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微软大中华区COO:未来员工将会成为“智能体经理”,MCP、A2A有望成为下一代HTTP

智东西
22 May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5月22日报道,今天,在微软Build 2025大会落幕不久后,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陶然等5位微软大中华区高管向智东西等媒体梳理了微软在Build 2025大会上传达的关键信息,分享了对智能体等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影响的看法。

微软在Build 2025大会上提出了“开放智能体网络(Open Agentic Web)”的概念。陶然谈道,强调AI不仅能够处理信息,更能自主帮助人类完成任务。未来的企业组织和人类社会将形成一个更加开放、集成和多元的智能体网络。

这一网络的形成得益于大模型基础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离不开MCP(多智能体通信协议)和A2A(智能体到智能体)等通信协议的支持。

AI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刻变化。微软2025年度的《工作趋势指数》显示,在中国市场,企业对AI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显示,8成以上的中国企业领导者计划在生产场景中部署智能体以扩展员工能力。

在AI落地策略上,微软建议企业从小规模试点开始,优先使用现成工具,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并通过分阶段试行、数据反馈、场景ROI评估和标准化工具评估等方式,量化AI项目的投资回报。微软强调,AI的目的是提升人类员工的生产力,而非取代人类,未来智能体将与传统应用结合,助力企业信息化转型。

一、MCP、A2A将成为未来的HTTP,85%的企业领导者想部署智能体

陶然称,从2022年到如今,AI的发展迅猛,在3年时间里走过了过去IT时代10年乃至20年才能完成的进展。

如今,AI发展迎来了新阶段。陶然分析,AI能力已经远远不止于信息处理,而是应该自主地帮助人类完成任务,未来的企业组织和人类社会,将会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集成以及更加多元的智能体网络(Agentic Web)。

智能体网络的逐步形成,首先得益于大模型基础能力的提升,但对MCP、A2A等通信协议发挥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微软在本届Build大会上已经宣布支持上述两大智能体协议。

陶然将MCP、A2A等协议与HTTP协议类比,正如HTTP协议在过去20年间创造了亿万个网站一样,MCP、A2A有望成为未来的基础协议。

AI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深刻变化毋庸置疑,而微软的2025年度《工作趋势指数》将这些变化落实到了具体数字上。

微软调研数据显示,未来6-12个月,企业在产品研发、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投资将迎来加速,这些领域可被视为用AI提升生产力最简单、快捷的几个方面。

在中国市场,企业对AI的重视程度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微软的调研数据显示,84%中国市场企业客户的领导者认为,2025年一定是他们重新会思考AI如何影响公司的核心战略和运营的一年。

有85%的企业领导者称,他们会在生产场景部署智能体,以扩展员工的能力。总体而言,企业的领导者对于AI的认知正不断深化,更注重AI如何能够带来真实的业务价值。

微软将企业落地AI技术的进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让AI扮演员工的助理,提升工作效率;第二阶段是让智能体作为团队中的“数字同事”,在员工指挥下完成特定任务。上述两阶段也是主流的AI落地方式。

未来,随着AI技术的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员工有望转变为“智能体经理”,管理多个智能体,让智能体自主执行任务,后者可以自主运行完整的业务流程与工作流。这一阶段正是微软目前重点发力的方向。

微软观察到,超过1/3的企业正在同时使用3个或3个以上的AI模型,企业对大模型的使用更加多元化。微软也认为大模型仍会是一个多元的市场,Azure AI Foundry模型库如今支持超过1900款模型,最新支持的模型包括Grok 3和Grok 3 mini。

为了方便企业选用模型,微软推出了“模型排行榜”和“模型路由器”,前者用于评估不同类别和任务中表现最优的模型,后者可以实时为特定任务选择最合适的模型。

安全与合规也是企业选用AI服务的重要考量。微软承诺客户数据不用于模型训练、广告等用途,并为企业提供著作权保护承诺,即微软将负责处理与AI生成内容相关的法律纠纷。

二、AI落地从小规模试点开始,需要给智能体系上“安全带”

在会议的圆桌论坛环节,微软大中华区四位高管从各自业务线的角度分享了智能体时代微软的思考。

微软大中华区Azure事业部总经理李冕对提升企业AI落地ROI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企业在落地AI技术时,应优先使用现成AI工具,将这些工具的效能发挥到极致,然后再考虑定制开发,并整合企业及私域的数据。

安全是AI转型的底线。微软大中华区安全与合规业务总经理潘汉升认为,AI的安全与治理就像“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并不会降低车速,而是为了在开快车的时候提供保障。

微软的调研数据显示,80%的企业都对AI落地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外泄提出了担忧。微软的解决方案是对落地的AI智能体提供与真人无异的数据和权限管控,并通过跨部门AI治理流程、员工培训等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微软大中华区现代化办公事业部总经理缪臻颖对企业落地AI提出了几大建议。

首先是分阶段试行与数据反馈,完成概念论证。微软的某制造业客户就采用了分批次部署,通过问卷、数据反馈持续优化。

其次是场景ROI的评估。企业需要聚焦具体业务痛点(如客户响应、销售周期),避免概念化应用,用可量化的商业结果评估扩展必要性。

在落地过程中,企业还可以使用标准化工具进行实时评估,微软目前提供了商业价值计算器,以量化AI项目的潜在投资回报。

微软大中华区商业应用事业部总经理刘郁薇称,智能体目前在客户意图澄清、结案报告生成、知识管理等应用场景展现出较大价值。

企业在选择智能体的最佳应用场景时,需要紧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业务痛点,因为AI技术虽然提供了通用方法论,但真正的落地成效取决于企业能否精准定位最适合自身业务的高价值场景,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三、智能体不会取代人类和传统应用,安全性和生产力并不冲突

会后,智东西等媒体与陶然和潘汉升开展了进一步的交流。

当被问及智能体(Agent)到智能体化(Agentic)的标志性界限是什么时,陶然称智能体更像是单一产品,如自动化工具等,输入输出明确,而微软当前发力的智能体网络是任务驱动的,且能实现跨部门的流程打通。

▲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陶然

陶然谈道,目前他们在智能体等AI技术的布局,目的是提升人类员工的生产力,而不是替代人类员工。未来员工需要学会利用AI提升个人和组织的效率,例如学会编写提示词以更好地利用AI模型,以及学会指挥智能体协作完成任务。微软的产品组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功能,帮助员工更好地挖掘AI的价值。

同样的,智能体也不会取代传统应用,而是会与传统应用相结合,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企业的基础信息化建设越好,越能更好地利用AI和智能体技术。未来,企业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入口和交互方式,实现智能体化和AI化的转型。

智东西向潘汉升询问了安全性与生产力提升之间的平衡。潘汉升说,微软的智能体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安全性问题,因此安全相关的措施并不会影响智能体产品在生产场景中的效用。

在智能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潘汉升谈到数据安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保障。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明确哪些数据是敏感信息,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其次,要确保智能体的权限管理与真实员工一致,防止数据泄露。

结语:AI进入智能体时代,微软仍希望做平台企业

微软2025年度《工作趋势指数》中的数据显示,有82%的企业领导者希望用智能体这样的数字劳动力来扩大员工队伍。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智能体的重要性,并愿意将其引入业务流程中。

微软在智能体时代的打法依旧是做“平台”。陶然称,他们不反对与友商的合作,因为只有开放的协议、开放的平台,才能够实现本土市场的需求的定制化。微软希望通过对行业的理解,帮助企业制定智能体时代的落地方案,推动AI智能体在企业中的应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