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间的外卖大战,奶茶咖啡店成了第一波受益者。
早上八点多,北京西城区一家库迪咖啡店内,店员小李已经开始手忙脚乱了——小票机不断吐出订单,七八个外卖骑手挤在柜台前催促。
外卖大战前,小李所在的门店每天出单量大概是两三百杯,最近一段时间,日均出单量已经增长到了五六百杯。
高频、高毛利、低客单价、低决策门槛的茶饮,被大厂们视作外卖大战的矛尖。
京东试水外卖之初,秒送频道上线的第一个板块就是“咖啡奶茶”,正式上线外卖时,库迪被视作重点补贴对象,直到现在,爆单榜的Top5也基本被咖啡茶饮包圆;美团则以“百亿补贴”将蜜雪冰城柠檬水压至0.01元;紧接着,后入场的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推出1亿杯奶茶咖啡免单活动。
流量和补贴双重浇灌下,新茶饮销量暴涨。截至5月7日,库迪咖啡在京东外卖平台的累计销量已突破4000万单;淘宝闪购上线24小时,奈雪的茶在饿了么平台的订单量同比暴涨超200%。
很大程度上,平台推荐位和补贴流向哪里,订单就流向了哪里。“看当天平台推荐位的补贴力度,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来谁家会爆单。”一位外卖骑手告诉字母榜。
外卖大战需要茶饮品牌,从另一个角度,陷入巷战的茶饮咖啡店也需要外卖平台帮助其拿到更多市场订单。以及,获得资本市场更多认可。
过去一年,新茶饮密集IPO。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会对它们的营收、市场份额和盈利情况提出更多要求。
乐观的一面是,资本市场对茶饮大战有正面反馈。4月初至5月初,多家新茶饮品牌股价呈上涨趋势。当然,茶饮股价波动也与资本市场整体走势和自身经营情况相关。
外卖平台的茶饮大战,成了茶饮品牌们必须抓住的扩大市场份额和营收的机会。
下午3点,是咖啡订单爆发的时刻,店员小李却下架了多款产品。“咖啡豆不够了。”小李向字母榜透露,周一刚到货的两箱共 24 公斤咖啡豆,到周三就已消耗殆尽。
字母榜观察到,每到下午,京东秒送上的部分库迪门店的招牌产品生椰拿铁,就会显示售罄。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打响后,物料短缺已成为小李所在门店的日常情况。“不只是我们店,各家都缺杯子少袋子,大家只能互相调配。”
面对咖啡茶饮品牌的爆单,众包骑手大东有一套精准的 “接单战术”。
每天早上不到8点,他便在库迪咖啡门店外候单,下午则驻守在奶茶品牌聚集的商圈和写字楼周边。“看当天平台推荐位的补贴力度,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来谁家会爆单。”
在大东看来,平台补贴力度直接影响商家爆单情况,库迪咖啡订单始终居高不下,霸王茶姬、茉莉奶白等品牌也相继迎来订单高峰。
“现在除了用餐高峰,其他时段也有不少订单,接单时间更充裕了。” 单量的增多带动了大东收入的提高,“以前平均每天能跑300元左右,现在每天能多跑出100元左右。单件佣金基本没变,有的可能比外卖大战前略高一点。”
让茶饮门店和大东们单量暴涨的直接原因,是平台的补贴大战便宜到让用户觉得“不买就是亏钱”。 过去10元左右的茶饮,直接被打到了个位数:1.9 元的库迪咖啡、5 元的霸王茶姬伯牙绝弦、5.9元的茉莉奶白。
已经坚持在家自制咖啡半年的90后女生肖月,最近再次成为“外卖党”,“自己手磨一杯咖啡的成本近3元,但库迪只有1.9元,随时随地能喝到,还节省时间。”
“以前两天点一杯奶茶,现在一天点两杯奶茶。”为了控糖,更为了不让钱包受伤,95后女生王然花了近半年时间才戒断了奶茶瘾,现在却喝得比之前更勤了。
“大额券不用心里难受,亏得慌。”最近一个月时间,王然把这半年没喝的新品尝了个遍,但还是觉得自己胃容量有限,冰箱里囤了满满一层蜜雪冰城的圣代,当夏天的储备粮。“15减11的券,买两个才4.2元,很难不上头。”
平台数据也印证了新茶饮战事的凶猛:京东外卖推荐下,库迪咖啡月销超 3000 万单,古茗月销量突破 700 万单;淘宝闪购开全量首日,茉莉奶白在饿了么平台的日均外卖订单量增长近 3 倍;茶百道在五一期间销售额环比增长 50%,全国门店销量平均增幅达 1700%,部分景区门店更是出现 3000% 的增长。
奶茶何以引发互联网巨头们激烈争夺?答案的核心在于新茶饮赛道背后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 ——正是即时零售最核心的目标用户。
平台通过新茶饮这一高频消费品类快速切入市场,能有效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同时能直接科普即时零售概念。
事实上,高频、低客单价、低决策门槛的茶饮咖啡,历来是外卖补贴的必争之地。平台深谙消费者“低价至上”的心理,当奶茶价格低至能让用户“一天三杯不嫌多”时,用户使用外卖平台的时长自然被拉长,平台的日活(DAU)与月活(MAU)也随之攀升。
与此同时,奶茶咖啡自带的社交分享属性,能带来更多流量裂变。
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0.2 元喝奶茶”“五一奶茶0元购”帖子 ,外卖大战的热度得以外溢,为平台带来更多新用户。
数据显示,参与京东外卖 1元奶茶活动的用户中,有70%为首次下单的新用户。
正因如此,各个平台都向茶饮浇灌了大规模的流量和补贴。
看起来,京东的策略“双线作战”,一方面与星巴克中国深度合作,与星巴克打通会员体系,借星巴克的高端形象强化自身“品质外卖”定位;另一方面,对库迪咖啡等新兴品牌给予超低价补贴,抢占大众市场。
美团的策略则是 “百亿补贴” 和 “一口价囤券”。一位最近经常在美团下单的用户告诉字母榜,近期经常能在美团上领到高至19元的大额优惠券。平台还曾打出0.9 元的蜜雪冰城果茶、1 分钱的冰鲜柠檬水等极致低价的单品。
最后的入局者淘宝闪购,同样是派奶茶打前站。五一前夕,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发起 “百亿补贴” 与“1 亿杯奶茶免单”活动。
但平台的野心远不止于此。这场外卖大战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用户“线上点单、即时送达”的消费习惯,为后续拓展生鲜、医药等高客单价品类的即时零售积累用户。
饮品品牌,同时也是新平台做即时零售赛道的试验田。一名美团高管人士在接受财新采访时透露,在商家端,京东的补贴一半给到了奶咖连锁企业,以用单量测试骑手的履约极限,为打正餐的仗做准备。
茶饮大战能打响,也少不了茶饮品牌们的积极参与。
在茶饮咖啡市场的零和博弈中,消费者多喝一杯蜜雪冰城,就可能会少喝一杯沪上阿姨。正因如此,新茶饮品牌也在积极争夺外卖平台上的流量。
对于头部品牌而言,参战是巩固市场地位的防御战;对新锐品牌来说,则是谋求破圈的突围战。
茶饮行业天然高毛利的属性,则为品牌与平台分担补贴成本提供了缓冲空间,使得这场补贴大战得以持续。
以库迪为例,有库迪加盟商表示,通过京东补贴单杯毛利仍保持正常水平。库迪单杯综合成本(含原料、包装、平台抽佣)约5-6元,平台补贴后加盟商单杯实收约10-11元,毛利率维持在45%-50%。
尽管单杯利润未显著增加,但爆发式增长的销量有效摊薄了租金、人工等固定成本,从而提升整体盈利。
当然,茶饮品牌参战,更多还是为了从这场流量盛宴中,分到平台的流量。且不说参战能带来短期市场份额提升,平台的推荐位、用户的自发传播,对品牌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品牌曝光机会。
另外天气日渐转热,新茶饮市场真正的旺季即将到来,对奶茶品牌来说,参与外卖大战,也是提前为旺季蓄水。
在这场流量与市场的争夺战中,新老品牌相继赶赴战场。
京东外卖上线后,星巴克中国立即宣布专星送服务正式登陆京东外卖平台,成为首个与京东外卖平台打通会员体系的餐饮品牌。星巴克中国业绩持续承压,去年第四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 14%,2025 财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降 6%,甚至传出寻求股权出售的传闻。
新晋品牌同样嗅到了机遇。茉莉奶白近期接连入驻美团、饿了么平台,并在淘宝闪购上线首日,实现饿了么订单量日均增长近 3 倍。
“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品牌借此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新用户,进而提升了知名度。目前,该品牌也在筹备与京东外卖合作。
2025年,新茶饮行业迎来 IPO 爆发期,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等五大头部品牌扎堆港股,其中三家于年内密集冲刺上市。
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会对它们的营收、市场份额和盈利情况提出更多的要求,外卖平台的茶饮大战,成了品牌们必须抓住的扩大市场份额和营收的机会。
资本市场显然已经对茶饮大战有了正向反馈。
4月初至5月初,多家新茶饮品牌股价呈上涨趋势。蜜雪冰城股价从4月初的低点333港元/股,一度涨至4月的533港元/股,5月初回落;古茗从4月初的低点14.52港元/股涨至5月初的27.45港元/股,几乎翻倍;就连近年资本市场不看好的奈雪的茶,4月30日和5月2日,连续两天股价涨幅累计超15%;五一后,在港股上市的沪上阿姨,首日大幅高开68.49%。
当然,茶饮股价波动也与资本市场整体走势和自身经营情况相关,比如奈雪股价,即便近期大涨,也依旧在1港元附近徘徊。
茶饮品牌被外卖平台需要着,站在另一个角度,茶饮品牌们同样正努力抱住外卖平台的大腿。
当然,茶饮品牌们也需要考虑补贴大战后的留存和复购问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