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金点睛
当地时间5月21日,20年期美债拍卖遇冷,中标利率升破5%,投标倍数跌至2.46[1],引爆市场恐慌,美国市场再度出现股债汇“三杀”,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突破上行阻力位4.6%。同样的,5月20日日本国债拍卖结果也较冷,20年期投标倍数跌至历史低位2.5,10年日债利率站上1.5%[2]。我们认为,美、日债同步拍卖遇冷、利率上行,可能反映了当前全球流动性趋紧,而作为重要融资货币,日元流动性不足带来的外溢效应可能加速美国股债汇“三杀”。我们再次提示,随着特朗普“美丽大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通过在即,美债上限问题得到解决后,财政部可能在7-9月集中投放新增美债,美国市场遭受系统性流动性冲击的风险上升,美联储开启QE等扩表政策来救市的迫切性正在提升(参见《美国流动性冲击、重启QE与主权财富基金》)。
全球流动性收紧
2022年6月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同步开启QT。较2022年二季度,2024年底美、日、欧、英四大央行的资产占本地GDP比例分别下滑了12.1、14.0、29.3和17.6个百分点,如果仅考虑狭义流动性[3],比例则分别下滑了0.57、13.6、14.6和14.4个百分点(图表1)。综合来看,这四大央行所提供的总流动性水平已退至疫情前状态(图表2),但承接全球主要资产估值的压力已经远超疫情前水平。从2019年至今,可交易美债规模在从16.7万亿美元升至28.5万亿美元[4],上涨71.3%[5],美国上市企业市值从38.5万亿美元升至70.3万亿美元,上涨82.9%,而同期美国名义GDP增长仅有35.4%[6],美股、美债市场相较GDP的比重相较疫情前明显增加(图表3)。
图表1:美、日、欧、英四大央行同步收紧流动性
注:GDP为名义值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美、日、欧、英央行整体流动性已退至疫情前水平
注:根据当期汇率加总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美股、美债规模较美国名义GDP比例显著抬升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当下节点来看,全球流动性收紧对美国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我们在《宏观探市5月报:汇率仍是核心》中指出,过去两年,美元更多是一个投资货币而非融资货币,这主要是由于:1)AI 叙事下,美股相较其他股市存在更明显的成长性;2)美联储加息并维持较高利率,美元融资成本较高,增加了投资者借入低息外币投资美元资产的套息交易规模。从资金流来看,海外对美国净投资量明显增加(图表4,图表5)。换言之,美元资产及美元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外资金。
图表4:过去两年海外对美国净投资增加明显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2023年以来外资是美股的主要买入者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债市场的风险显露出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低利率环境下,日元向来是重要的融资货币[7]。但近年来,随着通胀抬升,日本央行从2022年底开始调高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的波动上限,并于2024年3月全面终止YCC。结果是,一方面,日债利率开始逐步攀升;另一方面,日央行开始减少日债的购入(图表6)。在通胀和利率趋势上行的情况下,海外购买日债的需求也在萎缩(图表7),承接日债的压力给到了日本本土的私人金融机构(如银行、私人养老金、保险金)和政府性机构(如日本养老金GPIF等)。而这些私人金融机构本身也持有大比例的海外资产(图表8),在日元流动性整体收紧、承接日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美元资产的亏损可能进一步挤压其流动性,迫使资金回流日元资产。此外,伴随日债利率中枢抬升,日本险资养老金等资产负债管理类账户其负债规模收缩,相应地减少了资产端对长债尤其弱美元下美债的需求。对美元在不同交易时段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图表9所示,自4月初以来,美元指数的下跌基本上发生在亚洲时段,可能反映日元资金正在从美元资产撤离。未来一两个月,面对国内通胀压力,叠加美日贸易谈判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汇率压力,我们预计日本央行重启YCC的可能性不大,日元流动性收紧的情况或较难改善。
图表6:2023年以来,日本央行开始减持日债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日本私人金融机构开始购入日债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日本主要私人金融机构持有大比例的海外资产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4月以来美元指数的下跌基本发生在亚洲时段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流动性风险与重启QE
年初以来,我们在《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美债季报:第二个流动性拐点》等多篇报告中提示,今夏债务上限解决后恐加剧系统性流动性冲击的风险。今年1月下旬起,美债供给问题在债务上限的限制下得到缓解,一季度美债净融资仅2940亿美元,较年初的预期少了4460亿美元,在动用TGA资金的情况下,美元狭义流动性整体平稳(参见《美国债务上限的解决路径与资产含义》)。往前看,特朗普“美丽大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通过在即,长期来说,CRFB预计该法案将增加赤字3.3-5.2万亿美元[8],基本符合我们对特朗普新任期内美国延续大财政的判断(参见《特朗普+贝森特:财政难紧缩》)。短期来看,我们预计美债上限可能在6月得到解决,考虑补充TGA以及偿还“非常措施”挪用的资金,从7月起至9月间,美债的净融资量可能达到1.25万亿美元[9],恐将大幅收紧美元流动性。这种供给增加的预期可能在7月前便推动利率持续上行,在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短期难介入的情况下,我们预计10年期美债利率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逐步升至4.8%,7月后随着美债供给大幅增加,利率恐冲破5%。
利率短时间大幅走高,波动率上升,叠加流动性紧缩可能将压制美股,将加剧美元资产敞口较大的日本金融机构去美元资产的压力,并加速高杠杆的美国对冲基金降低美债基差交易(basis trade)、美债互换利率利差交易(swap spread trade)和美国企业信用债的仓位(参见《美国流动性冲击、重启QE与主权财富基金》),推动海外资金流出,恐导致美国股债汇“三杀”系统性、间歇性上演(参见《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如果作为美元流动性核心抵押品的美债出现问题,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参见《新宏观范式下的金融裂缝》),美联储或被迫开启QE等扩表类政策,释放流动性以稳住市场,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此外,建议关注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建立和注资,及潜在的抄底和托举美元资产。
[1]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20-year-treasury-bond-auction-bba9d889
[2]https://www.mof.go.jp/english/policy/jgbs/auction/calendar/2505e.htm
[3]指英国和美国央行账目下的reserve balance一项,日本央行选用金融机构存款一项,欧洲央行选用base money减去流通中的现金
[4]截至今年4月,参考https://www.dallasfed.org/research/econdata/govdebt
[5]截至2024年底,参考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BOGZ1LM883164115Q
[6]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NGDPXDCUSA
[7]https://www.bis.org/publ/qtrpdf/r_qt2409y.htm
[8]https://www.crfb.org/blogs/house-reconciliation-bill-would-massively-increase-near-term-deficits
[9]包括补充TGA的3500亿美元,偿还非常措施的约3000亿美元,和7-9月本身的融资需求约6000亿美元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5月22日已经发布的《美债、日债,与全球流动性趋紧》
张峻栋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110001 SFC CE Ref:BRY570
范理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3120031 SFC CE Ref:BUD164
张文朗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责任编辑:王珂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