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点大咖丨对话“如果”果汁:HPP——驱动品类增长背后的“黑马”

整点消费
19 May

来源:整点消费

过去几年,作为国内第五大饮品品类,果汁的市场份额一直排在即饮茶、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和瓶装水之后,呈现出“整体平稳,稳中暗降”的趋势。

但相较于传统即饮果汁品类,近两年,冷藏即饮果汁却成为整个品类最大的增长引擎。据马上赢数据显示,在2023年,即饮果汁类目中的冷藏即饮果汁市场份额同比增速为18.88%,仅次于“人尽皆知”的即饮茶和运动饮料。

作为冷藏即饮果汁代表品牌,如果(北京)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如果”)市场表现亮眼,有报道称其2024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尤其2022年开始为盒马定制的HPP(High Pressure Processing超高压杀菌技术)红心苹果汁,不仅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新一代“果汁爱马仕”,更让“如果”这个仅成立5年的品牌成为果汁品类中的“新贵”。

“如果”方面表示:“希望能够引领国内果汁品类迈上一个新台阶。”

01

“技术”加持下的黑马

2021年诞生开始,“如果”就一直以低温果汁为主,初衷就是让产品“宛如鲜果”。

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期间,“如果”在接受#整点消费 采访时透露,低温果汁对冷链要求比较高,因此,“如果”来自一二线市场的系统零售(便利店、新零售、电商平台等)和商超渠道的收入占比会比较大。

“消费者除了对健康的需求很明显,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表示,根据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果汁在饮料大盘中较少,但它贡献的产值增量却最高,由此可见高品质果汁的需求增长。

在“如果”看来,通过引入新技术,做口感保持得更好的果汁产品,是一定存在市场需求的。于是,“如果”率先在果汁行业引入HPP技术,推出老北京酸梅汤、老广州马蹄水、老香港冻柠茶……通过将都市氛围融入消费场景,让消费者的体验感不断增强,获得较好的渠道反响。

“如果”看来:“好的产品不只是产品,还要带入场景、带入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更深层次的链接。”

一位自称“如果”初代粉丝的消费者对整点消费表示:“当时“如果”就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产品概念很好,包装也很好看,买来尝试了之后口感也不错。”

但真正让“HPP果汁”和“如果”火起来的,当是“如果”给盒马ODM定制的红心苹果汁据头豹研究院的相关报告显示,在众多HPP果汁中,100%红心苹果汁在2023-2024年的五个月时间内销售同比增长400%。

02

HPP果汁为什么会火?

目前,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HPP果汁的第一印象就是“贵”!单瓶售价动辄十几块钱甚至更高。但并不影响整个品类的市场火爆。

“如果”介绍,HPP果汁需要全程低温,抛开原料成本不说,单包装成本就要比其他常温产品贵一倍以上。不过,在消费体验层面,HPP果汁肯定会更好,并且消费者也深知HPP果汁和常温果汁之间的成本差异和产品差异,也愿意为此溢价购买。

“最为重要的是,当前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不断发生改变。虽然近两年无糖饮品的增长非常迅猛,但喝果汁和喝无糖饮品的需求不同,二者并不矛盾。“如果”表示,每个人都需要糖分,但相比各种“快乐水”,天然果汁是非常好的补充。

所以,“如果”一直都是将产品口味放在第一位。“如果”表示,和其他做大单品的品牌不同,“如果”一直在做的就是“产地化”,将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用尽量还原其风味的果汁来呈现,而不是通过工业化手段来把它们规模化。即便是在规模化的前提下,“如果”也会优先保证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在带入一些有场景、有故事的附加内容,但这并不是所有厂商都追求的目标。

目前,HPP果汁主要集中爆发在一二线市场的高势能渠道,比如盒马、山姆等。但在“如果”看来,HPP果汁的市场不止在一二线城市,未来下沉市场还有庞大的市场增量。因为三四线市场目前正处于消费升级态势中,越来越多在一二线城市接受过消费教育的消费群体回到家乡之后,他们的消费需求并未降级,亟待一些新技术或有新供应链适配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在跟一些特殊渠道,尤其适合下沉市场的渠道接触时发现,他们会更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下沉市场的庞大增量,比如量贩零食、电商平台的工厂直营店等。”据“如果”透露,今年找“如果”定制产品的客户中,在下沉市场很有优势的渠道客户在不断增多,一二线传统的商超渠道反而更少。

所以,在消费触达层面,“如果”也是多措并举。

一方面,“如果”会通过电商、直播等形式直接和消费者交流,并认真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用于产品的调改;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接触行业信息、友商和上游产业来了解行业以及原料品类的趋势变化;同时也和盒马、小象超市、沃尔玛等渠道品牌共创,通过他们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双方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如果”希望通过这种BC立体化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消费变化。

“如果”露,目前红心苹果季(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已经结束,但从5月份开始,西瓜季正式开始,所以各种渠道客户都在找“如果”定制HPP的西瓜汁。“所以今年HPP西瓜汁一定会‘爆’。”

03

HPP的“门槛”在哪里?

在食品加工行业,HPP算得上是目前杀菌方式“天花板”,由于不加热,所以水果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得以更大限度保留,对一些热敏感的原料,如西瓜、玫瑰等也更具技术优势。

不过,在“如果”看来,HPP果汁的“门槛”并不仅局限于设备地投入。

据“如果”介绍,国内果汁行业发展40多年来,上规模的产品采用地都是热处理方式,因为它是最有效的灭菌方式,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改变,主要是因为非热工艺没有发展起来。

HPP也并非什么新技术,早在2010年就和NFC果汁近乎差不多时间进入到国内市场,只不过,并未运用到果汁行业。

“如果”表示,现在时机成熟了!因为国内消费市场已经发展起来,消费者需要更好的消费体验,所以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尤其对品质的要求明显提升。HPP工艺或者更先进的非热工艺,就能很好地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实然,HPP的设备成本虽然比冷灌机贵很多,对于大企业而言,投入门槛并不算高,但它的生产效率,只有无菌线的1/10甚至更低,这也导致单瓶果汁的价格比较高。而大部分企业都是卖长保产品,HPP果汁的保质期只有30-60天甚至更短,这就意味着损耗会更高,成本如何控制?

HPP产线,不只是一台机器,而是一整套链路。“如果”看来,工艺设备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每个品牌的逻辑不同。

作为新晋品牌,“如果”也有望通过新的产能布局实现“弯道超车”。据“如果”介绍,今年,“如果”产能布局提升非常明显。目前,已在山东、北京和天津设厂,其中山东工厂年产能达1万吨。

“如果”表示:“这并不只是生产端、市场端的技术升级,而是契合产业发展。”未来,“如果”将进一步加强与各个原料产地、原料供应商、各地政府和产业园合作,推动“如果”的原产地合作,这是“如果”一直在做且可能永远会做的事。在“如果”看来,没有地方风味的果汁,它是失色的。

04

后记

“如果”眼里,“如果”并不是已经很成功了,依旧是一个“初创品牌”。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基因”,“如果”表示,自己的品牌核心是靠产品创新做出来的,“虽然“如果”非常年轻,但创始人团队都是多次创业或连续创业,在供应链体系精耕了20几年,所以在产品研发领域是有硬实力的,能确保‘产品领先’战略能实现。”

一个好的品牌,除了技术升级外,产品本身要有创新,不能是个跟随型品牌,所以任何跟随性的事“如果”都不会做。“如果”方面表示,未来将围绕产品故事、产地故事、场景故事去做内容布局,但“以产品为导向”依旧是大方向。

当下,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趋势,对包括“如果”在内的所有运营商都是个新命题。“如果”表示,自己在做的,就是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希望通过代工和自有品牌的模式,兼容并蓄,一起把HPP果汁的覆盖面做大。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处于在业、存续状态的鲜榨果汁相关企业超过2500家,其中近半年新成立的相关企业有130余家。并且,山姆、盒马、奥乐齐、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渠道品牌已经布局了丰富的HPP果蔬汁产品矩阵……

如此看来,“如果”的愿望正在逐步走进现实,HPP果汁也正在引领整个品类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家乐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