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等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日前,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的一席话,在汽车行业内广为流传。
在桂生悦发出上述感慨的背后,吉利汽车正在推动多个品牌回归“一个吉利”。其最新动作则是,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的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在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演进的情形下,《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知名车企密集掀起“整合风暴”。以蔚来为例,多家媒体报道,蔚来旗下子品牌乐道、萤火虫多个组织部门架构,被整合进蔚来体系。
“车企进行品牌和架构重组是应对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协同、应对行业变革和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向记者表示,未来在市场环境变化、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下,“可能会有更多车企加入重组的行列”。
多家车企筹划“大整合”
将时间拉回到5月7日,彼时,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对外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NYSE: ZK)已发行全部股份。据悉,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
“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此举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吉利汽车方面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台州宣言》指的是吉利控股在2024年9月份对外宣布的战略转型举措,彼时,吉利控股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其公布的战略转型具体有五大措施与安排,包括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推动极氪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之前,吉利系的“大整合”动作已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开信息显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几何、雷达等品牌已被纳入吉利银河体系,今年2月份,极氪刚完成对于领克的合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这一点,董事长李书福和全体管理层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桂生悦直言。
除了吉利汽车外,近期,蔚来的整合动作也迅速引发行业热议。相关信息显示,今年5月份,蔚来旗下乐道事业部、萤火虫事业部被深度整合进蔚来各大业务集群中,如蔚来汽车的产品设计与研发集群(PD&D),会新设一个乐道产品设计与研发一级部门。
不仅如此,记者此前从上汽集团方面获悉,上汽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上汽还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商用车发展战略。
打响效率提升“突围战”
“一季度全国销量达到了642万辆,同比增长12.9%,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的延续,截至5月,政策申请数量超过300万辆,有效带动了行业发展。另一个关键数据是,一季度价格折扣率高达15.2%,表明整体竞争非常激烈。”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日前表示。
国海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乘用车板块收入4250.6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8.0%、下滑35.1%,归母净利润143.1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9.2%、下滑9.1%,“乘用车总营收、归母净利润环比表现均弱于汽车整体”。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红海”突围成为摆在诸多车企面前的巨大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车企早期奉行的“多生孩子好打架”“赛马机制”等理念逐步“失色”,在品牌、架构等层面进行“大整合”,从而更好实现“降本增效”越发受到车企青睐。
罗兰贝格认为,多家汽车集团已在2024年拉开组织转型变革的序幕。进入2025年,预计传统车企的改革将聚焦管理模式转变、深化战略整合两大方向,如在后者方面,“强化战略协同,推进集团内资源深度整合与高效融合,明晰各品牌定位以减少利益冲突、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集团体系化优势”。
对于翼真品牌并入吉利银河,淦家阅日前就表示:“翼真作为一个品牌的时候,要把渠道体系、品牌调性、产品定义、供应链管理、技术体系等都做好,是很庞大的工作。所以我们把战略资源聚集起来,银河的渠道向翼真开放,线索马上就不一样了。”
无独有偶,对于自主品牌发展,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日前强调:“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把上汽集团所有的可用资源,汇聚成一股力量。我们要攥成自主品牌这个强有力的‘拳头’,狠狠打出去。”
近日开启相关整合动作的蔚来,也在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公开报道显示,蔚来近期在全公司范围推进组织变革,落地CBU经营机制,CBU机制下的每个单元都须建立明确的ROI指标和业绩奖惩制度。
而接近蔚来管理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调整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管理提效,但乐道与萤火虫在品牌层面将继续保持独立。”
据报道,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强调“一百万倍成本思维”:“假如一辆车能省100块钱,乘以100万倍,就是1亿元。”而记者注意到,李斌此前表示,2025年,蔚来在技术、基建等各方面将进入收获期,“有信心说今年四季度要盈利”。
助力品牌全球化战略
“整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过去的一年多,我们在SQE(供应商质量工程师)、供应链,以至领克并入极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整合工作,随着整合的深入进行以及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踏入2025年以来,我们开始进行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整合,整合中开始出现了问题。”桂生悦坦言。
记者注意到,桂生悦认为,吉利推进整合面临“整合的效率和为整合而产生的沟通成本问题”“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如在后者方面,桂生悦直言:“吉利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就产生了大家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各项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这就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相信随着发展,上述两方面问题一定会越来越严重,而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彻底的方法就是两家公司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桂生悦表示。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持续推进“大整合”的车企,在销量、业绩等领域是否取得突破呢?
以上汽集团为例,今年一季度,其销售整车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实现营业总收入1408.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0.2亿元,同比增长11.4%,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34.4%。
在吉利汽车方面,其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为56.7亿元,同比增长264%,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吉利汽车方面表示:“随着新能源盈利能力的改善及规模效应释放,第一季度,公司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114亿元,毛利率达15.8%。”
而在业内看来,推进品牌、架构等层面的整合,若顺利进行,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车企市场竞争力外,也有助于中国车企加速开拓海外市场,面对千差万别的全球市场,架构清晰、快速反应的车企无疑更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我们把全球市场划分为N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个性化、智慧化的产品方案,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无论是拓展非洲市场,还是布局全球工厂,我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上汽不仅是中国车企,更是全球车企。”贾健旭日前强调。
“汽车行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期,车企需要通过整合重组来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章弘认为,整合有助于提升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整合,车企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