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港股通标的的名单调整正式生效,希玛医疗(03309)在此轮名单调整中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
数据显示,此轮被剔除港股通的股票在3月10日的股价平均下跌14.24%,相较之下,当日跌幅仅有1.65%的希玛医疗似乎“表现尚可”。但接下来在港股通资金单向卖出机制的抛压下,希玛医疗的股价依旧受到不小影响。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自3月10日开始,希玛医疗股价持续下跌,4月7日还受到恒指大盘剧烈震荡影响暴跌16.25%,盘中股价触及上市新低1.33港元,近一个月区间股价最大跌幅达到26.92%。
在此期间不难看到退通抛压对其股价的影响:港股通持股比例从名单调整前的3月5日开始出现下滑,接下来一个月从高点的8.88%降至4月7日的7.96%,虽然后续公司股价出现持续稳定回升,但港股通持股比例依旧继续下降至7.73%。
业绩承压,靠回购拉回股价?
4月7日股价触底后,希玛医疗股价开启了一段稳步反弹的行情:4月8日,希玛医疗股价收涨5.97%;4月11日,公司股价小幅收涨0.72%,5日均线止跌反转;4月17日,公司股价收涨3.50%,5日均线当日上穿10日线确立向上行情。
此后公司股价一直延5日线向上修复,4月28日站上1.6港元,历经13个交易日完全修复4月7日全部跌幅。此后希玛医疗股价继续向上小步慢走,在5月6日最高价触及60日均线1.71港元后涨速开始放缓,5月12日盘中达到1.75港元区间高点后阶段性涨势开始停滞;5月13日和14日,公司股价向下触及10日均线,短期调整趋势正在形成。
在希玛医疗这段完整的“下跌-修复”行情中,管理层回购在其中的支撑作用明显。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今年以来,希玛医疗总共回购次数达到35次,主要集中在3月、4月和5月,其中3月回购6次,4月回购15次,5月回购6次。年初至今公司总回购108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6%。
不难看到,相比大手笔的大额回购,希玛医疗管理层更倾向于频繁的小额回购策略,持续刺激股价反弹。只是,在近一个月的股价修复反弹行情中,公司股票成交量并没有跟上,呈现出“量价背离”现象。
自3月10日被踢出港股通名单后,希玛医疗股票成交量下降明显。4月8日至今,单日股价成交量超过100万股的交易日仅有4天,而期间单日最低成交量已低至11.2万股。也就是说,场外持币者并未对希玛医疗的此轮上涨行情“动心”,参与意愿较低,而这或许与公司业绩和基本面承压的因素有关。
根据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报,其当期收入为19.13亿港元,同比减少0.56%;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35亿港元,较上年同期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6199.8万港元,同比出现盈转亏。
在收入端方面,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主营业务表现出现一定分化,虽然公司在中国内地牙科业务实现增长,但在中国香港和内地的眼科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3.3%及6.9%。另外,由于当期希玛医疗来自销售新冠相关医疗耗材收入从上年的1943.3万港元骤减至0,导致收入端增长出现明显承压。
眼科行业增长放缓背后
随着今年以来希玛医疗股价下跌并被踢出港股通,公司市值下滑明显,截至5月13日仅有21.85亿港元,市值已接近港股另一家眼科概念股朝聚眼科(02219),其同期市值为19.05亿港元。
从股价走势来看,朝聚眼科和希玛医疗在今年三月下旬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而其中的关键便在于其各自2024年财报的披露。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与希玛医疗类似,朝聚眼科的24财年业绩同样出现了承压。公司当期营收为14.05亿元,同比增加2.62%;股东应占溢利1.95亿元,同比减少14.78%。
从上面股价对比图不难看出,朝聚眼科在今年3月后的股价表现对比希玛医疗最大的区别在于振幅更小,并且在4月7日朝聚眼科的整体跌幅仅有7.87%。究其原因,或在于朝聚眼科相较希玛医疗24年报依旧实现了盈利,且在这段时间区间内没有退通抛压。
另外,与希玛医疗持续回购提振股价的策略不同,朝聚眼科倾向于进行稳定派息。2024年朝聚眼科分红总额0.25港元/股,派息比率83.21%,近10年累计分红3.66港元/股超过当前股价。
虽然两家公司均有不同的股价提振策略,但从24财年业绩来看,其均反映出公司在各自市场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而这与持续增长的国内眼科市场表现似乎有些出入。
近年来,国内眼科医疗行业一直维持了双位数增长,行业规模从2015年507.1亿增长至2024年的2231亿元。根据2023年数据,民营医院同比增长率达31%, 公立医院同比增长率达10%,预计2025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521.5亿元,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6.0%,中国眼科医疗市场持续扩容确定性高。
但另一方面,作为黄金赛道”的眼科行业,却在2024-2025年遭遇全面寒冬,行业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开始显现。
以“眼茅”爱尔眼科为例,2024年,爱尔眼科营业收入实现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但当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30.99亿元,同比下滑11.82%,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爱尔眼科当期整体毛利率为48.12%,相比上年同期年下降2.67个百分点,也是近五年来首次低于50%。对此,爱尔眼科在年报中称,2024年,受外部环境影响消费需求不足,眼科行业增速呈现放缓态势,公司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实际上,“眼茅”困境反映的是其实是整个眼科行业出现的扩张放缓的问题。回到希玛医疗,财报显示,2024年希玛医疗所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眼科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8%、16.1%及13.3%。
财报中,公司表示,基于谨慎经营的原则,决定对部分业绩不佳的医疗机构实施重整或关闭,同时,对相关的商誉、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等资产进行了一次性的减值计提,涉及金额高达约1.98亿港元。而这也是其这种转盈为亏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近年来的国内眼科服务赛道,无论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均以白内障、屈光、视光等领域作为核心业务范围,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企业间竞争激烈,业绩不及预期。而这一困境也进一步传导至各大极速扩张的头部企业中,使其面临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进而影响最终的盈利水平。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