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通”叠加业绩变脸,高视医疗(02407)拿什么拯救大幅放缓的流动性?

智通财经
08 May

今年4月7日,受外部因素影响,高视医疗(02407)股价大幅下跌,单日跌幅达到15.99%。而后,公司股价开启缓慢爬升过程,5月7日,公司收盘价6.05港元,已超过4月6日收盘价,宣告高视医疗正式修复此轮行情跌幅。

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高视医疗整个4月份的股价跌幅依旧达到3.53%,相比之下恒生医疗保健板块的同期涨幅为1.10%。跑输板块的背后,或许与高视医疗被踢出港股通以及2024年年报业绩表现不佳有关。

在大市震荡前被踢出港股通

回顾4月份,受外部环境因素负面影响,恒指4月7日在长假期后复市大跌13.2%,指数暴泻3021点,创下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当日也暴跌了19.01%,指数跌至2408.11点。

但仅过去10个交易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便在盘中触及2978.74点,跃过4月6日收盘价成功“收复失地”,反弹表现明显较高视医疗更佳,究其原因在于南向资金的持续活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今年4月份港股通渠道成交近2.3万亿港元,占大市成交比例达43.8%。另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港股通渠道在4月份净买入超过1666亿港元,继续刷新历史月度净买入新高,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已超6000亿港元。4月9日,港股通单日净买入达356亿港元,刷新历史单日净买入记录。分行业来看,受到市场整体避险情绪影响,公用事业、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行业表现居前。

由此不难看出,港股通资金在此轮震荡行情中起到的中坚作用。而高视医疗股价修复慢于板块,与其此前被踢出港股通或许也有一定关系。

今年3月10日,新一期港股通标的的名单调整正式生效。数据显示,当日,获纳入港股通的股票股价平均上涨0.72%,平均成交量上升约8倍。而被剔除港股通的股票当日股价平均下跌14.24%,平均成交额上升19%。其中20只股票跌幅超过10%,高视医疗便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早在此次名单调整正式生效前,高视医疗便已注定被踢出港股通。此轮检讨周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而高视医疗在该检讨周期内日平均市值为24.64亿港元,较40亿港元市值门槛偏低15.36亿港元。

在此情况下,港股通资金在2025年开始便持续减持,即使后续高视医疗股价出现震荡反弹,港股通资金的减持趋势也未停止。3月10日港股通名单调整生效当天,高视医疗的港股通持股比例为6.85%。

按照规则,被踢出港股通后,投资者只能继续持有或单向卖出。很显然,港股通资金并未在高视医疗上过多停留,截至5月7日,公司“出通”后股价累跌25.22%。随着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其港股通持股比例也降至5月7日的5.94%。

而在“出通”之后,公司股票流动性出现了肉眼看见的放缓。数据显示,今年2月、3月和4月,高视医疗的单月股票成交量分别为1361.34万股、879.66万股和212.47万股。对比出通前的2月和出通后的4月,高视医疗股票单月成交量大幅下跌84.39%。

业绩不佳或成估值回暖“绊脚石”

根据高视医疗披露的2024年年报,公司当期实现收入14.28亿元,同比增加1.6%;与此同时,当期毛利同比减少4.1%至6.63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9239.4万元,同比大幅减少46.75%。

对于盈利不佳,高视医疗给出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司当期受汇率波动、人工晶体国采政策执行等因素的影响,综合毛利率降低,使得毛利润减少;另一方面,由于2024年欧元保持高位、美元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导致公司出现了约540万元至600万元的汇兑损失,而相比之下,2023年则为汇兑收益1560万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个导致高视医疗业绩变脸的重要原因便是商誉减值。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自2017-2021年,高视医疗先后进行过四次收购事宜:2017年,高视医疗收购医疗器械生产商高视雷蒙;2020年,高视医疗收购电生理产品制造商罗兰;同年,高视医疗又收购了医疗器械公司苏州高视精密,并成为其控股股东;2021年,高视医疗收购人工晶体荷兰生产厂商泰靓。

而高视医疗的盈利能力近年来实现回升的主要仰仗便是上述“收购”带来的丰厚回报。

如今,收购的企业业绩不佳导致商誉减值,也是高视医疗在2024年业绩变脸的原因之一。正如其在此前的业绩盈警中提到:应市场需求变化及竞争压力,高视医疗拟调整电生理产品及视光产品的战略方向。考虑到附属公司附属公司Roland Consult Stasche & Finger GmbH和宁波高斯医疗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及管理层对未来市场的预期,预计2024财年对相关现金产生单元的商誉计提减值拨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公司已累计减值2325.7万元。

此外,公司还提到,为确保中长期发展竞争力,公司还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24年研发开支同比增长了48.29%至7841.80万元,且研发支出占自有产品收入的比重持续增加。

研发支出大幅提升的背后,其实是高视医疗一直被市场诟病的“自研水平低”问题。近年来,高视医疗虽一直强调加强自研,但其研发开支占收入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当年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分别为270万元、310万元及2350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0.2%、0.3%及1.8%。而目前,公司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则增至5.5%。

除了上述因素外,自有产品销售比例较低也是影响公司股价与估值的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高视医疗主要依靠于经销产品作为其主营收入。这一问题早在其IPO阶段便已出现。根据当时的招股书信息:报告期内,高视医疗销售经销产品分别收入9.86亿元、7.93亿元及8.11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98.9%、97%及72%;其销售自有产品分别收入1132.9万元、2472万元和3.16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1.1%、3%和28%。不难看出,高视医疗其实已有意识主动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去经销产品,提升自有产品比重。

然而,去年来公司经销产品的收入占比却出现反弹提高。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经销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为67.93%,但在2024年这一比重反弹至68.55%。

由于自研与经销产品收入的结构优化进程受阻,市场给高视医疗的估值并未达到眼科器械的平均水平。按PS估值计算,目前高视医疗的PS估值仅0.59倍,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58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