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初的关税大跌日来临之前,私募投资管理人的仓位多数达到最近几年的高点。
翻看3月底重点跟踪私募部分产品的月报,能看到彼时的乐观。一些过往5-6成的私募将仓位加到8-9成,也有不少私募保持满仓不能再满了。
4月结束,正好是上市公司季报披露完毕,也是私募管理人3月份月报集中推出的时间点,照例盘点mark下。
总体而言,医药板块配置比例在多家私募中明显上升,仁桥夏俊杰将医药仓位从9.6%提升至12.5%;世诚投资陈家琳也明确指出“医药板块的复兴只是开始”;重阳投资对于创新药的看好更是体现在个股和港股创新药etf的持仓当中。
加仓房地产及物业股的也不少,除了宁泉资产一直打的“明牌”,在港股增持碧桂园服务和万科企业,一些私募的持仓也在上来,比如静瑞资本持仓超过20%,成为第二大重仓行业。
一直对紫金矿业偏爱有加的高毅资产邓晓峰,自2023年一季度起连续7个季度减持,在2024年四季度恢复增持,今年一季度更是继续加码。同期还新进了云铝股份和中国铝业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这两家公司都是他的过往爱股。在有色金属深度研究中赚到大钱的邓晓峰,也从不放过市场波动带来的机会。
更多内容以及持仓情况如下:
整体来看,医药生物、房地产、信息技术、传媒等配置比例在增加,电子、公用事业有所降温。
比如仁桥资产夏俊杰,某产品在1月底配置最多的是汽车,3月底医药生物从之前9.6%的仓位被增加到12.5%之上。
世诚投资陈家琳更是明确表示,将持续聚焦有高性价比的行业,比如医药。他分析,代表性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在2021-2024这四年里累计下跌了近三分之二,但实际上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一直在砥砺前行。
虽然该指数今年已强势反弹了近30%,“我们认为这只是医药板块复兴之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后面仍有不小的修复空间。世诚深耕医药板块多年,自然不会让这样的机会从身边溜走。”
静瑞资本余小波则做了些调仓,把部分材料换到房地产行业,而去年同期,材料是他的第一大重仓行业。到3月底时,房地产的持仓比例以超过20%,仅次于第一重仓行业可选消费。
也有一些加仓方向相对“冷门”,比如宽远资产,在3月的市场震荡过程中,做了部分调仓,尤其是大幅加仓银行到了16%。公司在月报中写道,“我们关注到港股银行的机会,港股银行的股息率相对 A 股更高,在目前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安全边际高,并且随着未来稳增长,银行也有向上弹性。”
电子行业降得最狠的是运舟周应波,从1月底的22%占比一下子减到零。传媒、汽车、电力设备都同样被减,到3月底这三个行业最多都不超过10%,整体股票仓位从9成减到5成,这也是同业中的“少数派”了。其管理的某产品月报写道,“3月份中下旬,在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局面下,我们继续降低了仓位水平到中性,为下一步的积极进取做准备。”管理的另一产品在4月7日下跌最厉害的当周跌了5个点出头,不算差,但低仓位优势也不明显。
夏俊杰在本周发布的月度手记中分析,近几年各种事件影响所带来的信心缺失,确实对消费对经济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本轮中国也是直面特朗普的关税冲击。
“但是,我想说但是,一旦几个月后,中国经济扛住了关税战的影响,展示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稳定性,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从未变过的信仰。
那时,无论是国人还是投资者,都会逐渐意识到,疫情的疤痕效应已经褪去,地产周期调整渐进尾声,人才科技红利仍在加速释放,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信心的回归,这种对真实中国认知的变化以及底层信心的重塑,无疑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一贯谨慎的夏俊杰而言,这种乐观尤其值得重视。从3月底的产品月报来看,净仓位从两个月前的8成左右增加到9成,主要是股指空单大幅减少。
夏俊杰认为,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仍处于量变的阶段,而质变也必将发生,时间可能也不会太远。
余小波表示,贸易战是变革的压力,迫使中国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更具长期竞争力的“技术+规则”双驱动。在他看来, 从“世界工厂”到“规则制定者”,这一过程需要摒弃速胜思维,转而构建“制度创新-科技突破-全球协同”的发展模型。“这其中将会涌现出许多企业能够适应新的体系,提供消费者价值从而获得现金流。”
“时间长跑者”重阳投资则用更长的历史维度去看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演变,并明确指出,“历史告诉我们贸易战并非无解,我们应当更有信心,但历史也告诉我们需要更有耐心,这将会是一场长期博弈,兼具信心、耐心及智慧的一方才可能笑到最后。”
勤辰资产林森在月报中安抚持有人,“理性来看,这也会带来优秀企业更好的布局机会,经历了这一轮回调之后原本估值有优势的中国资产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边际,投资者并不需要过度担忧。”
“宏观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 ,而此刻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他写到的这句话很有代表性。
上市公司的季报中会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可以略窥私募管理人的实际操作。当然,对于买腾讯、阿里、茅台等等这些大块头的公司,我们没有机会看到私募的身影,虽然这类公司在很多私募持仓中都占据很重的比例。
2025年一季度,高毅资产邓晓峰大举加仓有色金属板块,其管理的高毅晓峰2号致信与高毅晓峰鸿远分别增持紫金矿业900万股与760万股,合计持有3.58亿股,期末持仓市值达64.95亿元。
对于这只爱股,邓晓峰自2023年一季度起连续7个季度减持,在2024年四季度恢复增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紫金矿业4月7日回购公告来看, 4月初,该股4个交易日股价急跌15%的过程中,这两个产品又合计增持了逾307万股。目前来看,这笔交易短期已浮盈不错。
晓峰2号致信产品2月报还显示,目前股票仓位超过8成,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港股。比去年10月份仓位上升不少。
此外,高毅晓峰2号致信与高毅晓峰鸿远还新进云铝股份和中国铝业,分别持有5520万股与1.10亿股,合计市值近18亿元。
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出现在1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动股东中,值得关注的是,减持了他拿了多年的安防龙头海康威视3595万股左右,持股降至3.5亿股,比2023年3季度持股4.35亿股时减了20%多。一季度末持有市值为107.45亿元。
相比于在今年以来在港股举牌动静比较大,杨东执掌的宁泉资产,只有两只产品出现在4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中,涉及资金量很小,进出都没有什么代表性。
2025年一季度,睿郡资产整体延续对半导体板块的配置,董承非管理的睿郡有孚系列继续重仓鼎龙股份、芯朋微、神工股份等芯片与材料类个股。还加仓乐鑫科技,持股增至413.43万股,期末持有市值约9.5亿元。
从3月产品月报来看,董承非的仓位有所上升,接近8成,配置最多的行业是电子、公用事业和化工。他在月报中写道:现在看(关税),我们2025 年睿所思年度思考里面的第二个担忧可能变为现实。
当然,这个举措对我们资本市场也是有很大的杀伤力的。幸运的是,我们的资本市场处于低位,杀伤力应该比美股的杀伤力要弱。我们也期待中国会有对冲的举措出来。
此外,杜昌勇持有的卓然股份基本未动,稳定配置特征明显;薛大威则减了些海澜之家。
仁桥夏俊杰在一季度新进了不少公司,但整体涉及的资金量都不太大。其中确实也有不少医药相关股,比如管理的数只产品共同买进了小方制药。这是一家专注于中成药与现代中药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医药企业,目前总市值44亿元,流通市值大约11亿元。
其他一些重点跟踪私募的部分持仓也梳理了下,可参考如下:
以上表格数据来源choice,以及2025年1季末财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