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AI热潮下,人性特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

市场资讯
20 May

当地时间周一,微软为期四天的Build 2025开发者大会正式拉开帷幕。数千名面临“AI抢饭碗”冲击的程序员齐聚一堂,聆听“始作俑者”微软的最新构想。

在微软CEO纳德拉的揭幕演讲中,最核心的更新是把AI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升级成了各位程序员的“同僚”。据微软透露,现在AI助手已经能代表开发者完成修复漏洞、添加功能及改进文档等工作,只需要在操作界面上将任务“分配”给它就行。

来源:GitHub来源:GitHub

GitHub透露,AI编程助手能够自动启动虚拟机、克隆代码库并分析代码基础。它在工作时会实时保存更改,并在会话日志中提供操作逻辑概述。完成后,AI助手会标记待审阅内容。开发者可留下评论,助手将自动处理这些反馈。

除此之外,微软也在周一发布了一系列更新,包括:

模型调优:Copilot能够学习各家企业的专有资料,以低代码方式轻松训练模型并创建智能体;

智能体工厂:构建应用与智能体的完整平台,微软正在增加对Grok、Hugging Face、Meta、Mistral等更多模型的支持;

NLWeb:新的开源项目,允许用户使用自然语言与任何网站交互,微软将此称为“智能体网络时代的HTML”;

可扩展平台 Microsoft Discovery:利用AI加速科学发现。

与此同时,作为推动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的主要操盘手,纳德拉与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也在周一发布的访谈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变革并未导致公司员工被自动化取代,但新时代对优秀开发者的要求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作为人类的意义

纳德拉强调:“你不能只是走进来说,我很聪明,我有很多想法,但我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不,你必须在情况模糊不清、充满不确定性时知道该怎么做。因此,理清思路变得极其、极其重要。”

斯科特也指出,微软正在招聘更多的软件工程师,但会更关注他们作为人的特质,而非技术能力。

他表示,作为人类的意义远不止于编写的应用程序,或拥有的编程技巧。微软正在寻找那些能“思考人类历史的全部广度、理解社会系统如何运作,以及人类群体表现并期望展开互动”的员工。

而这背后也隐含着微软在AI时代的核心战略——悄然融入整个时代的背景。

纳德拉表示,在十年前他出任微软CEO后发布的首封内部信中,就曾预见到今天这个时刻——他称之为“环境智能”的时代:定义科技的点击、键入和滚动操作终将被取代,计算机会在后台运行,自动处理日常任务。

这一超前的思维也使得微软股东收益颇丰。过去十年里,微软的市值从3000亿美元升至3.4万亿美元,目前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大约在5年前,纳德拉批准斯科特构建全球最大规模超级计算机的提案,用于训练最终成为ChatGPT的模型。纳德拉表示:“这是下一阶段的进程。可以这么说,我们可以顺势而为,让计算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

而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的正是人类的智慧。

纳德拉表示:“我招聘任何人加入微软时都会说,嘿,听着,如果你想耍酷,那就去别家公司。如果你想让他人变酷,那就加入微软。”

斯科特也强调,不酷并不意味着无趣。在人工智能时代,工程师的衡量标准将是他们好奇心的广度和创造力。很显然,这并不是当前评价程序员的关键指标。他指出,现在和团队的一些对话简直“无聊透顶”。

这也是斯科特本周计划在开发者大会上传达的核心信息:出于某些原因,软件开发人员并未充分利用当今已有的AI功能,他将试图“稍微推动一下大家”,让想象力自由驰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