1.24亿股及0.6亿股。而自那次放量回调后,成交量较少,投资者惜售,可见长期持有的态度。
另外,该公司存托的证券或发生了变更,因为之前股东存仓在一盈证券席位持股比例由去年的榜首13.28%降至0.99%,根据时间线及持股股数变化看,大概率从一盈证券转至富途证券。不过托管券商的变化不等于出售,但股东在享受到券商更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股票流动性,触发价值发现机制。
总的来说,价值洼地的港股市场经历了“关税战”大幅回撤后,估值更加吸引人,而具有潜力的小票股也有望迎来一波“春季”行情。应星控股走了四年牛市行情,获得长线投资者的看好,2025年该公司紧抓内需政策的时间窗口,并开拓东南亚市场,有望保持收入高增水平,而股权集中度风险消除,“走牛行情”依旧值得期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