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全球车企财报,才能看懂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

蓝鲸财经
Yesterday

作者 |金角财经 Chong Lei,CFA

随着全球车企财报密集出炉,处于转型关键节点的汽车行业重回聚光灯下。

研发投入持续飙升,正成为行业共性语言。A股上市车企研发费用率从2023年的4.2%跃升至2024年的4.7%,福特、大众等跨国巨头也在固态电池、智能平台等领域砸下千亿欧元级筹码。

这反映出无论是全球汽车巨头,还是中国车企,都在加大力度抢占技术高地。但与此同时,负债率、有息负债等财务指标,也成为舆论关注的“压力测试表”,尤其当主流车企负债率集体跨越60%警戒线,纸面数字的“焦虑感”与产业深层逻辑的“必然性”形成鲜明对冲。

数据表象下,该如何理性看待车企的财报?关键还是要搞清楚一系列看似惊人的数字,背后真实的产业逻辑。

是什么推高车企负债率?

当下,高负债率已成为全球主流汽车企业的共同现象。

2024年,福特的负债率达到84.27%,通用汽车为76.55%,大众集团是68.92%,大部分头部车企的负债率都在60%以上。

国内车企也不例外,奇瑞负债率高达88.64%(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蔚来赛力斯的负债率分别为87.45%和87.38%,其他国内主流车企的负债率同样和大部分海外车企保持统同一水平。

如此高的负债率看似惊人,实则与汽车企业的运营模式紧密相关,因为在汽车行业处于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无论是研发新技术、建设新工厂,还是管理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正因如此,汽车行业想要发展,巨额投资和研发投入必不可少,这也是全球主流车企总负债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而且通常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也就越高。

截至2024年末,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4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6%;丰田营收2.2万亿元,总负债达2.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23%。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负债情况更加稳健。

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总负债584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75%;吉利控股营收5748亿元,总负债504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88%。

这些数据表明,车企的高负债,是它们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以及扩大规模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而通过负债与营收的比例对比可以发现,中国车企的实际债务水平要低于国外同行。

海外车企“痴迷”有息负债

企业负债主要分为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两类。由于有息负债存在还本付息压力,一旦处理不好,企业可能陷入资金周转困境,所以它更能体现企业真实的债务压力。

从全球车企负债现状来看,头部跨国车企对有息负债的依赖程度普遍较高,而国内主流车企的有息负债水平相对较低。

以丰田为例,其有息负债规模约1.87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8%。此外,通用汽车、奔驰、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有息负债也都达到了数千亿元。​

反观国内车企,吉利控股有息负债860亿元,占总负债的17%;长城汽车有息负债168亿元,占总负债的12%;比亚迪的有息负债约286亿元,仅占总负债的5%。

对比同等销售规模的车企,国内车企在负债指标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2024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427万辆,与通用、福特处于同一量级。但福特和通用的总负债与同期营收的比例均超过100%,比亚迪仅为75%;两家外资巨头的有息负债占总负债比例都超过60%,比亚迪的这一比例只有5%,偿债压力远低于国际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海外车企更“痴迷”有息负债,国内车企则遵循更严谨的财务纪律,资产负债表更加稳健。

负债管理成关键竞争力

在分析车企负债时,不能只关注负债对车企自身的影响,更要考虑它是否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尤其是第三方供应商造成不良影响。

判断一家车企的应付账款规模是否合理,有个很实用的指标——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个比例越低,意味着企业在同等营收规模下,未到期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相对较少。

以公开数据为例,蔚来该比例为52%,长安为49%,长城汽车39%,上汽集团38%,比亚迪则是31%,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此外,企业和供应商要实现互利共赢,除了采购规模,付款速度和及时性也很关键。其中,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重要参考依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平均127天完成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长城汽车为163天,蔚来195天,长安超过200天。比亚迪的付款周期是行业最短的,足以体现中国头部车企对于产业链健康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

​全球汽车行业在变革中发展,负债管控能力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行业最后比拼的不仅是规模和盈利,更是财务结构的健康度。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愈发迅猛,中国车企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凭借稳健的财务管控能力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有望在行业发展中实现新的突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