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239元的“智驾险”,是承诺还是野心?

蓝鲸财经
07 May

作者|未来出行观察 曹杨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的不断突破,车企对于消费者的安全承诺也从营销话术演变成为一种“商品”。

4月28日,小鹏汽车正式推出了“小鹏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换一种更好理解的表述就是,小鹏针对智能辅助驾驶推出了一个险种。

事实上,车企对于智能驾驶保障机制的布局并非新鲜事。自2019年长安汽车推出“自动泊车责任险”率先试水附加车险领域以来,已有十余家车企相继推出智驾专属保障计划。

基于此,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迈入“智驾险”的新时代。

从小范围权益试点到标准化险种落地,车企抢滩“智驾险”背后,既是对消费者安全的承诺,更是对汽车后市场,尤其是高速增长的车险市场的布局。

智驾险保什么?怎么保?

当“安全”成为智能辅助驾驶最大的标签之一,昔日的“智驾保”“智驾无忧服务”“智驾保障权益”“智驾保障服务”等也随之升级为“智驾险”。

小鹏相关人士告诉《凤凰WEEKLY汽车》,该业务由小鹏汽车为用户提供,多家头部保险公司为小鹏汽车提供保险方案。

根据官方信息,上述服务权益覆盖消费者熟知的高速、城区、园区、泊车等智能辅助驾驶全场景,且在小鹏NGP退出后5秒内仍可享受权益。

而如此“贴心”的“智驾险”,一年的购买费用只要239元,且小鹏全车系、新老车主均可购买,赔付不限次。

从车主的角度来看,这一“智驾险”的推出,无疑是提升了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的信任度,且对用户权益有了更好的保障。

从车企角度来说,敢于推出“智驾险”,一方面说明小鹏对自己的智能驾驶技术有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其在汽车保险这一细分市场进行的大胆尝试摸索。

针对本次“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尽管明确提到小鹏全车系、新老车主、已售/在售所有车型均可购买,但这一前提是,需要通过小鹏官方渠道下单购买小鹏保险(交强险+商业险)后72小时内,在小鹏汽车APP点击购买。

也就是说,即便你开的是小鹏汽车,但车险是从其他渠道购买的,也并不能为自己的爱车叠加“智驾险”。

与直观看上去的独立险种不同,小鹏的这一“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更像是商业险的附加险种。

小鹏相关人士告诉《凤凰WEEKLY汽车》,“该服务与商业险形成一种补充关系,统一归到商业险里,而车辆损失补偿与全损或推定全损的定损金额有关:定损金额低于1万元,补偿800元;定损金额1万元及以上,补偿定损金额的10%。”

在《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协议》的“服务享权的前提条件”其中一条也明确写道:本车启动车险的交强险与商业险理赔且车险需先于本服务赔付。

关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出险之后,保费上涨”问题,上述小鹏相关人士表示,“保费还是根据保险公司的标准(来定),按照出险次数来判断。”

市场大,玩家多,但赚钱不易

财险市场向来是一块大蛋糕,车企也在陆续切入这一市场,以保“肥水不流外人田”。

事实上,在小鹏正式推出这项“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将其“保险化”之前,就已经有不少车企将目光投到了“智驾险”这一细分市场。

早在2019年,长安汽车就针对自动泊车服务推出了相关使用责任险,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智能辅助驾驶保险”的雏形。

随后,当智能辅助驾驶越来越成为车企的最大“卖点”时,不同的“智驾保障权益”也呼之欲出。

2024年,包括极越汽车、宝骏、赛力斯等在内的车企先后推出了相关智驾权益保障或保险产品。到了2025年,小鹏、阿维塔、小米等车企陆续入局,或已经推出相关服务,或计划推出保障用户无忧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的服务。

上述智驾系统保障业务的背后,是车企对“硬件+服务”的生态布局,更是对车险这一庞大市场的窥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新能源车险创新方向与发展建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相关车险保费从2015年的30多亿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千亿元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

中国太平集团副总经理朱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公开表示:“初步判断,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占车险总保费比例将提升至20%左右。”

如此庞大、增速如此之快的车险市场,对于“不赚钱”的车企来说,显然是一块“肥肉”。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分到那一杯羹。甚至就连年销数百万新能源车的比亚迪,都很难在车险市场游刃有余。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比亚迪保险业务营收13.51亿元,全年净亏损1.69亿元。比亚迪方面对此的解释为,“2024年上半年历史原易安财险业务尚有赔付成本,且当期已赚保费为负数,使得综合赔付率较高等。”

比亚迪财险在2024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其综合成本率为308.81%,综合赔付率为233.9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在行业内,前述两项指标分别为100%和70%上下。

从目前行业发展状况看,新能源汽车的高维修成本,以及使用年限较长后的电池老化风险等,或导致新能源汽车保险的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尽管庞大的车险蓝海市场的确充满诱惑,但从比亚迪保险业务的亏损也能看出,即便手握海量用户数据与市场份额,车企仍需突破多重关卡,方能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当“智驾险”从概念走向落地,车企能否在安全承诺与盈利诉求间找到平衡,才是决定其能否在这片市场真正“游刃有余”的关键。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