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集团拟全球裁员上万人 家电业务在华“水土不服”

中国经营报
Yesterday

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继今年2月宣布家电业务重组后,全球家电巨头松下集团日前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员优化,预计规模达1万人,主要计划在2025年度实施。

相关资料显示,松下集团2024财年实现营业收入8.4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00亿元),同比下降0.5%;净利润为366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0.6亿元),同比下降17.5%。

面对业绩下滑局面,松下集团方面表示,2025年度将以解决结构性及根本性问题为目的进行改革,通过总公司总部改革、家电事业改革和事业部门改革等方式,实现收益改善1220亿日元。其中,通过人员优化实现收益改善700亿日元。

尽管中国市场已是松下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但由于近年来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家电业务业绩也在下滑。对于此次裁员计划、在华业务发展战略等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联系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下中国”)方面求证,松下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暂不便接受采访。

值得注意的是,5月13日,松下中国方面发布声明称,“人员的优化将于 2029年3月内实施”为不实信息,本计划将在2025年度—2026年度之间开展。

全球人员优化达万人

松下集团此次抛出的万人裁员计划来得有些突然。

5月9日,松下中国在官网发布《集团经营改革的进展(要点)》,并官宣了万人裁员计划。在人员优化方面,明确将预计优化松下集团关联公司1万人,具体包括日本国内5000人、日本以外地区5000人。

相关资料显示,松下集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有22.8万名员工。此次裁员1万人,占松下集团员工总数的4.4%,并主要集中在工业设备、影像产品事业部、传统家电等“非增长业务”。其中,工业设备部门的裁员占比最大,达到35%。

“主要人员优化计划在2025年度实施。这些措施将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实施。”松下集团方面表示,为向员工人均生产性高的组织转变,集团各公司将以销售部门和间接部门为中心,彻底重新审查业务效率,并重新设计必要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数量。同时,还将推进低收益业务终止和据点的整合、撤销。通过这些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员的优化。

此举也将为松下集团的转型带来阵痛。松下集团方面预计,本次包括人员优化在内的集团经营改革,作为结构改革费用将对2025年度业绩带来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4亿元)的损失。“这一影响已纳入2025年度合并业绩预测,最终可能会受优化人员的数量等因素有所变动。如果因此产生2025年度合并业绩预测调整的必要,将及时告知。”

“面向2026年度,将推进以结构改革为中心的集团经营改革,致力于构建能够应对事业环境变化的经营体系。”松下集团方面同时表示,关于集团经营改革对2026年度以后业绩的影响,目前正在详细评估中。

或将剥离“非核心资产”

在宣布裁员计划背后,松下集团或将剥离部分不赚钱的“非核心资产”。

早在今年2月,松下集团方面便在《松下集团经营改革(要点)》中提及,为解决结构性、根本性的课题,2025年度将集中进行经营改革。为此,松下集团设定了重点关注的“解决方案领域”以及作为该领域的收益基础的“元器件领域”“智能生活领域”。

松下集团方面表示,在智能生活领域,为实现家电事业的重建,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构造及体制调整,全面推进开发、制造、销售等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以能在全球竞争的“全球标准成本”实现日本品质,使调整后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0%以上。

根据此前披露的计划,为突破生活事业范畴,在松下集团整体的解决方案领域创造协同效应,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将发展性解散,旗下分社将转变为事业公司。另外,为使家电事业集中面向家电市场,将设立整合集团家电事业的事业公司,以实现家电事业的重建。

据了解,松下集团的电视业务因为长期亏损而被列为了“非核心资产”,存在出售或退出的可能性。据奥维云网数据,2024年,松下集团电视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仅为202万台,占比也仅为1%。

对此,松下集团方面表示,关于包括电视业务在内存在问题的业务,为实现根本性的收益结构变革,公司正将所有可能性纳入考量范围进行研讨。“不过,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电视业务等相关事宜,松下集团方面均未作出任何决定。”

这只是松下集团这一传统老牌家电巨头近年来业绩承压的一个缩影。据松下集团此前披露的财报,在2024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192亿元),同比微降0.5%,而净利润则为366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1.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7.5%。

对此,松下集团方面表示,业绩不佳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电动汽车需求减弱。“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对各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具体到中国市场,松下集团的业绩也在承压。以空调品类为例,在可查询的公开数据中,2024年前4个月,松下洗衣机在中国市场的线下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但不足第二名小天鹅的三分之一;松下空调线上线下市场占有率仅为0.24%。

松下集团近年来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电器业务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资深产业观察家梁振鹏告诉记者,在中国家电市场,松下电器的产品价格太贵,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而言性价比太低,同时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也逊于国产品牌。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向记者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而松下品牌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2024年,松下集团推出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白电套系产品,但价格仍难与中国品牌竞争。”

本土家电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作为最大的海外市场,松下集团在中国市场也面临转型挑战。

2019年,松下集团成立中国东北亚公司(以下简称“CAN公司”)以加快本地化,此后连续四年(2019—2023年)在华销售业绩增长65%,2023财年营收同比增长2%。据松下集团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CEO木下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占据松下集团的23%。

但由于相关品类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松下集团也在调整中国市场策略。木下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松下集团将通过本土经营决策,为中国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CNA公司将中国市场作为松下集团在全球的创新试验场。

“近年来,海尔、美的、格力等中国本土家电品牌迅速崛起,在技术和性价比方面对松下电器形成强大冲击。”柏文喜表示,这些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抢占了松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同时,松下品牌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吸引力不足,产品设计和功能难以充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在此背景下,松下集团也开始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B2B业务,其中部分业务采取轻资产模式。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松下集团在中国市场与房地产开发合作布局健康智能住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智能制造与工业化和半导体等业务。以健康智能住空间业务为例,该业务通过标准化方案复制模式,无需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截至2024年年底,健康智能住空间的数量已达38个。

在梁振鹏看来,松下集团在中国市场发展B2B业务具有相应优势,但可能会加速B2C业务萎缩。“B2C市场相对较大,放弃B2C而转向B2B市场,意味着市场空间缩小,也印证了松下集团正在加快步伐退出家电市场的观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