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2025年“十大预言”得到初步验证 布局下半年投资机会

新浪财经
21 May

  每年年底我都会发布第二年的十大预言,从过去十年我发布的十大预言事后验证来看,有八年都得到了完美的验证,只有两年的预测被打脸。在去年年底我发布的2025年十大预言,现在虽然过去不到半年,但是很多已经提前得到了验证。我整体的判断就是2025年,美国的股市、美元以及美债出现下跌,而A股和港股则会迎来一个牛市的机会。科技股的行情会带动A股和港股走出一波赚钱效应比较强的行情,这些在科技股行情起来之后会产生扩散效应,带动更多的板块回升。而在经济方面,我们会采取更多稳增长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回升。

  我给大家讲一下2025年十大预言的一些主要结论。第一就是欧美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延续降息周期,美元指数逐步回落,美股见顶风险加大。现在来看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特别是在春节前中国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打破了国际资本对于美国在科技方面垄断的幻想。中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和美国是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的,而不是美国明显领先。DeepSeek出来之后,美国的科技股出现了一波下跌,而4月2号特朗普单方面挑起关税战,给全世界“掀桌子”,一下子又把美国的信用推到了一个冰点。美国一季度GDP出现了负增长,如果二季度还是负增长的话,也就标志着美国经济正式陷入衰退。美国前财政部长耶伦批评特朗普说,在美国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之下发起关税战是一种自毁,让美国的信用损失殆尽,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战之后,美元指数出现回落,而美联储不得不延迟降息。

  去年9月美联储开启这一轮降息周期,去年年底降了三次,累计降了100个基点,而美国通胀也从最高9%以上回落到3%左右。所以今年按正常的进展应该是美联储在今年5月就会降息,但是这一次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因为美联储担心关税战导致美国物价上涨。这次我到美国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去了旧金山参观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也到美国的超市看了一下,虽然货架上的东西还很丰富,但是价格普遍出现了上涨,目前很多超市的库存大概有两个月左右,所以现在还没有卖空。但是如果美国不能跟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未来一个月达成协议的话,可能美国超市的很多商品就要缺货了,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所以美联储主席抱怨现在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降息,美国通胀会更高;如果不降息,美国经济增速会出现下降,甚至陷入到衰退之中。所以现在美联储的降息的节奏已经是推迟了,美股估值处于高位,美股由涨转跌从今年一开年就发生了,而关税战又进一步加大了美股的波动。

  股神巴菲特在过去历史上五次大幅减仓美股都非常精准,在减仓之后半年之内美股都出现了大幅回落,这一次也不例外。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现金高达3500亿美元,相当于两万多亿人民币。巴菲特大幅减仓的主要理由就是美股估值高,虽然他也认可苹果属于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是估值高了他也会果断去卖。这次股东大会上,苹果的CEO库克再次亲临现场,巴菲特的幽默地说,库克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贡献的利润比他贡献的多得多,然后盛赞库克将苹果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另一方面他继续卖出,说明巴菲特做价值投资是非常灵活的,不会被“道德绑架”,如果价格高了他也会果断减仓,这样在市场出现大跌的时候他才有资金进行布局。现在巴菲特还是按兵不动,并没有布局美股,因为他认为美股现在还没有跌到位,他的原话是“现在布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未来五年一定有好的机会”,对巴菲特来说,好的机会实际上就是美股大跌能够有一个建仓的机会。

  我们再回到国内来看,第二条是我讲到更多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我国主要经济数据明显改善,全年GDP努力达到5%左右。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提出今年全年GDP增速是5%左右,CPI的目标是2%。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完成了5%的目标,但是CPI目前还是负值,统计局最新公布的4月份CPI为-0.1%,说明现在物价依然相对低迷,后续还需要更多的稳增长政策出台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提升内需,这样才能够让物价出现回升。2%是美联储长期的通胀目标,今年我们也把它定做我国CPI的一个增长目标,温和通胀是有利于经济复苏,也有利于股市回升的。

  第三条,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为A股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过去四年我国居民存款增加了60万亿左右,现在已经达到创纪录的160万亿人民币。以往承接居民储蓄大转移的是楼市,在过去二十多年拉开人与人之间财富差距的就是看你有没有买房、买了多少套房、在哪里买的房。但是现在楼市已经发生了拐点,从2021年之后房价出现连续四年的下跌,成交量出现了大幅萎缩,通过炒房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只有核心区域的好房子具有配置价值,可以抗通胀、保持增值。大家对于自住的房子或者改善性住房,一定要选择好地段的房子来购买,一些非核心区域的房产未来可能成交量会非常低,卖都卖不出去。这样的话,居民储蓄要寻找新的方向去投资。

  第四条,最近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首次跌破了1%,这也是去年我做的一个预测,就是存款利率会一直降到1%以下,甚至逼近零。这实际上是逼着这些存款出来,无论是流入到实体、楼市还是股市。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强调要“稳住楼市、股市,持续活跃资本市场”,所以国家对于楼市的定位就是我在第四点讲到的,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我国房地产整体上实现止跌回稳,但是房价再次出现大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居民储蓄未来大转型的方向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会成为中国居民实现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场所,无论你是买好的股票,还是通过买基金间接持有好的股票。

  第五,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通过降息、降准等多种方式支持我国经济复苏。央行近期进行了小幅降息,LPR利率在年内也首次下调了十个基点,一年期LPR和五年期以上的LPR利率都是下调了十个基点。低利率、宽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环境,往往在政策环境之下是有利于权益资产回升的。

  第六,财政政策更加给力,有效化解地方债风险,刺激消费和拉动投资双管齐下。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对于拉动经济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就像马用缰绳把车拉走一样;但是货币政策对于经济拉升的作用没有明显,就像马通过缰绳无法倒车一个道理,所以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更加给力。

  第七,市场风格有望转向优质龙头股,品牌消费、新能源、科技、券商、红利这些板块会影响表现。今年的市场风格首先科技股是一个领涨的板块,这也是符合我们经济转型方向,也是政策支持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今年A股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大涨,形成了赚钱效应,然后会扩散到更多的板块上。

  第八,国际局势动荡,美元越发越多,国际金价走势波动加大,但长期上涨趋势不变。在去年年底很多人担心金价在去年涨到近30%的情况之下,2025年可能要下跌了,当时我是坚定地看好金价的长期上涨趋势,但是金价的波动会加大。果不其然,今年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之后,国际金价一度涨到3700美元每盎司,随后就是在获利回吐的压力之下大幅回调到3200美元,波动在加大,但是趋势相对于去年年底的收盘来看还是向上的。而且长期来看,黄金上涨的逻辑是美元信用受损。以前美元叫“美金”,是因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联储承诺任何人都可以拿35美元与美联储兑换一盎司黄金,也就是说美元这张绿纸的价值实际上是用黄金来背书的。后来美元越发越多,美联储的黄金肯定不够换了,金价就开始上涨,一直涨了到现在达到了一个100倍。长期来看,美元肯定还会继续发行,美联储每次就是都是用量化宽松,甚至这一次用的是无限量化宽松。所以美元发的越多,那美元的价值就越低,又加上特朗普这种倒行逆施,将美元的信用给破坏了。所以国际金价长期来看还是上升的趋势。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建议大家,在自己投资组合中可以配置20%左右的黄金类资产,来对冲组合风险是比较好的一个策略。

  第九,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A股、港股、中国债券的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去年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的贬值,今年随着美元指数的回落以及中国稳增长的政策逐步出台,人币已经有了一定的升值预期,现在人民币既不会大幅升值也不会大幅贬值。在美元受到质疑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我们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人民币结算系统,在进行贸易的时候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而不是换成美元。这样实现了去“美元化”,同时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外资今年整体上是流入到A股和港股的,这些中国资产整体上是被低估的,今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纠偏的机会,中国资产估值会出现回升。

  第十,A股和港股延续牛市行情,投资机会明显增多,赚钱效应显著提升。过去十年美股走出了十年大牛市,但是今年出现了拐点,A股和港股则是经过多年的调整,现在也具备了较大的配置价值。只不过这轮行情从政策来看,政策是明确支持股市持续活跃,汇金公司已经明确承担类平准基金的作用,这相当于给市场进行了一定的托底。所以在政策发力之下,未来两三年资本市场的重心会不断的上移,好资产会出现的估值上的逐步修复。所以现在也是市场整体还处于低位,这时候还是一个布局的一个时机。大家要保持信心、耐心,抓住中国资产这一波估值回升的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作者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