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观察|小米汽车发生致命事故 电动车企如何在智驾浪潮中守住安全红线

市场资讯
20 May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事件关联主体:小米汽车
事件类型:负面
ESG事件议题:S——产品安全与产品质量、夸大营销
ESG影响等级:严重

  2025年3月底,一辆小米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爆燃,造成车内三名年轻女性死亡。这场事故不仅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更将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危机管理能力及品牌责任推至舆论风口浪尖。小米创始人雷军在5月15日的内部讲话中坦言,“未料到事故对小米的打击如此之大”,并称“公众的期待远超想象”。

  事故中三名遇难者均为大学生,其家属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质疑车辆安全性,包括“车门锁死无法逃生” “电池爆燃加速悲剧”等问题。尽管小米回应称车辆符合国家标准并提交了行驶数据,但家属对检测透明度的不信任加剧了舆情发酵。事故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后,“智能驾驶是否安全”的讨论迅速升温。

  与此同时,小米SU7搭载的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被质疑存在技术缺陷。事故发生时,车辆虽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并发出预警,但驾驶员仅剩1-3秒接管时间,远超人类反应极限。此前,雷军曾通过直播高调宣传“全程0接管”的智驾能力,而实际技术仍属L2级辅助驾驶,需驾驶员全程监管。

  事发后,工信部紧急召开会议,发布公告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并禁用了“自动驾驶”“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表述,要求车企严格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进行宣传。

  而在小米SU7发布初期,品牌有关其五大智能驾驶系统的宣传与造势可谓是不遗余力,雷军甚至扬言“2024年小米汽车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梯队”。此时新政策的出台,普遍被外界解读为小米的“营销翻车”。

  事发后,工信部紧急召开会议,发布公告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并禁用了“自动驾驶”“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表述,要求车企严格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进行宣传。

  此前,小米SU7上市时曾高调宣传其智能驾驶系统,雷军提出“2024年小米汽车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梯队”,此时新政策的出台,普遍被外界解读为小米的“营销翻车”。有外媒指出,小米事故可能重创中国智能汽车品牌的全球声誉。

  事故发生后,小米虽成立专项小组并配合警方调查,但初期回应被批“机械化”,未能及时公开关键证据(如完整EDR数据)或明确补偿方案。家属质疑“为何不主动联系”后,小米才在警方协调下安排会面,进一步激化矛盾。对比行业标杆企业,小米在情感修复与信息透明上明显不足。

  更令消费者失望的是,近日,小米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曝涉嫌虚假宣传。车主花费4.2万元选装的该部件,实际功能与宣传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辅助散热”严重不符,拆解显示其仅为装饰性设计,成本不足万元。超过400名车主发起集体维权,要求退车并主张“退一赔三”。此外,小米通过OTA更新将车辆马力从1548匹限制至900匹,要求用户“刷赛道成绩”解锁性能,被批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在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可查询到小米汽车的ESG评分,国际知名评级机构路孚特对其的ESG表现给出了B的评级,在11家同行业企业中排名第3;MSCI对小米汽车的ESG评级为BBB,在行业12家企业中排名第4,处于平均水平。

  再看其分项得分,小米汽车在路孚特的社会总评分数为66.2(B),治理总评仅为40.4(C);而在MSCI,其社会总评仅为为3.8,治理总评为,显4.3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分数,这也侧面反映公司在社会责任承担和企业治理中存在问题。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

  行业专家指出,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未充分验证车辆在极端环境(如夜间、施工路段)下的安全性,依赖“实验室数据”而非真实路况迭代技术。小米事故中,NOA系统在改道逆向车道的复杂场景下失效,凸显技术验证的不足。

  小米汽车以“地表最快”速度实现年交付35万辆目标,但快速扩张导致研发周期压缩。雷军虽强调“安全是最高标准”,但行业认为,其产能压力可能挤占安全冗余投入。

  雷军个人IP的强绑定曾为小米汽车带来巨大关注,但负面事件下,创始人成为舆论矛头的焦点。对于小米来说,直面质疑才能挽回口碑,逃避只会加速信任崩塌。未来,小米汽车应该优先保障用户生命安全,放弃“流量优先”策略,加大研发与品控投入。例如,延长高寒、高温环境测试周期,建立供应商动态评分机制,并将ESG指标纳入高管考核。同时建立透明的事故响应机制,如公开EDR数据、设立第三方监督小组。

  小米汽车事故不仅是单一企业的危机,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与安全”失衡的缩影。若车企继续以营销噱头掩盖技术短板,以扩张速度挤压安全冗余,公众信任的崩塌将难以逆转。雷军的反思能否转化为行动,取决于小米能否真正敬畏汽车工业的百年规律——安全不是评测分数,而是生命重量的底线。唯有将ESG理念深植战略内核,方能在智驾浪潮中守住“人命关天”的红线。

  为及时准确地追踪企业ESG履行状况,评定ESG舆情的潜在影响,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出“ESG影响等级”,并制定规范的定性标准,对正面ESG舆情给出优秀、良好、中等、轻微四个等级,对负面ESG舆情给出恶劣、严重、中等、轻微四个等级。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露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