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改革举措。其中对市场影响较大的规定包括:
第一,推动浮动管理费率改革。即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第二,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一方面是逐步更侧重于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另一方面,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若基金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将明显下降。
新规下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基金经理不得不更慎重考虑持仓与业绩基准的偏离情况。换言之,如果当前持仓偏离较大,基金经理可能在未来一个阶段适当调整。这里也存在一个心理博弈的问题,举例来说,A基金经理产品以沪深300为基准,但实际重仓了港股互联网,即使A基金经理仍然看好互联网板块,但预期其他相似情况的基金经理会调仓,则其可能也会做一个至少是阶段性的切换。
对港股而言,直观理解有两类产品可能受影响。一类是,本身就是港股通产品,则需要在港股内部做行业调整;另一类是,横跨AH两地投资(部分产品业绩基准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港股指数),但实际港股投资比例偏离业绩基准要求。
(1)我们认为第一类产品影响可能相对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多数规模较大的港股通基金是被动指数型产品,这类产品基本不存在行业偏离问题。下表我们列出的港股通基金中10亿规模以上的产品:
(2)从整体数据来看,截止2025年一季报,公募基金(含被动)投资港股规模达4374.8亿,占全部公募资产净值14.4%,为历史新高。其中AH两地配置的主动型基金在一季度增配了较多港股标的,这部分产品后续的调仓情况可能对港股整体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
由于沪深300指数是内地公募基金最主要的业绩基准之一,此处我们先以这部分产品为样本估算影响:
截止2025年一季报,业绩基准中含沪深300指数的主动型基金中,10亿资产净值以上的产品共有477只,净值总额达1.28万亿。这些产品中有198只基金业绩基准包含港股指数,另外还有13只基金基准不含港股指数但实际配置了港股。整体法统计,一季报这477只产品超配港股约698亿元,偏离幅度达5.5%。
(文章来源:广发证券)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