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流,港股能否成为“避风港”?

钛媒体APP
08 May

来源:钛媒体

极氪拟从美股退市,中概股回流潮正在开启。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的全部股份,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若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实现私有化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而这距离极氪汽车正式上市还不到一年时间。

当天,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加强双多边的跨境监管合作,塑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维护企业在境外市场的正当利益,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

中概股回流潮或已开启

在中美关税摩擦背景下,极氪的私有化以及从美股退市的计划,成为市场热议中概股回流的“第一股”。

根据公告,吉利汽车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私有化资金来源包括吉利汽车拟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

事实上,在2020-2022年,中概股ADR潜在退市风险也曾引发全球投资者关注。这场退市风波结束后,部分中概股为了规避风险,开始启动从美股退市或回归香港上市。

2025年2月,特朗普发布《美国投资优先备忘录》,提到可能限制美国资金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并重提《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同时贝森特在4月公开表示,不排除推动中概股退市的可能性。

目前,美国全部中概股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在港交所双重上市、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未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头部中概股,大多已在香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仅在美股市场上市的只有拼多多亚玛芬体育富途控股满帮唯品会等少数公司,其中一些公司也正在筹划赴港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不少中概股已实现在中国香港的双重上市,中概股“除牌”风险预计影响较小。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对于未在港交所上市的中概股,未来香港仍将成为回流首要目标。经过筛选,大致符合回流标准中概股接近30只,可带来约 1%的日均交易额增长。

“以过去三年各类股票的日均交易额进行测算,若双重/二次上市中概股在美交易量全部回流,则可为港股市场带来约 396.32 亿港币的日均交易额,约占港股整体日均交易额的 37.2%;若全部美股中概全部回流,则带来的交易额占港股整体日均交易额56.2% 。”天风证券分析师表示。

高盛测算,当前符合回流香港条件的27家中概股总市值为1.4万亿港元,覆盖电商、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中市值最大的6家公司为:拼多多(PDD.US)、满帮(YMM.US)、富途(FUTU.US)、传奇生物(LEGN.US)、唯品会(VIPS.US)和极氪。

港股积极承接

目前来看,香港在制度设计上已做好充分准备。港交所不断优化上市制度,放宽双重主要上市和第二上市的门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举例,第二上市的市值要求从“400亿港元或100亿港元+年收入10亿港元”降至“30亿港元(上市满5年)或100亿港元(上市满2年)”,这使得更多传统行业和中小型公司能够符合条件。

此外,港交所还简化审批流程,改善市场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

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4月中旬,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做好准备,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

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者偏好较为成熟和理性。“对于中概股而言,具有独特竞争优势、良好业绩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认可。例如,科技、互联网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中概股,由于其创新性和高成长性,更符合港股投资者的偏好。”柏文喜补充道。

短期看,港股在资金、市场规模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业内人士认为,对中小型中概股的承接问题不大,但对于一些巨无霸企业回港,可能会出现交易活跃度不够、股价被压等问题,需要一定时间来逐步消化和适应。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顾虑:中概股回流可带来的交易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港股交易活跃度,但也需注意流动性压力。

柏文喜分析:从资金层面来看,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压力总体可控。2025年以来,港股日均交易额超过2404亿港元,远超2024年的1319亿港元。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同时,港交所还通过做市商制度和衍生品创新(如中概股期权期货)提升市场深度。这些因素共同为中概股回流提供了资金支持。

转道港股,哪些企业更容易获得认可?

首先是科技与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通常具有高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符合港股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偏好。例如,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回归,不仅提升了港股市场的科技含量,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柏文喜告诉笔者。

其次是生物医药企业,这类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长期增长潜力。港交所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这一制度创新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此外,消费与新经济企业值得关注,像蜜雪冰城等消费品牌在港股市场表现良好。业内人士认为,尤其是具有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

新经济企业同样值得关注。港股市场近年来向新经济转型,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符合港股市场的发展方向,能够吸引大量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比如,早年小鹏汽车(HK09868)回归港股采用“双重主要上市”方式,扩大股东基础,引入内地投资者。哔哩哔哩(HK09626)、蔚来(HK09866)等新经济企业回归港股后,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投资者关注那些具有真实盈利、业务稳定增长的企业,这类企业更具抗风险能力,投资价值相对更稳定,而对于那些长期亏损且仍在大量烧钱的企业,一般比较谨慎,这类企业往往持续亏损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容易造成投资损失。”上述人士补充道。(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孙骋,编辑|刘洋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