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卒?!

雷科技
21 May

来源:雷科技AI硬件组 | 编辑:失魂引

连跌四年的智能音箱行业,只能将希望寄托在AI大模型身上?

洛图科技公布的《中国智能音箱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1570万台,同比下降25.6%,销售额为42亿元,同比下降29.4%。2021年到2024年,中国市场智能音箱已连续四年销量下滑。

(图源:洛图科技)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销量为369.9万台,同比下降5.6%,是近三年来销量降幅最小的季度。智能音箱市场的回暖,国补起到了关键作用。洛图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国补上线后,智能音箱月销量降幅才缩窄至20%以内。

但洛图科技并不认为国补能够帮助智能音箱行业逆转销量下滑的趋势,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为1350万台,同比降低14%。智能音箱行业,似乎已经走到了末路,正在崛起的AI,或许是相关企业的救命稻草。

智能音箱静待下个春天

2021年之前,智能音箱行业也曾有过一段时间黄金发展期,销量持续攀升,2019年销量同比增幅高达125%,但登上高峰的智能音箱行业迅速坠入谷底,2020年同比增幅降低至3.3%,随后更是连续四年的销量下滑。

智能音箱常被称作“智能家居控制中枢”,可用于手机远程控制或语音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不同品牌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同品牌不同档次的产品,功能相差也不多,主要区别一般在于音质优劣。

可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有诸多限制,如小雷所使用的小爱智能音箱 Pro,绑定网易云音乐后,不能查看我收藏和创建的歌单,而且因网易云音乐未能与小米音箱就黑胶VIP达成合作,部分音乐无法在该智能音箱播放,只能用手机蓝牙连接音箱后播放。高端智能音箱所具备的音质优势,无法全部展现出来。

正因如此,整个智能音箱品类,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区别不大,产品销售的主要价位区间也在300元以内,且消费者缺乏升级意愿,产品更新速度也比较慢。小雷2021年购买了小爱智能音箱 Pro,到现在手机、电脑换了多次,却没有任何更换智能音箱的想法。

(图源:洛图科技)

在智能音箱市场增长的高峰期,入场企业较多,为快速抢占市场,天猫精灵、小米、小度均有智能音箱降价到百元以内,当时小雷还以79元的价格购买过小爱智能音箱Play。实惠的价格固然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智能音箱,但也过度消耗了市场潜力,导致市场过早饱和。

市场调研机构Virtue Marke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规模约为102亿美元,预计2024年到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17.5%,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5亿美元。全球智能音箱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市场完全相反。

消费者升级意愿不强烈,除了产品功能同质化,智能音箱本身的功能逐渐被其他智能设备取代也是重要因素。在各类家电陆续加入联网功能的今天,用户已无需使用智能音箱控制家中的电子设备,手机、平板同样可以做到。而且部分电视、洗衣机、冰箱本身也能当作“智能家居控制中枢”使用,通过语音控制其他家电。

(图源:小米)

真正需要智能音箱的,可能是依靠红外控制的老式家电,如小雷住所安装的老式空调,不支持联网功能,使用遥控器或手机红外控制较为麻烦,智能音箱调控更方便。

另外,智能音箱一定程度限制了消费者购买家电时品牌选择范围,例如格力与小米竞争激烈,米家App不能添加格力的电器。在挑选家电设备前,用户还需要仔细查看是否能接入智能音箱的生态,而在智能音箱方面,中国消费者可选的品牌不多。

据洛图科技统计,中国智能音箱行业已形成小米、百度(小度)、天猫精灵三足鼎立的局面,合计份额始终保持在90%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合计份额为96.5%,且市场可监测到销量的品牌降低至11个,相较去年第一季度减少了8个。

(图源:洛图科技)

曾经风光无限的智能音箱市场,引得中国头部互联网、家电厂商纷纷入场,但因智能音箱功能匮乏,消费者缺乏升级动力。加之企业过度消耗市场潜力,平板电脑、手机、智能电视等设备对智能音箱的地位造成了冲击,才导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不断萎缩,小品牌退场,头部化愈发严重。

现在的智能音箱行业,需要做出改变。

AI成智能音箱的全村希望?

智能音箱的使用方式为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设备、回答问题,或者只是单纯地交流,似乎与AI大模型完美契合。

中国主流智能音箱厂商们,也确实在尝试将AI与智能音箱融合,如小米音箱多款设备已全量推送基于大模型的小爱同学,还有部分设备将在10月内陆续推送更新。

百度和阿里巴巴分别拥有文心和通义两款大模型,自然不会错过AI浪潮,如百度旗下的小度智能音箱MatePro,基于文心大模型和DUER OS系统,实现了AI随心问答、陪伴聊天,还可以识别方言。

(图源:百度)

洛图科技在报道中提到,目前市面上的新品已全面搭载AI大模型技术,2025年第一季度支持AI大模型的设备市场渗透率超过20%。问题是,AI大模型的融入,并没有改变智能音箱行业的局面。

究其原因,AI大模型没有解决智能音箱的本质问题,即生态问题。智能音箱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AI大模型的加入,让智能音箱更加聪明,对于用户指令的理解更加精准,却无法丰富智能家居生态。

而且智能音箱本身的设计,较为依赖语音交互,缺乏可视化和信息整合能力。我们在手机上使用AI大模型,可以上传照片、视频、音频、文字等模态的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内容,这些显然是智能音箱难以做到的。就算智能音箱加入这些功能,除了部分搭载屏幕可触控操作的设备,其他也需要手机、平板电脑、PC等设备上传各种模态的信息,既然如此,何不直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PC运行AI大模型呢?

(图源:小米)

更何况手机、平板电脑、PC逐步加入NPU,可运行端侧AI大模型。智能音箱限于成本,AI大模型在云侧运行,响应速度、隐私安全性相比其他设备并无优势。对比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正在崛起的闺蜜机等设备,智能音箱除了价格,功能丰富度、交互逻辑等方面均有所落后。

手机对于我们几乎属于必备产品,平板电脑和PC则分别适合娱乐和工作场景,普及度较高。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平板电脑销量为2985万台,远超智能音箱。

AI能够提高智能音箱的能力,却无法将其变成刚需,仅仅是为产品加入AI,可一定程度提高智能音箱的价值,但不足以扭转智能音箱销量下滑的趋势。智能音箱行业若想焕发生机,还需更多改变。

智能音箱的出路:走出音箱

今年举办的AWE、CES等大会上,雷科技报道团看到了不少中国厂商开发的AI玩具,其中部分产品主打陪伴功能,接入了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可以与用户连续对话。

中国在售的AI玩具产品在功能方面,与加入了AI能力的智能音箱较为相似,区别是AI玩具侧重于交流,可以充当陪伴机器人或儿童教辅设备,部分产品会加入屏幕和摄像头,智能音箱侧重对智能家居的控制。

(图源:京东截图)

小米、百度、天猫精灵三家企业,也推出了一些带有屏幕和摄像头的智能音箱,主打城市老人陪伴和儿童学习、看护,尽管此类设备市场渗透率的增长已经停滞,但智能音箱厂商可以结合AI大模型,优化产品的外观设计,并融入更多语音交流、儿童教辅功能。

智能音箱也可以尝试加入外接键盘,融入学习机和部分平板电脑的功能,提高产品的可视化和信息整合能力,方便全年龄段儿童在线学习。

当前带有屏幕的智能音箱主销产品屏幕尺寸为8英寸,提高屏幕尺寸和清晰度后,也可以尝试与平板电脑、闺蜜机等设备竞争。主打智能家居控制、影音体验、儿童教辅的大屏智能音箱,有机会吸引更多消费者。配置的升级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智能音箱厂商也可以基于这些升级,再度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图源:百度)

路线转型之外,智能音箱最需要做的依然是升级软硬件生态体系,其中硬件层面在于联合更多家电厂商,增加接入生态的家电产品;软件层面则在于优化智能音箱的AI体验,例如对家庭成员进行识别和记忆,根据偏好生成不同的推荐内容,以及高效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实现跨端调用手机、平板电脑、PC等设备的应用或功能。

AI是智能音箱的加分项,不是决定性因素,企业需要为智能音箱融入AI功能,产品却不能仅以AI为卖点。小米、天猫精灵、百度等品牌,应当通过加入高清大屏、高像素摄像头等配置,强化智能音箱陪伴、教辅等作用,增加智能生态覆盖范围和智能音箱的功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