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再迎重磅利好!
5月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到鼓励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
吴清表示,下一阶段,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稳步推进一系列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在政策支持上,吴清表示,将鼓励境外投资机构依规设立人民币基金;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不断深化市场开放,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
就在前一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此外,联交所已经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指南》),以说明这两类公司在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上市时,将被联交所视为已满足《主板上市规则》第八A章所列的创新产业公司规定及外界认可规定。
5月7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其中恒指高开2.24%,恒生科技指数高开2.72%。
“科企专线”是在今年2月26日,由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首次宣布。彼时,陈茂波介绍,为进一步协助特专科技和生物科企筹融资发展业务,特别是已在内地上市的公司,港交所正积极筹备开通“科企专线”,便利有关企业的上市申请准备工作。香港证监会亦会配合,令申请过程更畅顺。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旋表示,香港交易所致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优质公司来港上市,并对潜在发行人筹备上市的过程提供支持。
“‘科企专线’在这些企业筹备上市的早期阶段为它们解答关键问题,帮助它们更清楚地了解并满足相关上市规定,进一步协助它们更有效率地筹备上市。通过‘科企专线’,香港交易所希望不断提升监管透明度,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进一步增强香港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和韧性。”伍洁旋表示。
“过去我们有18A(上市规则)是针对生物科技公司,我们也有18C(上市规则)针对特专科技公司。这一次的‘科企专线’是为了加强(企业)上市前的沟通,其实是我们沟通(服务)的一个加强版。”香港交易所上市科首次公开招股审查联席主管刘颖进一步补充道。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科企专线”是港交所深化上市制度改革、应对全球竞争的关键举措,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专业化服务和机制创新,降低科企上市门槛、提升市场效率。
“短期来看,政策将直接利好生物科技、AI、半导体等领域的企业;长期而言,香港有望通过‘科企专线’与其他改革措施(如T+1结算、人民币计价交易)形成合力,巩固其作为全球科创资本枢纽的地位。”颜招骏认为。
据了解,本次推出的“科企专线”在为上述两类科技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上市前辅导同时,在上市规则方面也同步进行了两项细化,除允许两类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一事外,还允许同股不同权的科创企业可以免除符合创新产业指引和外部认可要求。
港交所表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一般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或产品尚未商业化的阶段。与其他行业相比,过早或长期披露公司的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可能会为这些公司带来过高的风险。 为帮助这些公司减轻有关风险,联交所将允许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C章及十八A章上市的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版本。
汇生国际资本行政总裁黄立冲还向界面新闻记者提到,目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允许公司进行保密递交上市申请。港交所针对上述两类科技公司上市的保密申报机制与美股等国际市场做法接轨,有助于吸引更多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同时,新规也将进一步丰富香港资本市场结构,提升香港作为国际创新资本中心的竞争力和韧性。
此外港交所提到,《主板上市规则》第八A章、十八C章及十八A章均是专为有类似需要的新兴及创新领域申请人而设的上市机制,这些上市章节对于寻求上市的申请人均有关于首次公开招股前第三方投资的类似规定。
完全符合《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C章的特专科技公司及完全符合《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的生物科技公司,将被视为已满足《主板上市规则》第八A章所列的创新产业公司规定和外界认可规定,即符合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应满足的创新产业公司资格。
“目前科技类企业在港交所上市融资仍有很大的风险困难,例如估值难度大、市场波动风险高、投资者认可周期长等现实困境。新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制度性与市场性壁垒。”黄立冲认为。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近年来,为鼓励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已多次为科技公司“开绿灯”,除加开关注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18A章节,以及关注特专科技公司的18C章节外,同时还对上述两类公司在年收入以及市值门槛进行调整等。
而在今年初炽热的科技发展浪潮下,港交所一季报显示,投资者重拾投资中国资产的兴趣,并纷纷选择透过香港投资中国,香港交易所开局表现强劲,2025年第一季创下集团历来最佳季度业绩。
2025年第一季,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为68.57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上升32%;股东应占溢利为40.77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上升37%。
报告期内,港交所现货市场有16个交易日均录得逾3000亿元的市场成交量,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下2427亿元的历季新高,是2024年第一季的两倍以上。
截至5月6日收盘,科技类主题指数包揽73个恒生香港上市指数(行业)涨幅榜前二十。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幅均在30%以上。
安永近期报告统计,作为区域金融中心,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活力逐渐恢复。2025年一季度,港交所完成15宗IPO,筹资186亿港元,位列全球交易所第五。近期企业申报文件中,科技、医疗与生命科学及金融行业提及人工智能频率最高。
“目前港股科技板块整体估值(如恒生科技指数PE20-25倍)低于美股,与A股主要AI公司相比也有较大提升空间。近期AI技术突破带动下,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重新定价,外资流入显著,龙头企业估值有望逐步向美股靠拢,尤其是具备核心技术和业绩兑现能力的公司。”黄立冲表示。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除鼓励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外,针对全球最新变化,近期,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就“中概股回流意向” 已与部分相关企业进行接触。
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言人对外表示,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一直有回流香港市场的意向,港交所近年推出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33家“中概股”发行人回流香港。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