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3月底,中部地区第一家汽车工业主题博物馆,在湖北省十堰市正式开馆。
这座博物馆的主体,是“二汽”曾经的老厂房。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不仅见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也注解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的历程。
东风汽车博物馆的展览主线就是“打汽车工业翻身仗”
一个汽车厂,兴起一座城。
十堰,藏在秦巴山脉深处的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一个汽车厂相伴相生,见证了中国汽车制造50多年的历史。
从“二汽”到东风,从一个“备份”的汽车制造厂,到今天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8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9名的特大型汽车企业,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东风汽车和湖北十堰,已经成了无法拆分的组合。
一个汽车厂和一座城,怎么会相互影响,进化为繁荣共生的双子星?
就在东风汽车博物馆开馆前的一个月,传出这么一则消息:
东风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相继发布公告,透露这两大公司正在筹划重组,成立全新的汽车集团。
两大老牌国企汽车品牌联合,似乎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新方向。
虽然现在国内关于造车的话题,新能源车企抢足了风头,但是作为汽车制造业三大央企巨头的东风和长安(另一个是一汽集团)如果合并成立新的汽车集团,将会一跃成为全球第5大汽车公司。
中国车企2024年销量排行,东风排名第6
东风汽车2024年的销量是248万辆,排在国内自主品牌第6的位置,总收入达到1061.97亿元,毛利润更是大幅增长38.2%,达到135.85亿元。
在传统燃油车方面,东风的自主品牌销量是137万辆,首次超过了合资品牌的销量。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东风的新能源车销量是86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达到了81万辆。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数字也不够炫,中国汽车制造业出彩的是比亚迪,是蔚小理,是小米……
东风汽车这样的央企跟它们相比,既不怎么赚钱,也没啥博人眼球的“卖点”,就像是个老派、低效和守旧的老古董,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跟这些造车新势力相比,东风汽车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
东风是中国汽车行业内产业链最齐全、产品阵营最丰富的汽车企业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个独立自主建设的汽车厂,东风汽车是国内第一个年产突破10万辆的汽车企业,2024年累计完成了6000万辆的销量,更重要的是以它为中心,打造出了绵延500公里的汽车工业走廊。
无论是军车、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车,还是关键的汽车总成零部件,几乎所有与汽车制造相关的业务东风都涵盖在内。
东风的创新能力,势头很强。
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东风公司在汽车行业排第2位,拥有授权专利超过1万项。
在“2024年汽车专利创新指数”中,东风的专利创新指数已连续3年在自主整车领域排名第一。
东风汽车位列“2024年汽车专利创新指数”自主整车集团第一
截至2024年,东风集团拥有的有效专利达到了2.4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690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明数量超3300件,连续2年领跑中国车企。
无论是在完全自主的车规级芯片,还是智能驾驶或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领域,东风汽车也都在不断构筑技术优势。
比如在氢能领域,东风汽车已累计布局了700多件发明专利。
如果这些数据还不够直观和震撼,那咱们再看看东风现在正在弄的全球最大吨位的一体化压铸工厂。
东风这个16000吨的智能压铸机,能一次性把上百个零部件压成一个整体。
过去汽车底盘要焊接上百个零部件,现在就这玩意,一下让生产工序减少一半,工时压缩了70%。
东风集团在建的16000吨压铸机示意图
估计特斯拉看了也得直呼哇塞,毕竟特斯拉现在最大的压铸机也才9000吨。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东风这样的老牌国企是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车领域异军突起的基础和摇篮。
从一个企业对地方城市的影响来说,东风和十堰,更是一对互相成就的完美CP。
1969年,十堰还是一个刚成立的县级市,归当时的郧阳地区管辖。
那时,藏在秦巴山深处的十堰,GDP只有4.6亿,除了刀耕火种的农业和小打小闹的手工业,一无是处。
这一切的改变,就是因为东风汽车的落户。
本来,这泼天的富贵轮不到十堰的。
二汽最初选址是武汉,但是因为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二汽放弃武汉选择了“靠山、分散、隐蔽”的十堰。
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几经波折终于落户十堰
也就是从那天起,十堰这个仅有百户人家的山区小镇,变身为中国首个自主汽车工业基地。
1969年,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建指挥部开进了这个鄂西北偏远的山区小城。
当时为了“备份”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的“二汽”,来自全国各地支援建设的10万人,来到了十堰。
上世纪70年代,第一台东风汽车下线,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应运而生。
到1978年,十堰汽车产量已达到5000辆。十堰由此被誉为“东方的底特律”。
在最早的时候,十堰市和二汽实行的是政企合一,二汽的领导同时也是十堰市的领导。
也就是说,二汽和十堰市其实是一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只不过挂了两块牌子。
这种特殊的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个厂就是一座城,这已经奠定了十堰市与二汽密不可分相依相生的底色。
东风汽车博物馆内展出的第一代民用卡车
上世纪80年代,二汽率先“军转民”,生产的东风卡车迅速占领市场,十堰也因此成了全国最大的中重型商用车生产基地。
1992年,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汽车产业给十堰这个城市带来了高附加值、高增长率的发展。
这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曾以“每60秒下线一辆卡车”的速度书写了汽车生产的传奇,也让十堰用了短短的30年时间,从一个山区小镇迅速变身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东风效益好的时候,十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曾经一度排全国前六,GDP排在了湖北省第三名。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十堰因为东风的存在,GDP甚至占到了全国的近3%
二汽给十堰带来的还有一整套产业链。
以十堰为圆心,半径50公里内聚集着2000多家零部件企业,一辆东风卡车所需的3万个零件,98%能在本地搞定。
当然,东风也彻底融入了十堰。
东风汽车厂投资给十堰修了第一条柏油马路、第一家三甲医院和十堰的重点中小学,把曾经十堰最大的排污口神定河,从一条“酱油河”变成了桃花水母的栖息地……
这些,都成了全国基层治理样本。
2003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也是在这一年,东风公司总部从十堰“迁都”武汉。
人们开始担忧十堰将来是否将成为“废都”。
阵痛在所难免。2004年起,十堰工业持续低迷,增速连续3年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2006年底更位居全省末位。
总部虽然迁走,但东风留下的资产并没有走,东风和十堰的情感维系也没有断。
经历了短暂的迷茫,2007年十堰市喊出了用4年时间在城区地方工业企业中,重点扶持一批投资和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
时间到了2010年,十堰汽车和零部件规上企业数量增长到了200家,1000多个整车品种、50万辆产能、4000多种汽车总成和零部件、20万产业工人的绝对优势,让十堰重新夺回了中国商用车基地榜首的地位。
十堰聚焦商用车领域,且在新能源商用车方面,与东风集团和湖北省的布局相互协调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东风人还是在十堰人的认知中,十堰一直都是东风公司最坚强的后盾。
十堰市有8万东风在职员工,加上退休的总数超过15万人,占了十堰城区总人口的25%以上。
节假日从武汉等地回十堰探亲的东风人,也都会说自己是“回山里”而不是“去山里”。
一个过度依赖某个企业的城市,会出现某个企业或行业衰落影响整个城市的现象,比如美国的底特律。
上个世纪初,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3大汽车巨头不约而同地把总部设在了底特律,这不仅让底特律迅速崛起成了美国中北部的工业中心,也让这座城市因为经济的繁荣成了美国排名前5的大城市。
但是,随着6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这些只沉醉于做大排量高油耗汽车的汽车公司因为不思进取,逐渐被省油的日本车品牌抢去了市场,底特律也因为这三大车企的衰落陷入了困境。
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16年,底特律人口流失了上百万
这场景似曾相识。作为曾经燃油车时代数一数二的东风,如今也面临着中国新能源车企发起的挑战,那仰仗东风汽车,被称为“东方底特律”的十堰,会不会和底特律一样的命运?
十堰虽然和东风有类似的关联,但十堰坚决不愿也不会去重蹈覆辙。
底特律的衰败源于产业单一化、创新停滞化和城市空心化,而十堰和东风,一直在做的就是为解决这三大问题,借着底特律的前车之鉴构筑属于十堰的“免疫系统”。
我们先来说产业方面。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十堰汽车产业中,新能源车的产量从2020年不到1万辆,增长到2024年10.7万辆。
其中新能源重卡的产量同比增长了264%,纯电动的重型矿卡等附加值高的高端车型也已经下线,且出口占比超过了一半。
十堰生产的东风商用车准备出厂
因为东风是湖北省汽车行业的链主企业,它的转型更是吸引了新能源领域的链主企业扎根十堰,形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芯到整车的全链条布局。
整个湖北省拥有25家整车企业和24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东风相关的1000多家一级供应商,都落户在武汉、襄阳、十堰和随州这个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带中。
十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个全国汽车产业链最齐全完整的区域中,已经跳出了“单一制造”的身份,扮演起了全链条生态的重要角色。
再来说创新方面。
和其他能在消费市场引起广泛关注的车企不同,东风作为老牌汽车央企,更重要的任务是解决不被“卡脖子”,这意味着它要做的创新,是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
截至2024年11月,东风拥有的有效专利是2.4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690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明数量超3300件,已经连续2年领跑中国车企。
2024年东风汽车在自主整车集团中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
东风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率达到88%,预计今年将超过95%。
同时,在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车规级芯片和氢能等领域,东风其实也都在悄悄构筑自己的技术优势。
我们前面说的全球最大的16000吨一体化压铸机及智能化压铸产线今年将投入使用,“天元”架构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马赫”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连续刷新行业纪录,在氢能领域布局了700多件发明专利……这些都在不声不响地影响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
东风汽车和清华大学共建的智能驾驶研究中心,与十堰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东风和十堰互派干部挂职等等举措,再加上8%的研发投入强度背后,是十堰和东风政企联合攻关的机制。
东风和十堰,一直都在想办法让十堰从当年的“工业孤岛”向产城融合的方向改变,这无疑增强了十堰的城市发展韧性。
东风生产的无人驾驶公交在十堰市试运营,十堰成为继武汉之后省内第二个启动智能网联应用的城市
湖北“武襄十随”的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剑指万亿,各区块有分工有协同,在以东风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布局中,武汉主要聚焦乘用车,十堰则专攻商用车,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的内卷,也让各自区块自身的优势能够最大化发展。
当东风汽车博物馆里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老机器,和光鲜的L4自动驾驶汽车相伴而立,十堰也和东风花了50年的时间,在历史和未来的时空中完成了对谈。
东风与十堰,在大山深处书写“硬核工业”与“柔性城市”共生相荣的哲学。
十堰,不会成为第二个底特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