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报记者 陈靖斌 广州报道
日前,美的集团拟对旗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进行拆分,并赴港上市。
这家物流与供应链企业谋求上市进程,已有16年之久。其此前因对母公司存在较高关联交易依赖而导致IPO被搁置,如今重启上市计划,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美的集团公告,安得智联拆分上市方案已通过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专项审议会议,后续仍需提交股东大会表决。
若成功上市,安得智联将成为继库卡、合康新能之后,美的集团旗下又一单独上市的控股企业。
市场普遍认为,此举不仅是安得智联自身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被解读为美的集团加快推动“制造+服务”协同布局、系统性拆分产业链环节的重要信号。
作为美的供应链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安得智联承担着构建“制造+物流”闭环生态的重要使命。此次谋求登陆港股市场,是美的打造全链路数智化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据悉,美的最初计划将安得智联拆分至A股上市,但因未能突破监管审核而转向港股市场。
美的旗下另一控股企业美智光电,也曾两次冲击深交所创业板IPO,却又两度主动撤回申请,至今未有新的申报动向。这一系列操作令市场对美的集团的资本战略节奏产生诸多猜测。
市场质疑其急于拆分、急于讲资本故事,记者为此向美的集团方面求证,对方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拆分的原因已在预案中详细说明,具体情况请关注公司后续的信息披露。”
作为美的内部成长的重要支撑平台之一,安得智联的上市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与外部融资能力的提升,也将成为观察美的集团如何梳理与重塑自身产业结构与资本布局的关键窗口。
“马拉松式”上市历程
作为美的集团旗下的重要物流板块,安得智联的独立上市之路历经波折、几经搁浅。
安得智联的前身“安得物流”,自2009年起便启动了上市筹备,但多次因内部及外部因素被迫中止。
这个资本故事始于2000年,美的集团正式投资设立安得物流,并在随后三年内完成基础业务构建,逐步拓展至B2C和C2C等多元化物流领域。彼时,作为美的供应链的重要延伸,安得物流被寄予厚望。
2009年,安得物流首次提出独立上市计划,尝试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身估值与运营独立。然而,由于当时公司与母公司美的集团之间存在较高比例的关联交易,该上市计划最终被否决。
2013年,美的完成整体上市后,安得物流的独立上市再次被搁置。
直到2017年,美的集团正式发布转型战略,将自身重新定位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的科技集团”。在这一背景下,安得物流正式更名为“安得智联”,并被赋予新的战略使命,即成为面向制造业的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更名后的安得智联,不再仅仅是一家传统物流企业,而是集软件系统、自动化硬件及第三方物流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彼时,市场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抱以厚望。根据公开信息,2016年安得智联实现营收50亿元,其中超过50%来自美的体系外客户,涵盖伊莱克斯、宝洁、中粮集团等知名企业。业内预测其在三年内有望实现百亿元营收。
借助制造业数字化与物流智能化的发展浪潮,安得智联迅速成长为美的第四大核心业务板块。随之而来的,是其独立上市计划的再度重启。2023年7月,深交所向安得智联抛出橄榄枝,上市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美的集团随后披露,公司董事会已授权经营管理层(包括安得智联团队)启动安得智联拆分上市的前期筹备,计划在A股主板申请首次公开发行(IPO)。2023年12月,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安得智联已在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并同步公告上市意向。
然而,尽管上市节奏加快,市场的担忧依旧挥之不去。核心问题仍集中于安得智联对母公司美的集团的高度依赖,尤其在业务营收中的关联交易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2025年5月,美的集团将安得智联申报至港交所,试图寻求在境外市场上市突破,但关联交易问题依旧是绕不过去的障碍。
在其港交所递交的拆分预案中,美的集团坦陈:安得智联为集团提供干线运输、城配运输、宅配运输、仓储及装卸等多项服务,经过多年合作,已建立起与集团高度匹配的供应链服务能力。考虑到业务拓展与协同效应,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安得智联仍将维持与集团之间的大规模合作。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安得智联对母公司的高度依赖,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市场化运作产生多方面制约。
“一方面,关联交易规模过大,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其独立运营能力的质疑,影响资本市场对其估值和信心。投资者会担忧其缺乏独立获取客户的能力,从而削弱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关联交易的定价机制与透明度也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的重点审查,从而推高企业的合规成本与上市难度。”柏文喜如是分析。
资料显示,安得智联目前在全国超130个城市拥有仓储面积超800万平方米,可调配运力超30万辆,开通超20万条运输线路,可实现对于全国99%乡镇覆盖,2022年—2024年间的营业收入由141.89亿元涨至186.63亿元,净利润也从2.15亿元涨至3.8亿元,整体涨幅较为稳定。
谋求组团上市
事实上,美的集团近年来积极推动旗下控股企业上市,安得智联只是其中之一。
在安得智联正式启动深交所上市进程之前,美的集团旗下的美智光电也曾两度冲刺创业板,但最终均以主动撤回申请告终,至今尚未传出重启上市的消息。
美智光电首次谋求上市是在2021年6月29日,当时其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随后公司经历了三轮问询,始终未能成功过会,最终在2022年7月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2023年4月19日,美智光电第二次提交创业板IPO申请并再次获受理,随后完成第一轮问询。然而,由于未能及时更新财务资料,导致相关数据超过有效期,公司于同年9月主动中止发行上市审核程序。至此,其二次上市计划也宣告搁置。
回顾美的系近年来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不难发现其背后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在过去10年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包括美的集团、和康新能、万东医疗、科陆电子、美的置业等,同时也曾控股过如库卡集团、小天鹅等已退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赴港上市的安得智联,与何享健之子何剑锋实控的多家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交易。
目前,何剑锋实控的公司包括美的置业、盈峰环境、百纳千成和顾家家居。其中,美的置业由卢德燕、何享健及何剑锋共同实控,显示出美的家族在上市公司体系中的深度交叉与资本联动。
从集团层面来看,美的一直强调业务多元化发展,而通过安得智联的拆分上市,有望进一步理顺集团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上的组织架构,实现主业聚焦与新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主营业务增速波动的背景下,此举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显示,美的集团2020年—2024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9%、20.92%、1.16%、8.59%、9.44%,整体增长存在明显波动。尽管智能家居依然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增长势头亦有所趋缓。
在此背景下,通过资本市场培育新的增长极,成为美的集团的战略重点。美的高层曾明确表示,未来计划孵化1—2家上市公司,而安得智联很可能是集团组团上市战略中迈出的第一步。
不过,从安得智联披露的拆分预案来看,其当前业务仍对美的集团存在高度依赖,特别是在客户结构方面,关联交易比重较高。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这种高度依赖可能在公司独立上市后,限制其市场化运营能力和独立性发展。
梁振鹏建议,安得智联应尽快调整客户结构,提升外部市场拓展能力。“一是增强市场开拓力度,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吸引更多非美的系客户;二是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扩大业务半径、提升品牌影响力;三是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引入金融机构合作,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实现服务能力与规模的双提升。”
柏文喜也指出,安得智联应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下更大功夫,以摆脱对美的集团的高度依赖。
他建议,公司可以与同行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多样化合作关系,联手开发市场、拓展服务场景,从而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