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有“途虎”,“电驴”后市场也跑来了一头“快驴”。
每年,全国有上千万辆电动车,更换了快驴销售的电池,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背后的平台。
日前,快驴科技披露招股书,向港股发起冲击,这家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商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
依靠全国电池龙头超威集团,快驴科技做到了行业第一,但99%的收入来自卖电池,且几乎全部电池产品都靠超威集团提供,这也成为了快驴最大的问题。
能想象吗?当前,中国电动两轮和三轮车的保有量已超过5亿辆,每年仍在以超过7000万辆的速度激增。
和汽车一样,这些“电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养,坏了需要维修,时间久了一些零部件自然老化,也需要更换。
这就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电驴后市场”。机构数据,该服务市场的规模,由2020年的439亿元增至2024年的7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3.3%。预计将从2025年的831亿元增至2029年的1271亿元。
这个市场虽然很大,但相当分散,各电动车品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经销门店,往往就承担起了售后功能,相当于汽车的4S店。另外,大量的街边自行车修理店,也能维修电动车。
电动车售后维修存在的痛点,几乎与汽车如出一辙。
为解决这些痛点,汽车后市场诞生了“途虎”。针对电动车后市场,则诞生了“快驴”,它给自己的定义是——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商。在这一市场中,快驴科技以2.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快驴科技的业务生态体系,由三大核心支柱组成:“快驴出行”为核心服务支柱;“快驴优选”和“快驴教育”分别通过产品质量保障和技术培训能力提供支持。
看起来很玄乎,但阅读完快驴科技的招股书,发现它的业务并不复杂。
其业务核心,是通过分布在全国的900多家区域服务商以及超2万家合作门店销售产品,主要就是卖电池。2022年-2024年,公司超过99%的收入,来自销售电动车上最常用的铅酸电池。
虽然,公司被冠以“科技”二字,但其科技属性并不明显。当前,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6人,在所有员工中的占比为6.7%。2022年-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32.1万元、53.4万元和72.0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业务上来看,当前的快驴科技,更像是一个大的蓄电池经销商。这样的商业模式,注定其盈利能力不会太强,只能靠规模取胜。
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2.23亿元和16.3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6.5万元、238.7万元和825.7万元,对应毛利率分别为3.5%、3.4%和4.1%,净利润低至0.5%。
快驴科技所销售的电池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于超威集团。
超威集团是全国电池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年销售规模超千亿。
快驴科技的另一个身份,是超威集团旗下“金超威”品牌铅酸蓄电池全国独家总代理。
2022年,公司95.1%的收入,都来自金超威品牌电池的销售。随后两年,逐步加大自有品牌电池的推广力度,到2024年,金超威对公司营收的贡献降为70.6%。不过,其自有品牌的电池,也几乎都全是由超威集团代工生产。
2022年-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供应商超威集团的采购金额,分别占各期采购总额的98.5%、87.0%和99.2%。
对大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如此之深,快驴科技仍然笃信自身经营不会存在太大风险。
这种信心,来自于公司与超威集团之间“亲密”的关系。
当前,快驴科技所有4名执行董事,都有在超威集团工作的经历。
创始人武英杰做销售出身,他于2014年进入超威集团,先后担任“金超威”业务部总经理和金超威公司总经理,主要职能就是负责金超威品牌电池的销售、运营决策及管理。
加入超威集团不久,武英杰看到电动车后市场的机会,说服集团创始人周明明,二人共同出资创立了快驴科技,周持股99%,武以1%的持股负责具体运营。
后来,周明明决定集中精力发展超威集团,于2019年,将所持快驴科技所有股权全部转让。
截至目前,武英杰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约85.50%股权。
快驴科技自2014年创立以来,只进行过一次外部机构融资。2023年,泰安远望出资8000万元,获得公司10%股权。
快驴科技可能也已意识到,目前的经营模式,业务单一,对大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太高,会限制自身发展空间。公司的破局之法,是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
管理层首先想到的是,建立自主的铅酸电池制造工厂。目前,已物色到了一家工厂,占地约50亩,年产能约为500万个电池。自建产能之后,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对大供应商的依赖,也能提升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还计划进军电动车制造领域。将深度参与轻型电动车的设计、研发和定制,通过车辆制造商进行OEM生产。为此,公司拟投资一家镁合金车架工厂,配合自身电动车业务的发展。
在快驴科技的生态体系中,还有一项共享出行业务,也就是共享电动车。该业务自2024年开展以来,已通过资产合作和投资运营模式,与山西晋中、浙江湖州、山东菏泽等地的合作伙伴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目前,已投放共享电动车约6400辆,日均订单量约1.85万次。
在快驴科技的规划中,未来还将向市场投放3.5万辆共享电单车;采购2万辆重型长续航电动车,用于对商业物流行业的租赁。此外,进一步拓展服务网络,并进军印尼、尼日利亚、孟加拉等国,将业务复制到海外市场。
上述业务规划的落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此番,快驴科技赴港IPO,正是为钱而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