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和黄医药(00013)而言,最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可谓“坐上过山车”。
首先是4月7日受外部因素及恒指大盘震荡影响,和黄医药股价暴跌22.12%;然后,自4月8日起历经10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又从最低18.36港元反弹回4月23日盘中最高的25.10港元,突破4月6日收盘价,标志着和黄医药在这轮大跌行情中“完全收复失地”。
然而,在4月24日盘中触及最高25.60港元后,和黄医药股价却出现明显冲高回落,当日成交量环比增长66.58%,且K线拉出一条长上影线,预示着场内分歧开始扩大,持筹者离场情绪似乎开始主导市场。
4月25日,和黄医药收跌5.84%,此后9个交易日持续下跌,期间仅2日收涨。5月6日至5月12日更是走出“5连跌”行情,股价区间最大跌幅近12%。5月12日,和黄医药盘中股价最大跌幅达到6.22%,当日成交量也大幅增至1000万股以上,场内出现一定抛压。而究其原因,或与近日武田制药披露的2024财年财报有关。
核心创新药海外销售出现波动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5月8日,武田制药发布了其202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2024财年,武田制药实现总收入4.58万亿日元(约合305.6亿美元),按实际汇率计算同比增长7.5%,按恒定汇率计算增长2.9%。武田的6个领域产品销售收入达22019亿日元(约合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而其中备受关注的便是和黄医药与武田合作出海的产品呋喹替尼。
数据显示,呋喹替尼当期销售额480亿日元,同比增长达到351%。结合此前财报,近4个季度,呋喹替尼的海外销售额分别为119亿日元、111亿日元、130亿日元和120亿日元,也就是说,今年Q1季度,呋喹替尼的销售额为120亿日元,环比下滑7.69%。
实际上,呋喹替尼在25Q1的表现是低于此前市场预期。
从呋喹替尼的出海进程和销售表现来看,呋喹替尼在2024年合计销售额达到2.91亿美元,其中24H2销售1.60亿美元,环比增长22%,这一销售表现其实是超预期,并带动了和黄医药在去年下半年收入进一步增长。
彼时在武田制药推动下,24H2时间段,日本、欧洲等美国以外核心区域开始商业化放量,呋喹替尼于2024年6月在欧盟获批,日本则是24年9月获批上市,相比欧盟,日本无疑是武田制药的本土战场,因此相比24Q3的准入铺垫阶段,市场对于呋喹替尼在24Q4及后续时间段的增长抱有较高期待。
因此,呋喹替尼在25Q1的销售额环比下跌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而这或许也是5月第二周首日和黄医药股价出现盘中分歧放大的原因之一。
剥离中药业务后,创新药能否撑起重担?
今年1月,和黄医药发布公告,拟作价44.78亿元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和黄医药仅持有上海和黄药业5%的股权。
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和黄医药加速创新转型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实际上,这并非和黄医药第一次剥离其中药资产。2021年,和黄医药便将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出售,获得1.69亿美元现金。
对和黄医药来说,虽然剥离中药资产表明了公司创新转型的决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公司业绩失去了重要基石。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上海和黄医药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7亿元,净利润6.25亿元,是和黄医药稳定的业绩引擎。
失去中药资产的业绩支撑,2024年,和黄医药整体业绩表现不佳,总收入、毛利润、净利润均成同比下滑趋势。其中,年度收入为6.30亿美元(约合45.30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8.38亿美元(59.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5%;归母净利润3770万美元(2.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达到63%。
目前来看,创新药已成为重振和黄医药业绩与增长的核心。具体来看,2024年,和黄医药的肿瘤产品综合收入增长65%至2.72亿美元,占其当前总收入的43%;然而,肿瘤/免疫业务合计收入3.63亿美元,下滑31%,占和黄医药总收入的58%。
究其原因,在于2023年公司收到来自武田的首付款、监管里程碑及研发服务收入高达3.46亿美元,而2024年该数值为6700万美元。
作为公司肿瘤管线的三把利剑,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赛沃替尼是决定和黄医药短期内业绩波动情况的关键。
2024年,呋喹替尼综合收入达到1.94亿美元,占当期总营收比重达到31%。其中,大中华区市场销售额1.15亿美元,仅同比增长7%;而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2.91亿美元,并触发了来自武田制药的2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正如上文所说,随着呋喹替尼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地的获批,其在当地的销售放量有望成为2025年和黄医药的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公司在财报中给予肿瘤免疫业务综合收入2025年全年指引为3.5-4.5亿美元。
另外两款产品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索凡替尼综合收入增长12%至4900万美元。虽然增速看着不高,但市场显示,得益于医生对该产品的认知度提升及神经内分泌瘤诊断改善,索凡替尼目前的市场份额已提高至27%。
相比呋喹替尼和索凡替尼,赛沃替尼在24财年的表现便稍显逊色。财报显示,赛沃替尼当期综合收入为2450万美元,同比下滑15%。财报显示,这主要是受到几种同类竞品上市以及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竞争影响。不过今年1月,赛沃替尼取得了一线治疗常规批准,这一结果有望让赛沃替尼后续实现进一步放量。
除了上述“三剑客”外,预计今年国内获批的索乐匹尼布同样也是和黄医药年内的一大看点。智通财经APP了解到,ITP国内存量患者2027年有望超过30万人,67%患者进入2线治疗,创新疗法有限,竞争格局好。而索乐匹尼布针对2线 ITP的中国注册III期临床结果亮眼,并在去年 ASH年会上更新了长期治疗的数据,结果亮眼:长期持续应答率为59.8%,有望成为ITP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该药早在去年1月便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并予以优先审批,但其因生产中的杂质问题,上市时间表比市场预期晚了1年时间,公司在年报预计该药将在2025年底完成血小板减少症的上市申请评审。市场担心其拖后的进度可能会影响海外临床的推进,进而影响索乐匹尼布的海外BD授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