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起飞了!股价大涨13%,市值一夜暴涨24.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2亿元)。
发生了什么?小鹏汽车刚刚交出了一季度财报。
各方面都超预期:总营收158.1亿元,同比大涨141.5%;亏损同比收窄51.8%,净亏损6.6亿元,盈利在望;现金储备452.8亿元,比去年年底增加约8%。
更重要的是,虽然单车均价同比降了10万元,但毛利率却同比增长了15%,毛利率创造了历史新高。
这背后也在反映着小鹏汽车彻底找到了自己的爆款车节奏,发一辆,爆一辆,甚至CEO何小鹏也不装了——
“每个价格段,我们都有信心拿前三,甚至第一。”
他给出了对于公司经营最明确的指引——
今年四季度盈利,全年实现规模自由现金流。
但小鹏汽车的大好形势之下,并非一切就此风正一帆悬。
因为小鹏汽车虽然在证明汽车商业本质上就是规模效应的生意,但小鹏汽车单车均价的下降趋势,更像是走到了“小米手机”曾经的方法论上——用性价比带来规模。
挑战是什么?
里子充实了,但面子就要承压。
比如小米到了汽车时代,没有再走“小米手机”时代的道路,现如今的小米手机,喊最多的战略也是高、端、化。
小鹏走进了小米创业时的河流,享受“小米时刻”带来的势头。
小鹏一季度再次大爆
今年一季度,小鹏的财报成绩依旧是“大爆”,增利又增收。
首先看营收,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58.1亿元,同比大涨141.5%,在“淡季”情况下环比只略下降1.9%。
拆解收入来源,暴涨来自两部分:
其一是卖车,一季度汽车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159.2%,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90.9%。
其余的14.4亿元来自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43.6%。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和大众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电气/电子架构技术合作收入,以及维修保养服务和汽车融资服务收入等等。
同时,小鹏的利润水平在明显提升。
亏损层面,小鹏一季度净亏损6.6亿元,同比明显收窄51.8%,还不到两年前单季最高亏损的零头。
除去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经调整后净亏损4.3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亏损的14.1亿元,以及去年四季度的13.9亿元。
回看新势力第一个盈利的理想,在连续的单季盈利开始的前一季度,也就是2022年第三季度,当时还亏损了16亿元。
并且,小鹏目前的亏损收窄还是在车市淡季、营业支出增长的前提下实现:
一季度研发费用,和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为19.8亿元和19.5亿元,同比都增长了四成左右。
另外现金储备也很充裕,截至一季度末,小鹏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等已达452.8亿元,比去年年底增加约8%。
这么看来,小鹏可能真的已经离盈利很接近。
这份财报也给了何小鹏更多信心,业绩会上直接承诺:
小鹏将在四季度走向盈利,实现全年规模的自由现金流。
而在毛利层面,一季度公司综合毛利为24.6亿元;综合毛利率达到15.6%,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特别是汽车毛利率,这一季度仍保持了两位数水平,稳定在10.5%,但相较头部车企的20%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
主要原因,算算账就知道了,今年一季度小鹏单车均价为15.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5.4万元直降了10万多。
这么说来,小鹏的大爆,是牺牲单车均价换来的?
单车均价下去了,销量和毛利上来了
从季度维度去看,小鹏的火热从去年第三季度初见端倪,到第四季度彻底大爆。
并且到今年,火热还在持续,一季度小鹏直接以9.4万台的交付量,登顶新势力销冠。
从单月维度去看,小鹏在去年的销量出现了两次跨越。
第一次是在9月,月交付量从1万台突破到2万台级别;第二次在11月,月销从2万台级别冲到了3万台以上,并且此后7个季度都维持在3万台以上。
两个时间点,对应小鹏两大爆款——MONA M03和P7+的上市。
这也正能解释,为什么小鹏的单车均价从2024年三季度开始,突然跌破20万元并一路下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小鹏是在“损利换量”,单纯的低价也不足以成为爆款,真正原因在于超高配置,但价格实惠。
说白了其实就是小米手机的经典打法——高性价比路线。
比如MONA M03,11.98万元的入门级,续航超500km,高速NOA和自主泊车标配。
顶配上车小鹏鹰眼纯视觉辅助智驾,只要15.58万就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刷新了当时辅助驾驶普及的纪录。
而P7+则是超大空间+超豪华乘坐配置+辅助智驾全部标配的策略,只在续航里程上做版本区分。
为什么说小鹏没有损害利润?
其实具体到每辆车,虽然单车均价下降,但单车毛利却在增加,一季度单车毛利达到1.6万元,同比增长了15%。
而且从各季度毛利率走势来看,对比自身前几季度,比如在2023年三季度毛利率还为负,小鹏目前增速已经比较可观了。
那为什么小鹏能边卖边赚?具体原因有这么三方面:
首先是技术创新、架构优化,这一点最直观最有效,也是现在所有车企都在做的功课。
其次,爆款开始带动起正向循环,销量暴涨带来的规模效应,可以摊薄固定成本,增强单车折旧和供应链议价的能力。
第三,其实在前面提到过——服务及其他收入,本身是小鹏的技术变现,这部分收入毛利高,又不依赖整车销售,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利润水平。
这些条件达成,其实就已经是为造一款爆一款做好铺垫,接下来唯一要准备的就是能打的产品了。
财报业绩会上,何小鹏一口气官宣了8款车要上新或改款,今年第二季度就包含5款。
目前最受关注、也是最近要发布的Mona M03 Max满血版本,将图灵AI辅助驾驶普及到15万级。
小鹏透露,这一级别,目前还没有其他车真正上端到端大模型和超过500TOPS大算力,因此被小鹏寄予了厚望。
而整个Mona系列,第一款车Mona M03已大获成功,2026年还会有更多车型推出。
此外,小鹏还计划在6月推出G7,在三、四季度分别推出30万级别的豪华运动轿跑,以及量产鲲鹏超级电动系统车型,以此实现一车双能,纯电、增程丝滑切换。
何小鹏还特别提到,去年已成功流片的图灵芯片目前进展顺利,配合物理世界基础大模型和本地端全新模型,将有望实现芯片自主,以及辅助驾驶能力断代领先。
目前,图灵芯片已经在第二季度开始搭载部分车型,预计会在第三季度放大上量范围。
预计在2025年、2026年,小鹏汽车就能基于图灵芯片实现L3级辅助驾驶。
有这些产品打底,小鹏给出了第二季度的积极指引,预计总交付介于10.2万台~10.8万台之间,将同比增长237.7%-257.5%。
而全年指引,依旧保持同比翻倍的交付目标——也就是38万辆。
为实现这一目标,何小鹏称,从今年三季度到2026年,公司会不断有新车推出,覆盖10万到40+万的价格区间。他给出的判断非常有自信:
公司对每个价格段位,都有信心拿到前三甚至第一的排名。
资本市场也肯定了小鹏的故事,财报一出,股价大涨:
市值一夜增加24.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2亿元)——
比卖3个月车入账还多。
眼下,曾经被诟病“技术好但卖不动”的小鹏,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在汽车产业里,比小米更像“小米”。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