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康控股豪掷超2亿并购两亏损企业

中国经营网
May 17

  近期,艾迪康控股(09860.HK)宣布以1.79亿元发行股份收购元德维康全部股权,同时以5000万元现金收购元德友勤全部股权,交易总额达2.29亿元。

  艾迪康控股方面认为,完成此次收购的预期利益涉及多层面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具体表现在,整合元德友勤的专业诊断服务,将大幅巩固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ICL(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提供商的地位;加入元德维康的试剂开发及生产能力,将增强公司的差异化及竞争优势;通过元德维康建立内部研发及制造职能,将提高长期供应链控制及运营效率。

  此次收购也被视为艾迪康控股深化血液病诊断领域布局的关键举措,但标的公司的财务表现与市场运营效率,为后期整合协同前景蒙上了阴影。

  公告显示,2023 年,元德维康已处于亏损状态,当年录得净利润(以下均为税后净利润)为-6354万元,2024年仍未能实现扭亏,净利润为-6338万元。而2023年元德友勤净利润为1.35亿元,到了2024年净利润则直接亏损2127万元。

  针对此次并购的具体细节及标的公司成色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艾迪康控股方面致函采访。其工作人员表示,需要请示公司相关负责人,有需要会对采访进行回应,但截至发稿未获公司方面进一步回复。

  并购标的成色待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ICL市场正加速整合,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大规模效应,而中小实验室因成本控制力弱而逐渐退出市场。艾迪康控股作为行业前三的ICL服务商,近年来通过新增3家ISO 15189认证实验室以及与GuardantHealth合作引入高端肿瘤检测技术,特检业务收入增长18%。

  艾迪康控股将此次收购定位为“垂直整合”战略的核心环节。

  公开资料显示,元德维康成立于2014年,深耕流式细胞检测领域,专注于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流式荧光标记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发与生产。

  而元德友勤作为国内血液病诊断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2017年成立以来构建起完善的血液肿瘤MICM精准诊断平台,多元化覆盖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出凝血等领域。

  元德维康的标准化车间和GMP认证产线,可弥补艾迪康控股在供应链上的短板;元德友勤则通过血液病MICM精准诊断平台,覆盖400多家三级医院,理论上可扩大艾迪康控股在特检领域的服务网络。

  据公告披露,艾迪康控股对元德维康和元德友勤两家公司的全资收购中,采取了差异化的支付方式。

  对元德维康的收购,将全部通过发行新股完成支付。根据公告,艾迪康控股向卖方发行最多2903万股普通股,每股发行价为6.58港元。

  艾迪康控股将发行2%的公司股份(约1451万股),对应估值约9550万港元(约8960万元人民币)作为初始支付。若元德维康未来达成约定的业绩目标,艾迪康控股将再发行2%的股份(约1452万股)。这部分股份将在目标达成后10个交易日内完成发行。此外,初始发行的股份需在交易完成后的36个月内质押给艾迪康控股,作为卖方履行潜在赔偿责任的担保。

  对元德友勤的收购则由艾迪康控股的子公司杭州艾迪康以现金分两期支付。首期款项在交易完成后立即支付,第二期款项根据协议约定的时间节点支付。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从行业趋势看,中国血液检测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千亿元,其中肿瘤早筛、液体活检等特检领域增速达40%。艾迪康控股试图通过整合检测服务与上游试剂生产,构建“检测-试剂-临床”闭环,以应对特检市场的高增长需求。

  但记者注意到,标的公司的业绩表现与行业高景气度形成鲜明反差。

  据Wind数据,尽管元德友勤拥有CAP认证实验室和覆盖全国的医院网络,但其单位客户年贡献值仅为7.28万元,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12万元。这也暴露了其业务模式中规模效应缺失的问题——服务广度未转化为收入深度。

  此外,艾迪康控股的后续整合能力或将面临双重考验:其一,元德维康的流式细胞检测试剂需与艾迪康控股现有检测平台兼容,而双方在标准品验证、质控流程上存在差异,技术对接方面存在难度,其也可能会导致产品上市周期延长;其二,艾迪康控股需将标的公司纳入其全国实验室管理体系,元德友勤的客户多为公立医院,但艾迪康控股2024年应收账款的回款周期长达178天,可能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财务压力加剧

  实际上,艾迪康控股在2024年财报中已显露增长乏力迹象,此次并购若整合不力,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4年,艾迪康控股的财务数据清晰地反映出公司面临的困境:实现营业收入29.14亿元,同比下降11.64%;归母净利润仅为4701.4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79.98%。

  对于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显著高于营收下降幅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特检业务方面的投入成本较高,同时常规业务的毛利率下降较多。此外,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率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此前,公司过度依赖疫情相关检测业务,在后疫情时代,这种依赖性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尽管艾迪康特检业务2024年同比增长18%,但其收入占比仅为25%,难以抵消常规业务下滑的影响。

  在医疗行业控费的长期趋势下,DRG/DIP支付改革覆盖全国后,医院检验科控费趋严,逐渐减少非必需的检测项目。常规医疗检测市场容量增速放缓,导致企业常规业务增长空间受限,很难填补疫情褪去后留下的业绩缺口。艾迪康控股同样受到影响,其占收入60%的常规检测业务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30%降至24%。

  与此同时,实验室租金、人力成本刚性上升,导致营业利润率从2023年的7.95%骤降至2.15%。这种“低毛利业务撑规模,高投入业务难创收”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9.98%,创上市以来最大降幅。

  在医保控费、行业毛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标的公司的持续亏损与自身现金流困境形成共振效应。

  截至2024年年末,艾迪康控股应收账款余额达13.78亿元,占净利润的2929.69%,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800%—1200%。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恶化。

  虽然艾迪康控股通过共建实验室模式试图绑定客户,实验室模式也带来62%的收入增长,但公立医院客户占比提升至65%,医院回款周期长、议价能力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也导致公司回款周期从2023年的152天延长至178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并购将产生约1.2亿元商誉(按收购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差额估算),占艾迪康控股总资产的2.56%。若标的公司未来业绩持续亏损,艾迪康控股还将面临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这对于利润空间已经受到压缩的艾迪康控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