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个月月销破三万辆,稳坐新势力前榜三,依靠MO3和P7+两款爆品,小鹏(09868)也是站起来了。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 近日小鹏公布了其4月份销量,实现3.5万辆的交付量,同比增长273%,保持翻倍趋势,同时也赶超了理想,成为仅次于零跑的销售亚军,前四个月小鹏交付量达12.9万辆,同比增长313%,跃升为新势力冠军。而这功劳归功于MO3和P7+两款爆品,带动销量不断走高。
去年8月底,MO3上市交付,9月开始放量,使得公司销量走出了1万辆的徘徊区,突破两万辆,10月开始月销持续破万,并占据着几乎一半的销量份额;11月P7+上市并成为该公司另一款爆品,将公司销量抬上3万辆高度,2025年P7+月销基本在8000辆左右,两款爆品于2025年月销合计份额均在70%以上。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同行表现看,由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了40%,增量空间缩小加剧了行业竞争,不断有新品牌退出历史舞台,包括去年闪崩的极越,以及岌岌可危的哪咤汽车。但龙头恒强的格局未变,比亚迪仍具是最强龙头,销量一尘绝迹,传统车企逐步加快新能源转型,而新势力头部趋于稳定,行业正朝着良性格局发展。
不过小鹏两款爆品订单消化接近尾声,交付周期也逐步缩短为1-2周,而各大车企也将进入新的产品周期,该公司能否稳住市场份额,仍需要深度探讨一番。
聚焦性价比打造爆款,2025年将上线多款新车型
小鹏为何能成功?其实小鹏和零跑跑在同行前面,其成功都有可取之处。前者目标锁定年轻人喜欢的轿车,通过技术投入打造20万元以内的爆品,MO3价格带10-13万元,P7+为18-20万元。而后者锁定年轻人喜欢的SUV,全域自研打造20万元以内的超长生命周期的爆品,C系列及B系列均得到了用户认可。
这些爆款车型都有类似的特征:聚焦目标群体,自主研发精耕细作,并以极致品价比获得市场认可。其实小鹏车型非常多,产品阵营有G系、P系以及X系,另MO3为独立品牌,覆盖目标群体也较为全面,包含轿车、SUV以及MPV,但唯独MO3和P7+脱颖而出,正是由于这些“爆款特征”,同时也将科技平权下移。
以MO3来说,比如2024 款515长续航,厂商指导价为11.98万元,在同价位车型中,比同行配备更多的智能硬件,如配备了12个超声波雷达、2个毫米波雷达,再搭载自研端到端的大模型以及小鹏天玑AIOS,辅助驾驶能力达到L2级别。而且MO3电控能耗优化,每百公里电耗11.8 kWh,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P7+作为全球首款AI汽车,在软硬件上都给到了极致的配置,全系首发搭载小鹏全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价格下移的同时也比老P7更高智能水平,而且相比于同价位车型,入门版就配备了800V超充平台,CLTC 纯电续航最高可达 710km,极大地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及充电焦虑。
但经过半年多的热销,MO3及P7+的存量订单正加速清零,根据其APP显示,MO3及P7+的长续航版以及超长续航版交付周期均仅为1-2周,相比之下,小米SU7热销的生命周期更长,目前排队仍超过40周时间。热度消退,加上同行发布更加低价的新车型,小鹏两款爆品恐难维持高月销趋势。
不过小鹏新计划3年内规划新品或改款约30款,有消息称2025年计划推出3款全新车型及4款重大改款车型,其中将推出B级SUV G7,及C+级大型六座SUV G01,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增车型及改款车型中或将加入增程版本。该公司发布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包含增程系统和纯电系统,可使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达430km,综合续航里程超1400km。该公司今年产品矩阵丰富,仍有望打造新的爆款车型。
单价下移不影响高成长,降本增效降低亏损
受益于销量增长,小鹏业绩保持高增趋势,但产品结构上的变化,导致销量和收入增速上存在一定的误差。以2024年第四季度来说,由于MO3迅速起量,并占比销量份额达到50%,拉低了整体价格,期间销量增速达52.5%,而收入增长为23.4%。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销量翻超2倍,预计收入增长超1倍。
若保持在量上的高增长,单价下移不会影响公司的成长,而且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最重要为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以及获得稳定现金流。该公司在第四季度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毛利率提升至14.44%,股东净亏损比例缩窄至8.26%,2024年全年,其毛利率14.3%,创下新高,而股东净亏损57.9亿元,同比缩窄44%。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小鹏的降本增效计划源于供应链的贪腐事件,何小鹏任命王凤英为总裁后推动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及人事调整,涉及供应链、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智能数据、生产制造和产品规划等多个部门,大幅降低了零部件采购成本。同时该公司在多个关键零部件自研,包括智驾系统XNGP、底盘系统扶摇架构以及座舱系统天玑AIOS等,这些研发成本通过销量放量摊薄并实现成果转化,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该公司正朝着规模盈利方向发展,目前MO3及P7+仍具有同价位车型的竞争力,2025年产品矩阵丰富,以该公司在智驾领域的优势,在定价上给出合理价位,有望打造新的爆款销量并保持销量高增趋势。截止目前,该公司共拥有肇庆、广州、武汉三个工厂,规划年产能分别为20万辆、12万辆和10万辆,合计42万辆/年,此外,其计划在广州基地扩建二期工厂,现有产能足以满足其成长需求。
手持超300亿应对决赛,未来仍值得期待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最后决赛阶段,极越预计哪咤的落幕让更多的车企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接下来融资将愈发艰难。车企要想在决赛中胜出,一方面保持销量高增以及市场份额稳定,同时也要大幅优化成本费用,降低非必要开支;另一方面要保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亏损带来的损耗,及保障运营支出。
截止2024年12月,小鹏汽车账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有327.22亿元,相比于同行对有息债的覆盖率更高,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相对健康,若按照2024年的亏损速度看,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非汽车业务上的投入可能对现金流带来压力,新业务短期难以提供现金净流入。比如在低空经济领域,该公司旗下的小鹏汇天主要研发飞行汽车,产品包括陆地航母飞行汽车、高航速长航程飞行汽车以及一体式飞行汽车,定价均不低,何小鹏曾于4月份表示,公司收到了4000台飞行汽车订单,计划将在2026年量产。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今年上海车展上,该公司展出人形机器人Iron,搭配自研的3000T算力图灵AI芯片,目前Iron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使用,参与P7+车型组件组装,计划2026年量产L3级别人形机器人。两个新业务短期虽无法提供业绩支持,但均具有较高商业化前景,若2026年行业实现规模商业化,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助力。
总的来说,小鹏的MO3和P7+两款爆品持续热销,驱动公司销量连续6个月破三万辆,并持续霸占新势力榜三,这其中与公司销售及营销转变、智驾、底盘以及座舱系统等自研能力以及降本增效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这些优势,才能打造低价位高品价比的车型。同时销量高增也反哺业绩,实现高成长且不断提升盈利水平。
在行业决赛的关键阶段,小鹏能否持续打造爆品,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并稳住份额位居新势力头部梯队,让我们拭目以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