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期间,宁德时代放出了史诗级王炸——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充电峰值功率高达恐怖的1300kW,充电倍率12C,5-80%充电仅需15分钟,同时还能兼顾800km的超长续航。
作为占据半壁江山的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如果研发成功了,也就意味着行业里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都能实现“油电同速”,取代燃油车已经指日可待。
不过,从舆论上来看,受伤的似乎不只是燃油车——
正如宁德时代那篇文章底下,评论区不少小伙伴开始担忧起蔚来的安危。
要知道,蔚来自诞生以来一直坚持换电,核心的宣传点之一也是3分钟换电,补能速度媲美加油。
要知道,换电需要投入的基建成本是巨大的,一座换电站的成本就要上百万,也让不少车企对换电技术望而却步。
这就使得市面上除了B端运营车辆以外,蔚来几乎成为了走C端换电路线的“独苗”,绝大部分做纯电的友商,采用的都是超充路线。
结果现在新车的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进一步压缩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同时,似乎也“误伤”了蔚来。
那么在这个有些尴尬的时间点上,蔚来究竟如何应对超充带来的冲击?换电究竟还有没有未来?
今天,我们就借着李斌和秦力洪在车展上的采访内容,来简单聊一聊。
01. 李斌真急了?
先和大家交代一下背景,车展期间所有人都会非常忙。因此在采访时,媒体大多不愿意问特别犀利的问题,都是走个过场。
因此采访的前半段,场内气氛一片祥和。直到公社的编辑小伙伴抛出了刚才那个话题,才贡献了可能是这届上海车展上,火药味最足的名场面。
一开始,秦力洪率先接过了话筒。“问题不尖锐!刚才在乐道展台我和沈斐博士在一起,有个朋友问了一样的问题。沈斐博士是专家,我这里把他的答案搬运一下。”
“不要管他们怎么说,过几年看他建不建(换电站)我们再来评价。我们已经建了3000多座换电站了,我们认为广泛的布局换电站,是最好的能源解决方案。”
言外之意就是,别看友商们做超充、在舆论上占了上风,但换电依然存在优势,相信几年之后大家还是会考虑换电。
谁能想到,秦力洪话音刚落,李斌就火速接过了话筒:“看,你们已经被带了节奏,我必须给一下我的答案。”
这时能明显感觉到,李斌的语气有些激烈——
“第一点,超充跟换电不对立啊!我们有750kW的液冷超充桩,我们在全国铺了2万6千多根充电桩,80%的(充电电量)都是别的品牌在用!我们是全中国铺充电桩最努力的公司,有谁的超充桩建的比我们多呢?这是个‘灵魂拷问’好吧!”
“第二点,再快的超充,它也不可能比换电快!不要看充电几分钟跑多少公里,这些(宣传)都非常有心机。为什么他们对10-90%充电总时间避而不谈呢?能不能给个准数呢?”
“换电在体验上也远远好于充电。换电不需要下车,充电不管怎么样必须得下车吧?
除非你机械臂搞了再说!刮风下雨零下30度、40度(充电)体验过吗?我真的去过黑河、漠河啊!哪天让王总(王传福)充一下,看看到时候双枪、四枪什么的(还好不好使)?”
“第三点,非常重要。这些做超快充的厂家,车主一直用超快充,敢不敢给电池做15年、12年、哪怕是10年的质保?如果能,我服!”
“把这三个问题都回答完,再回来看(用户)到底愿意用超快充还是换电。”
慷慨激昂的总结陈词,引得台下掌声不断,直呼“牛X”。
这还没完,李斌还要进一步分析超快充的可行性——
“这么高功率的超快充,电力容量直给那是不可能的,就像电脑没有内存一样,所以超快充必须配备储能。而做储能的超充站,成本上其实跟我们的换电站一样贵。”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储能超充会有两次电力损耗,充电一次放电一次,而我们换电站只有一次电力损耗。超充额外的一次电力损耗,到底谁来买单呢?是加到服务费里面,还是提供超快充的储充公司补贴?
有没有一种可能,摊给用户的电价就会更贵?”
李斌:“我在替用户算账嘛,这些事情我都懒得反驳,这是我已经想了12年的事情,从2012年想到现在。”
至此,李斌的激情演说告一段落。
讲真,印象里已经有挺长一段时间没见过李斌情绪这么激动了,这些话像是在他心中压抑许久的炸弹一般,被一点火苗引爆了。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李斌的发言却能有条有理不失逻辑,侧面反映出李斌确实对这个问题深思熟虑过很久很久。
02. 李斌到底对不对?
社长无意引战,只是希望从纯技术的角度,和大家分析一下李斌到底是不是在吹牛,让大家更全面地看待换电和超充之间的关系。
首先第一个问题,超充永远不可能比换电快,真的吗?我们先用数字来量化一下。
按照蔚来最新的四代换电站、换一块电池仅需不到3分钟来计算,如果是最大的150度电池,最高补能速度超过50kWh/分钟;如果是75度电池,也有25kWh/分钟。
兆瓦闪充这边,按照宁德时代实测的15分钟5-80%、5分钟续航520km、电池容量100度来估算,其中最快的3分钟补能速度15kWh/分钟,平均5kWh/分钟。
可见即便是最慢的换电,补能效率也比最快的充电要快。
而从动力电池的充电曲线来看,兆瓦级的充电功率只能在剩余电量20-30%左右时出现。随着电量逐渐增加,充电倍率也会从10C以上回落到4C左右。
更不用说80-100%这个区间了,大家都会限制充电功率,目的就是确保电池不会过充,导致自燃。
而且真正的极限充电功率,不只和剩余电量有关,还和另一个参数——温度有关。
相信在冬天开电动车的小伙伴都深有体会,刚插枪充电的时候往往只有小几十kW,需要等一会儿(三电水平越强等待时间越短),才能达到车企宣称的快充功率。
机智的小伙伴,会选择在出发前在车机上点击预热电池,能节省不少时间。
这是因为对锂电池来说,最佳的工作温度在25-45℃。温度太低的话,锂离子就像准备冬眠的动物,运动性能会大幅度降低。迁移速度变慢了,充电功率就必然会下降。
而蔚来的换电站不仅自带保温措施,更换电池包也属于机械操作,几乎不会被低温影响。
所以,李斌那句“充电永远不可能比换电快”,还真不是忽悠人。
另外,是关于兆瓦闪充必须配备储能的问题。
1兆瓦=1000kW,基本相当于一个小区200户人家的闲时用电功率总和,都要汇聚到一根充电桩上给车充电。
如此高的瞬时功率接入,电网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为了降低电网负荷冲击,必须配备储能电池做两者之间的“缓冲”。
根据估算,至少也要10度电左右、最好是20度电,才能满足单车兆瓦闪充的需求。
这也就意味着,能支持兆瓦闪充的单根充电桩成本就要增加大约2万块。
短期内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普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此外,超充时的电能损耗也是一个问题。
根据焦耳定律Q(热量)=I²(电流的平方)×R(电阻)×t(时间),假设电阻一定,电流越高,发热量越大。
这部分电能转化而来的热量是白白耗散掉的,但成本却要算到用户头上,毕竟电确实被用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电动车的工信部能耗会比实际行驶能耗要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工信部能耗的计算方式是看充电桩给车充了多少电量,不然车端很难计算)
而兆瓦闪充先把电充进储能电池、再配合充电桩放给车辆,无形中也多了一次损耗。粗算一下,每充一次还是要多掏几块钱电费的。
最后,是关于电池质保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蔚来老生常谈的了,毕竟蔚来选择做换电,除了提升补能效率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蔚来替用户扛下了电池衰减的损失。
至于频繁使用兆瓦闪充,究竟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多大影响?会不会像某些燃油车的变速箱一样,用狠了就“罢工”?
这一点由于兆瓦闪充还属于新技术,需要长期使用才能验证。
但从前些年特斯拉频繁超充的电池电量衰减确实要更快来看,或许会对电池产生一些影响。
如何用技术层面、或是软件手段规避电池衰减问题,就是各家车企最应该做、也正在努力完成的目标。
或许完备的电池质保和技术手段并行,才能打消用户的顾虑想充就充,从而推动兆瓦闪充大规模普及。
03.写在最后
遥想几年前,理想带着增程杀入行业的时候,屡屡被嘲讽“技术落后”。
如今,增程已经在行业内遍地开花,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推出了增程车型来拥抱用户对长续航和补能方便的双重需求。
但与此同时,也有像长城这样的品牌,公开宣称“打死都不做增程”。
而如今换电和超充的风口浪尖之争,和当年的增程又何其相似?
但,无论哪种补能方式,都有相对的优势和劣势。只要特点突出鲜明,必定会有用户为其买单,市场会根据用户接受的多与少,做出自然选择。
还是那句话,技术本无优劣之分,适应时代,方可生存。
电动车公社整理编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