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亏损创近五年新低,小鹏汽车盈利“临门”?|钛度车库

网易新闻
22 May

小鹏汽车官网

小鹏汽车正在从2023年的低谷中复苏过来。

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交出了一份颇有看点的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季总交付量达9.4万辆,同比激增330.8%,环比提升2.7%,这一亮眼表现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使其在新势力阵营中占据领先地位。

销量增长直接转化为财务指标的改善: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41.5%至158.1亿元,整体毛利率和汽车毛利率分别攀升至15.6%和10.5%,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尤为可喜的是,净亏损大幅收窄51.5%至6.6亿元。

资本市场也给出积极反馈。财报发布后,财报发布后小鹏汽车美股股价单日飙升13%,收报22.25美元/股,盘中涨幅更一度突破16%。

营收微降,亏损收窄

小鹏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58.1亿元,虽然同比大幅增长141.5%,但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161.1亿元下降了1.8%。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核心收入的汽车销售收入为143.7亿元,环比下降2.1%。这一现象与当季交付量环比增长2.7%形成矛盾。通过计算可知,2024年第四季度单车收入约为16.03万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降至15.29万元,降幅达4.6%。

小鹏汽车财务与会计副总裁吴佳铭在电话会上指出:"第一季度看到的平均售价可能是全年最低点,后续季度将稳步提升。"这种结构性改善,配合预计下半年实现的规模效应,将共同推动毛利率向"十几个百分点的高位"迈进。

毛利率表现也是小鹏汽车本季度财报的一大亮点。小鹏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达到15.6%,较2024年同期的12.9%提升2.7个百分点,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14.4%提升1.2个百分点。更为关键的是汽车毛利率的改善,本季度汽车毛利率为10.5%,相比2024年同期的5.5%大幅提升5个百分点,环比也提升了0.5个百分点。

吴佳铭表示,小鹏汽车已经连续七个月实现了整车利润率的提升。这主要归功于降本工作,以及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效应。

从产品结构来看,MONA M03和小鹏P7系列成为绝对的销量担当。小鹏MONA M03今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4.7万辆,在小鹏汽车当季度总销量占比约50%。小鹏P7+上市5个月,近日已完成第5万台新车下线。

亏损收窄是另一大亮点。本季度净亏损6.6亿元,同比收窄51.5%,环比收窄50.1%;按非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净亏损仅为4.3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9.8%。亏损规模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同时,还创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新低。

新增超百亿研发,有相当比例投向AI领域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研发上的投入高达19.8亿元,同比增长46.7%,略超市场预期18.6亿元。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在2024年的研发总支出大约在65亿美元;2025年预计全年的研发支出约为85亿美元,而增加的研发支出很大一部分将用于AI相关的投资。

图灵AI芯片的研发进展尤为引人注目。何小鹏透露,在第二季度,我们已经有部分(配备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芯片的)车进入到了生产环节;而在第三季度,配备图灵芯片的车型将会更大范围地放量。

“如果在车上做到L3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软件能力,对用户来说,这将是汽车与AI结合中巨大的创新与变革。所以,在2025年、2026年,我们会坚定地以图灵芯片为基础,围绕自动辅助驾驶能力和智能座舱能力,来构建全本地端的VLA(视觉语言动作)能力。”何小鹏说到。

更长远地看,小鹏汽车正在构建一个超越汽车本身的智能生态。何小鹏透露,机器人业务将与汽车业务形成深度协同,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这种"车机协同"的战略布局,不仅拓展了商业边界,更强化了核心技术能力的复用。

重申四季度要盈利,路径清晰但挑战不小

管理层在电话会上给出了明确的盈利指引——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已经清晰可见:产品组合持续优化带来的均价提升,图灵芯片量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软件订阅服务占比的提高。

要实现这一目标,小鹏需要在多个维度同时发力。销量提升是最基础的保障,交付指引显示,小鹏汽车预计第二季度总交付量约为10.2万辆至10.8万辆,同比上升237.7%至257.5%,收入预计为175亿元至187亿元,同比上升115.7%至130.5%。

2025年堪称小鹏汽车的产品大年,战略布局呈现出清晰的梯次推进节奏。在产品规划方面,公司将在第二季度完成五款在售车型的年款升级与配置提升,夯实现有产品矩阵的竞争力。进入三季度,包括备受期待的G7在内的两款全新车型将开启交付,其中定位25万级SUV市场的G7被何小鹏寄予厚望,称其将成为"细分市场竞争力突出的新产品"。而第四季度将迎来战略级产品——鲲鹏超级电动车型的量产落地,进一步完善高端产品布局。

从产品矩阵的战略部署来看,即将于本月底推出的MONA M03 Max版本主攻15万元级大众市场,以行业首发的"满血版"智能驾驶作为差异化突破口;三季度上市的G7将率先搭载自研图灵芯片,在中高端市场建立技术标杆;而全新P7则肩负品牌向上使命,通过产品力的全面提升来突破价格天花板。这种阶梯式的产品投放策略,既实现了主流价格带的全覆盖,又确保了技术领先性的持续输出,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构筑了坚实的产品基础。

然而,实现盈亏平衡的道路并非坦途。行业价格战的持续加剧给小鹏带来了巨大压力。特斯拉Model Y的起售价已下探至25万元以内,比亚迪也通过"荣耀版"车型大幅降价,这迫使小鹏不得不跟进调整价格策略。G6车型在3月份的官方降价1.5万元虽然刺激了销量,但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政策变化,都可能影响小鹏的海外扩张计划。

目前小鹏已在德国、挪威、荷兰等欧洲国家实现交付,并计划在下半年进入法国、西班牙市场。在东南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本地化生产项目正在推进,这将帮助小鹏汽车规避关税壁垒,提升区域竞争力。不过,海外业务仍处于投入期,短期内难以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如何在扩张速度和财务健康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小鹏汽车需要谨慎权衡的问题。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小鹏汽车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产品矩阵完善、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的盈利压力仍是严峻挑战。

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小鹏汽车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和边界。然而,这场关乎生死的转型之战,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攻坚阶段。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韩敬娴 编辑|李玉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