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博生物”)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花旗为保荐人。
据悉,瑞博生物曾于2021年科创板上市未果,时隔四年,其又转战港股,试图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加速其核心产品商业化进程。
瑞博生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专注于研究和开发小核酸药物。据招股书,瑞博生物是专注于siRNA疗法的全球领军者,目前,公司已创建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六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七种适应证,其中四款处于2期临床试验中。
瑞博生物仍处于亏损中。2023年和2024年,瑞博生物的收入分别为4.4万元和1.43亿元,期内净亏损分别为4.37亿元和2.81亿元,两年合计亏损7.18亿元。
2023年和2024年的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1亿元和1.68亿元。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瑞博生物尚未从商业化产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入,且继续产生大量的研发开支及与持续运营相关的其他开支。
瑞博生物表示,预计随着公司推进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开发计划,于未来数年将产生大量开支。且由于候选药物的开发状态及监管审批进度等因素,公司的财务表现可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对于此次港股融资的用途,瑞博生物称,将用于RBD4059、RBD5044、RBD1016等多款在研产品的研发;为研发处于临床前申报试验阶段的管线资产提供资金;推进临床前资产以及加强公司的技术平台;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成立至今,瑞博生物获得了磐霖资本、国投创新、昆山国资委投资、Ionis Pharmaceuticals、深圳翼龙、纪源源星、三一创新、中金基金、凯莱英基金等、华润创投等机构投资。
招股书显示,A轮融资时公司投后估值为4.57亿元,后逐渐增长,增至E1轮融资时的45.5亿元,此后开始波动,2024年股份转让时估值为35.8亿元~42亿元,E2轮融资时为48.7亿元,2025年股份转让时投后估值大幅下降至35.8亿元。
如今瑞博生物的估值几乎和五年前的C+轮持平。
从股权结构来看,瑞博生物创始人梁子才、莫华、席真、张礼和等构成一致行动,合计控制约30.84%的股份。
梁子才是瑞博生物创始人,60岁,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招股书披露的简历显示,梁子才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研发和管理方面积累了超过35年的丰富经验。2006年1月至2017年8月梁博士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聘教授;同期亦兼任该研究所教育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大学生命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自2017年至2020年,长期离岗创业。
目前,瑞博生物面临来自众多行业参与者的潜在竞争,包括跨国公司和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已实现商业化或正在开发与瑞博生物的药物相似或针对相同适应症的小核酸药物(尤其是siRNA药物)。瑞博生物未来成功开发并商业化的任何小核酸候选药物,均需与已获批准药物及未来可能上市的新药展开竞争。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