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铜师傅”)正式向港交所递表。
这家主打铜工艺品的文化企业,近三年营收均在5亿以上,并实现连续盈利。铜师傅揭开了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融合的新篇章,更折射出中国制造向文化消费升级的战略转向。
执笔招股书的铜师傅创始人俞光背后,也有小米(01810)的影子和雷军的支持。
请出来的“铜师傅”
俞光接触铜工艺品,起源于一场“请关公”。
身为70后绍兴生意人,俞光想请回家一尊关公铜像,但当时市场上一米高贴金箔的关公铜像售价高达120万元。
在卫浴行业和装修行业摸爬滚打10余年的俞光知道,120万远远超过一吨铜加上金箔和人工费的价格。即使在2025年的今天,一吨铜平均购买价格和市场价格在8万元以下;2013年一吨铜的价格仅徘徊在5万元左右。
“开个车间,做它30个,自己留一个,其他送人”,俞光决定自己做。于是,俞光一只脚踏入了铜工艺品行业。
俞光凭借自身毕业于绍兴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班的功底,嗅到了铜工艺品的品牌化商机。而就在2012年7月,俞光刚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CEO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毕业。
经过对铜工艺品市场初步调研后,俞光发现,铜工艺品可以批量生产、材质可塑性高,铜工艺品行业小众但发展潜力大,自己对于铜的性能也比较了解。铜工艺品行业市场当时仍是一个“蚂蚁市场”,没有标准、认知,没有品牌,更没有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正是一片蓝海。
2013年3月,俞光成立铜师傅,正式进入铜工艺品行业。
不同于国内数千家“传统作坊式”企业,俞光将自己卫浴行业的工业化思维和专业美术功底运用到铜师傅中来,建立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垂直整合模式。
铜师傅在产品研发阶段完成美术原型创作后,通过失蜡法等模具工艺实现规模化复制产品与标准化作业,将铜工艺品的成本和产量控制在平衡状态。
而俞光的定价策略则是“极致的性价比、薄利多销”,相比传统铜工艺品极高的溢价,铜师傅选择了性价比这条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铜工艺品收入划分来算,2024年,铜师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的铜质文创工艺品企业,以5.51亿元的铜工艺品收入占据35%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铜师傅招股书
与传统工艺品布局线下景区、纪念品店的营销方式不同,铜师傅主打线上营销。俞光从成立之初起就将电商作为最重要的营销渠道。如今,其天猫旗舰店显示,铜师傅官方旗舰店已是天猫12年老店,评分均在4.9分以上(5分制)。
俞光曾言,“任何像我们这种小众的、冷门的、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上很可能引起关注,在线下做其实是一滴水掉到大海里,谁都注意不到你。”2024年,铜师傅的线上直销实现营收4.03亿元,占总收入比的70.5%。
“铜”天然不是“货币”
铜师傅在创立之初也面临着如何打开产品营销面的问题。
线上电商最需要的就是营销点。2015年,俞光敢想敢做,寄给了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尊铜像,意想不到的是,对方收到了礼物并还给了回信。媒体曝光后,当时的铜师傅在社媒上火了。
事后俞光接受采访称,自己其实就是为了“去库存”,宣传自家的产品。
而为了让铜师傅在社媒上更有关注度和话题热度,俞光也从IP联动入手,将铜师傅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流行文化结合起来。
在收到回信不久,俞光签下了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定制蝙蝠侠铜雕塑的订单。后来几年,又陆续找到《变形金刚》、《漫威》、《功夫熊猫》、《猫和老鼠》和《冰与火之歌》等IP进行联动。今年2月,铜师傅又拿下了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的正版IP授权。
铜师傅的诸多联动(图片来源:铜师傅天猫旗舰店、官方微博)
“消费者不一定会买,但是会讨论,这件事很重要”,问到对IP联动的看法,俞光回应道。
店铺销售额验证了营销的成效,2014年铜师傅天猫年销售额1708万元,2015年翻了三番达到5100万元,2016年再翻一番达到1.05亿元。
抖音兴起之后,2020年铜师傅开通了抖音官方账号,至2025年已累计发布3400多条宣传短视频。俞光不时参与录制宣传,也走了一条“创始人IP营销”的路子。
除了营销之外,铜师傅也在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
2014年,铜师傅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俞光前往顺为资本路演,向雷军等人着重介绍了铜师傅的发展路径。身为“米粉”的俞光,将小米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来,跟雷军分享了铜师傅同样追求“性价比”的创业理念。雷军公开称,“铜师傅是我们整个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业。”
同年8月,铜师傅得到顺为资本、小米生态链、锦元哲诚、锦源翰飞的A轮融资1.1亿元。
图片来源:企查查
2018年8月,铜师傅获得3.1亿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小米投资、云沐资本、光信资本等。2021年8月,铜师傅又获得2亿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中资本、复星创富等。
铜师傅的股权架构图(图片来源:铜师傅招股书)
俞光将铜工艺品带入资本市场,“铜”天然并不是“货币”,但俞光将铜工艺品变成了资本青睐的生意。
天花板较低,市场容量有限
2022年到2024年,铜师傅分别实现营收5.03亿元、5.06亿元和5.71亿元,净利润由5694万元增长到7898万元;毛利率也从32.2%提升到35.4%。主营业务方面,铜文创品由2022年的营收4.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5亿元,占收入百分比提高到96.6%。
图片来源:铜师傅招股书,下同
叠加线上经销商销售,铜师傅2022-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总占比分别为80.9%、79.2%和77.2%;各线上直销渠道的加权平均复购率分别为约59.2%、56.9%和56.4%。
随着文创潮玩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铜师傅的营收增速却比“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09992)慢了不少。铜师傅三年营收增长仅6800万元,增幅仅13.5%,泡泡玛特在2022-2024年的营收从46.5亿元增长至130.3亿元,增加近乎2倍。而且,即便营收长期维持在5亿-6亿元的水平,铜师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第一,占据了全行业35%的市场份额,表明其所在的铜质文创行业天花板非常低,市场容量有限,公司想在这个规模较小的行业表现出成长性非常困难。
铜师傅2022-2024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1.3%、8.7%和13.8%,资产总值回报率分别为15.2%、11.4%和17.4%,波动幅度较大。
正如铜师傅在招股书中坦言,身为铜工艺品,相较于其他的文创产品更容易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公司的利润率受铜价格在市场上的波动影响。2022-2024年,铜的市场价格从67.1元/千克上涨到75元/千克。
将近八成的营收在线上,也让铜师傅感受到了一丝危机,一旦这些线上电商的政策出现变动,或与平台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都极有可能对铜师傅的业绩造成冲击。
因此,为了“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铜师傅也逐渐开始了线下零售的拓展。截至2024年12月底,铜师傅的线下直营网络覆盖9家门店,并覆盖54家授权线下经销商运营的68家门店。但相比泡泡玛特在一线城市582家机器人商店和121家零售店,铜师傅的线下门店扩张“杯水车薪”,加上线下经销商的门店销售份额仅占总收入的16.9%。
而为探索新的“第二增长”曲线,铜师傅开创塑胶潮玩产品线。资本市场上的宠儿泡泡玛特爆火,也让同为文创产业的铜师傅开始注意起年轻人的消费能量。
但在2022-2024年,公司塑胶潮玩营收分别仅为328万元、1330万元和1425万元,占收入的比例只从0.7%提高到了2.5%。这个数值仅为从无到有的突破,距离成长为成熟的产品线仍有一段距离。
可以看出,铜师傅需要接近更年轻的消费群体。自成立以来,铜师傅的消费群体“铜粉”大多为30-55岁的男性,这些人大多财务自由且有丰富的个人兴趣爱好。2022年-2024年,铜师傅的线上客单价均高于750元。在探求年轻人的喜好和价格定位上,铜师傅似乎还欠缺火候。
俞光透露称,“泡泡玛特做的是潮玩,铜师傅就做传统题材的潮玩”。目前,铜师傅已对西游记等中国传统故事IP进行二次创作,并分化出“欢喜小将”的品牌,专注年轻人的潮玩市场。将来,随着《哪咤之魔童闹海》IP联动产品的落地,铜师傅或能在年轻人中再度掀起一番讨论。
若俞光能在港交所成功敲钟,那他手中的“铜槌”不仅属于铜师傅,更象征着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资本的深度碰撞。从雷军办公室的铜像奇缘,到撬动35%市场份额的产业重构,铜师傅的上市之旅,恰是国潮崛起与制造升级的时代注脚。在这条"让铜器走进千万家"的征途上,资本与文化的共舞,才刚刚开始。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