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B站用一份最新财报宣告了商业化的阶段性胜利: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70亿元,同比增长24%,调整后净利润达到3.6亿元,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了58%。
打破市场预期的不仅是几个营收数字,而是这个曾被外界贴上“为爱发电”标签的平台,似乎终于找到了内容生态与商业化的共生密码——
150万在一季度获得收入的UP主,在B站花式赚到了钱。
据新榜编辑部了解,这150万UP主在B站赚钱的方式颇为多元,有且不止有广告商单、直播打赏、带货、充电、课堂、工房等商业模式。
其中,“充电”和“带货”的变现表现尤为突出。B站财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B站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钱,一季度充电相关收入同比增加超过200%,B站内容在消费决策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无论UP主粉丝多少,都有机会凭借专业深度内容吸引上百万人为之付费,或是撬动千万带货GMV,继而反哺到后续的内容创作中。
充电收入同比增长200%,
一场UP主与粉丝的双向奔赴
对于一个想做深度内容的创作者来说,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赚钱路径并不容易。
卖课有一定门槛,直播不适用所有人,广告商单是最常见的,但又可能要为商业需求妥协部分内容。一年前,充电功能的上线,给了UP主更多商业选择权与自主性,他们既能从中获得收益,也能兼顾自己的内容风格和质量。
区别于传统的付费打赏,充电更像是一种“包月会员”:用户按月付费,解锁UP主提供的专属内容和互动权益,费用几元到上百元一个月不等,由UP主自主设定。
UP主“食贫道”的充电档位设置
与一些刻板印象不同的是,B站用户并不吝于为优质内容付费。
这群平均年龄26岁左右的年轻人,几乎是与互联网的会员经济一同成长起来的,早已习惯了通过付费来追更网文、影视、综艺、动漫等内容。
最新财报数据也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B站月均付费用户数量达到了3200万,UP主通过充电获得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00%,翻了两番。
到底什么样的内容能让B站用户疯狂打钱?
据新榜旗下B站数据工具“新站”统计,“食贫道”“历史调研室”“思维实验室”等账号长期占据每月充电榜单前几的位置。
2025年4月B站充电排行
数据来自“新站”
截至目前,“食贫道”的纪录片吸引了超过242万人包月充电付费,按照12元一次的费用来算,预计收益达到2904万元。
“思维实验室”也发布了18条党史故事类的充电视频,累计有27.5万人充电,据他透露,目前充电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一半。
758万粉丝的影视头部UP主“小片片说大片片”是近几个月刚冲上充电TOP榜单的,从1月到4月期间,平均每个月充电人数上涨达到20%-30%,截至目前有3.4万人为其充电。
“小片片说大片片”今年3月登上充电排行前20
数据来自新站
不过,2024年5月就布局充电内容的他,曾陷入充电内容需要高成本投入、做差异化的误区,却反响平平,充电人数越来越少。复盘后他发现,用户更愿意为娱乐内容付费、为故事花钱,而靠影视解说走红的他,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
于是,他选择将真实案件作为充电视频选题,做了“片片迷案局”系列内容,解说世界各地的奇案,比如“韩国最帅杀人犯”“日本十大奇案”等等,成功做出了多条B站百万播放的充电视频。
我们发现,充电爆款视频风格大多和“小片片说大片片”做的罪案解说相似。UP主化身互联网上的“说书先生”,为网友提供古今中外的各种故事,充电视频则成了“赛博故事会”,调动网友情绪的同时,也调起了付费追更的意愿。
再比如71.4万粉丝的生活区UP主“妍妍酱的一天”,充电视频内容大多来自网友的情感投稿。她像互联网闺蜜一样,坐在镜头前分享情感故事,唠唠八卦家常。
从2024年7月上线第一条充电视频以来,截至目前“妍妍酱的一天”共发布了11条充电视频,热度最高的一条播放量达到91.7万次,累计有11.8万人为她充电。
说到底,能让B站用户心甘情愿掏钱买单的,是那些充电内容中所提供的高浓度情绪价值。
当然,充电功能发展不过才一年时间,内容格局尚未完全定型。新榜编辑部观察到,有部分专业垂类UP主也在试水充电内容,拿到了不菲的成绩。
比如法律UP主“中二的大喧哥”,他设置了30元/月和238元/月两个充电档位,付费30元的充电用户可以看到“大喧哥”与多位资深法律从业者的专业深度访谈内容,而付费238元的充电用户还能向他提出法律咨询、观看其充电直播、加入社群等。
截至目前,已经有9731人为“大喧哥”充电。据他本人的公开分享,凭借专业深度的法律知识,他在B站的一个月充电收入超过20万元。
而当一个UP主能够用过充电获得稳定收益后,他们便有了更多资源和能力去解决内容创作中的问题,内容质量再次得到提升,进而吸引更多用户付费,商业价值与账号流量都会随之水涨船高。
单月带货GMV超千万,
中小UP主也能靠专业度逆袭
如果说充电是UP主用内容建立起长期信任、获得持续稳定收入,那带货则是UP主在这种信任基础上拿到即时转化,甚至是爆发性收益。
目前,UP主带货有视频蓝链和直播两种形式。今年1月,B站还将UP个人主页的“橱窗”升级成为“小店”,增加了新的带货窗口和工具。
左蓝链带货、右直播带货
据新榜编辑部观察,B站的带货生态不同于其他短视频平台,在这里,只有内容足够有说服力,才可能带来转化。靠低价等噱头博眼球的产品难以打开市场,而高客单价的耐消品如家电、3C数码等反而能实现GMV的高速增长。
这样的用户消费逻辑,让B站带货脱离了纯流量论,而是与“功能性”挂钩。UP主想要带好货,粉丝多少不重要,内容有没有价值才是真理。
“亿邦动力”公布的2月B站UP主带货榜单也佐证了这一点,腰尾部UP主占比超过80%,单月带货GMV超千万的UP26位UP主,有11位粉丝数不到1万。
这十分利好深耕专业领域的UP主们,他们通过长视频输出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消费决策。
比如B站粉丝62.8万的科技区UP主“假如科技”,擅长笔记本评测。2024年10月,“假如科技”发布了一条保姆级笔记本购买全攻略视频,从CPU、显卡、内存、硬盘、屏幕、接口等维度深度测评几款新上市笔记本性能,并在评论区放上了相关产品的京东购买链接。
尽管这条视频的B站播放量只有53万,却通过评论区蓝链撬动了1.2个亿的笔记本电脑销售额。
专业内容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在直播中同样被体现。
55.7万粉丝的时尚区UP主“Coco叩叩_”,日常视频里专注于梨型身材的穿搭,赢得了不少梨型身材女性的口碑与认可。2024年3月,她正式在B站开启直播带货,首播销售额便超过了1700万元。
而且,不仅是科技、时尚、家居等平台强势类目的UP主带货表现亮眼,只要内容足够专业,粉丝粘性强,都能做出不俗的带货成绩。
就像B站148万粉丝的知识UP主“一条闲木鱼”,主要做历史影视内容解说,例如解说《大明王朝》《雍正王朝》。他会在视频评论区挂上带货蓝链,带货商品既有特产小吃,也有按摩仪、沐浴露等日用品,知情人士透露他每条带货视频的收益能达到数万元。
在市场一遍遍验证了B站UP主带货潜力后,不少品牌也纷纷加码入局。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B站一季度广告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0%,效果广告同比增长30%,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水平。
曾有品牌向新榜编辑部表示,B站UP主带货的长尾收益表现也很好,对一个带货链接连续投流三个月都能持续获得收益,“相当于投了几十个素材,ROI远超同类平台”。
当商业化成为UP主内容创作的“加速器”
从直播打赏到广告商单,从带货到充电,B站UP主正在用商业组合拳打破传统变现模式的桎梏。
以健身UP主“好人松松”为例,他通过充电功能提供定制化课程,吸引2.6万人付费,按照6元一个月费用计算,这部分收益达到15.6万元,同时在视频蓝链中为充电社群打广告,还带货蛋白粉等健身产品。粉丝为他的专业内容付费,也在为这份信任持续充值。
我们看到,B站也在做更多努力,试图帮UP主赚到更多钱。
比如今年1月B站重启UP主直播带货激励项目“Bi star”,降低门槛招募更多带货UP主;充电方面也有运营侧的全方面帮扶、专门的训练营培训等等。
但到目前为止,UP主的商业化探索尚未到天花板,仍有很大的想象与拓展空间。
当变现路径与内容价值对齐,商业化就不再是内容的对立面,而是加速器。由此,一个正向的内容循环生态才会真正建立。
作者 | 松露
编辑 | 张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